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与城丨大隐于世的下浩里老街,玩法上新!

重庆发布 2023-10-10


龙门浩老街·下浩里位于南岸区南滨路、东水门大桥北侧,其前身为百年老街——下浩(下龙门浩)所在地。
19世纪末起,这条老街上洋行林立,商贾云集,十分繁盛:工厂、洋行、别墅……抗战时期,浩浩长江的便利水路交通,让大量使领馆、内迁学校入驻此地,一时名人汇聚,一个庞大的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群也在此时形成。
9月28日,这条见证百年风雨的老街经过修缮建设后,即将全域开放。不断吸引着人们前去打卡的这条老街,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全域开放的下浩里又有哪些新玩法?《山与城》第125期,请跟我们一起走进这条长江边上的传奇老街。

视频:郭旭


大隐于市:长江边的传奇老街

这里曾拥有一所闻名全国的大学


9月重庆的微雨中,穿行在南岸区下浩里老街,颇有行走在戴望舒笔下《雨巷》的感觉。


“在这里工作,感觉效率都要高些。”39岁的代远翔从南滨路拾级而上,他工作的地点在东水门桥头,而他总是会选择从南滨路一路向上,借此感受一下与这条老街的短暂相遇。


龙门浩老街·下浩里 曾英豪 摄


代远翔是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之一,十多年时间里,他与小伙伴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重庆诸多老街的变迁,也见证了这条百年老街的蝶变。


龙门浩老街·下浩里


经过修缮建设,焕然一新的老街整体建筑及街巷肌理,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这些都让代远翔感叹连连:“走进老街,就像在与时光对话,窗台楼阁间、灰墙瓦砾中,都是漫长的故事。”


“很多人不知道,下浩里曾拥有一所闻名全国的大学。”站在武昌中华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旧址前,代远翔手拿史料讲述了这段历史——武昌中华大学成立于1912年,抗战爆发后,于1939年春西迁重庆,利用南岸下浩禹王宫前殿和正殿继续办学,设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时有师生约500人。


龙门浩老街·下浩里武昌中华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旧址 曾英豪 摄


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史料中,至今也能够读到当年中华学子的不屈精神:中华大学定址南岸后,朗朗的读书声里还不时夹杂着枪炮声、警报声。即便如此,师生们孜孜不倦地潜心攻读,邀请了郭沫若、陶行知、李公朴、邹韬奋、范长江等大批名流前来讲学。尽管办学条件很差,但当时学校依旧为学生尽力提供保障,对从敌占区来的学生还免去学费,侧面表达了抗战必胜的决心。


龙门浩老街·下浩里 曾英豪 摄


苦难与坚韧,包容与豁达

袁隆平、张贤亮等都在此留下印记


溪水、瀑布,在老街旁穿过,汇入远处的长江。沿着街道向前,下浩里的浪漫也随之迎面扑来。在这里可以见到温家院子、法国永兴洋行旧址、比利时大使馆旧址、华信托储蓄银行和中国银行国际部旧址等文保老建筑,也触摸到真实的过往——在这里,往事并不如烟。


龙门浩老街·下浩里


江边的河滩,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当年学游泳的地方。1938年,袁隆平来到重庆,寄居在南岸下浩周家湾。就读于龙门浩小学的袁老,在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苦难岁月中,听着警报声上课,在防空洞桐油灯下写作业……很多街坊邻居多年后谈起,也仍然记得那个湖南娃。


著名作家张贤亮为什么能说一口地道的重庆方言?他还在襁褓中时,就随父母来到重庆南岸,整整在下浩临江的望耳楼生活了8年。多年后,当摄影师戴小兵在举行以下浩居民生活状态为主题的摄影展时,那些老照片与老情怀也引起了诸多观众共鸣。戴小兵则直言,他对下浩的印象是“淳朴自然,夜不闭户”,这里充满了“包容”与“豁达”……


龙门浩老街·下浩里  


每一条街道,都是当年的样子。甚至历史久远的断墙,也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加固保护,努力留存老街记忆。在修复中,相关部门秉持“尊重、保护、传承、创新”的理念,采用“城市针灸”模式,通过“原址原建、原面积、原高度、原风貌”4个原则,尽可能地去还原构成老街整体建筑及街巷肌理。


在建筑风貌上,修缮团队还通过比对历史资料及老照片,对老街历史风貌进行了高度还原,采用了本地青砖、旧瓦、条石等材料,充分还原老重庆市井生活场景。


“老重庆的样子,新时代的玩法”

未来的下浩里值得期待


被留在下浩的不仅是老建筑,还有老商家。其中,“奇香花生米”就是其中的代表。


奇香花生米店


原《现代工人报》社长张川耀先生在其《下浩老街》一书中回忆道:当年诸多名人每每来下浩,都要带上几包“奇香花生米”走,作待客品茗、浅酌时必备的陪点——那炒好出锅的花生米颗粒饱满,咀嚼起来脆而不硬,带着酥香,越嚼越有味道。


“下浩里以新面貌与大家相见,但我们也不希望大家忘掉那些老去的记忆。”下浩里运营团队总负责人薛薇介绍,在持续引进新产业、新消费的同时,团队也在努力留住老身影,增添老街烟火气,“曾经发生在下浩的故事,不应该被忘记。”


数据显示,因为建筑风貌与文化内涵的加持,下浩里人气渐火。仅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就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而在社交媒体上,也能看到人们对于如今的下浩好评不断,市民和游客喜爱它原风貌的留存,也喜爱它文化艺术的加持,“这条老街很不一样”“有调性的老街”“很安静很治愈”等评价屡见不鲜。


龙门浩老街·下浩里五一期间迎来不少游客


“老重庆的样子,新时代的玩法。下浩里从来不只是一条老街,还是具有独特生命力的创作空间。”下浩里运营团队品牌推广负责人王诗涵介绍,许多关于文创、摄影、自然为主题的快闪空间的入驻,源源不断地为下浩里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气质和新消费内容。随着下浩里全域开放,一场集影像、书籍、诗歌、音乐、展览等元素的艺术生活节也将随之与公众见面,让老街记忆与当代文化碰撞新花火。

石榴咖啡


在以“漂浮绿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主办方将联动重庆、成都两地十三家知名书店举行“漂流书展”,包括图书展示、文创周边售卖、成渝对谈沙龙等活动,并在现场设置供公众参与的互动空间,让“书籍可以交换,诗句可以流动”,旨在让文字与自然之声在活动中交融成新的故事。


同时,《你来到我的城市——游牧摄影展》和《交个HAO朋友——疗愈市集》也将亮相现场,市民可以在瀑布下、石板路以及各种共创空间里,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魅力,发现藏在日常里的城市有趣细节。


龙门浩老街·下浩里

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缩影,也是一座城市的魂与脉。为保护老黄桷树而开凿新的小路,邀请土著居民“下浩六哥”办诗展……下浩里,正努力去保留最地道的原住民生活场景。


资料显示,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的公示》,南岸区龙门浩老街等6个重庆文化旅游项目“上榜”——相信,下浩里也将在多元素的加持下,为城市经济发展以及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道路上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大家都在看



骄傲!亚运会这些“重庆面孔”→运动员、裁判员、领舞者……


612000000次的聚焦!


中秋国庆来重庆!300多个“耍事”够不够?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姚於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下浩里供图

编辑:高阳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