我从长江走来丨江源文化起青海!西藏用心呵护长江源!
编者按
一部长江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它印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熔铸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长江文明论坛即将召开之际,重庆日报联合青海日报、西藏日报、贵州日报、云南日报、四川日报、湖南日报、湖北日报、江西日报、安徽日报、浙江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长江流域省市区的党媒党端,推出“我从长江走来”大型全媒体报道,让我们一起回溯来处、讲述传承、探究明天,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长江文明!
让我们感受了
光耀夺目的巴渝文明
欣赏了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现在,跟着小布丁一起走进
青海与西藏
了解江源文化与长江源!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②
江源文化起青海
血脉般蜿蜒在旷野上的楚玛尔河。青海日报记者 张多钧 摄
八月的嘎嘉洛,天空湛蓝,草原碧绿,牧歌悠扬,第四届全国嘎嘉洛文化学术研讨会如期开幕。全国众多学界泰斗云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共同探讨长江源头璀璨的文化遗存。
“治多”藏语译为长江源头,是长江的发源地,治多县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县”的美称。治多县地处青海省西南部,西接新疆、西藏,北与曲麻莱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毗邻,南与玉树州杂多县为界。境内的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青藏高原乃至中国、亚洲和全球生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源”文化开展讨论,青藏高原的万山丛林中涌动的无数涓涓细流,皆从“源”而来。青藏高原布满了“源”,亚洲大陆众多江河均源于此,整个青藏高原就是一个“琼果”(源之意),是一个巨源。
飘逸的舞蹈。青海日报记者 张多钧 摄
这些年,治多县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高效推进长江源国家文化公园生态文明示范区和长江第一湾国家公园生态展示窗口建设,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治多县只是长江文明的一个支点。青海地处祖国西陲,是三江源头,多种文化因素在这里交融汇聚,留下了众多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反映了青海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表明青海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击查看详情>>>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③
西藏:用心呵护长江源
位于青藏高原腹心区的唐古拉山脉,皓雪长风,孕育着广袤冰川,摩天滴露,润土发祥,亘古而今,乃成长江,不尽滚滚东流。
这一滴冰川融水,仿佛与天相接,饱含着太阳的光辉;这一滴冰川融水,交融而成其大,孕育出中国的母亲河——长江。
就在今年的8月1日,“长江第一滴水”揭碑仪式在格拉丹东雪山姜古迪如冰川脚下举行。来自水利部和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相关单位的代表共同见证,既为了纪念长江第一滴水滴落成溪、融汇百川的标志性时刻,更为了启示人们保护好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让一泓清水向东流。
长江第一滴水揭碑。曲珍 摄
“长江第一滴水”所在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是长江的发源地和澜沧江最大支流昂曲等重要流域的水源发育区,也是世界上湿地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江河源”“高原水库”“中华水塔”的美誉。点击查看详情>>>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日报 青海日报 西藏日报
记者:韩毅 李晟 张多钧 刘程锦 殷之皓 赵书彬
编辑:高阳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