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射成功!这位川美女孩的设计随神舟十七号“一飞冲天”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进入预定轨道
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
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
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发射任务
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93次飞行
目前
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
工作状态良好
满足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期待太空会师!
她亲眼见证自己的设计
随神舟十七号“一飞冲天”
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学生谭昊瑜
亲眼目睹自己设计的标识
随神舟十七号一起升空时
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我设想过很多次这个时刻,激动、自豪都无以言表。”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后,谭昊瑜第一时间与母校师生连线,分享了自己在现场观摩的感受。
为何谭昊瑜能去发射现场?
原来,3名航天员身穿的宇航服上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是出自她手。
今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度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三次飞行任务标识。其中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最终选定了来自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学生谭昊瑜的设计。
“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也很惊喜……”即便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但回忆起获悉自己的设计被选中时的心情,谭昊瑜依然很兴奋。
谭昊瑜生活照。 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谭昊瑜从小喜欢画画,其父亲是一名“航天迷”,几乎每次飞船发射都会准时观看,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也时刻关注航天消息。今年2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设计征集通知。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史上第一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任务标识。四川美术学院获悉后,立即动员学生参加,并迅速成立指导队伍,帮助学生参加此次设计征集。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胡永攀回忆,团队深入分析了大量科普资料,从开始建造到建造完成整个过程的构型变化,了解了每个飞船对接口的位置、功能和名称,确保了所有标识中空间站构型的规范性。胡永攀介绍,团队经过多轮讨论与遴选,最终选定36套作品共108枚标识进行投稿,幸运的是,谭昊瑜的作品入选了。
“作为一名学生,当时我对能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既怀有期待,又有一些忐忑。当时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投稿的,并要求自己尽量做到最好。”谭昊瑜回忆,她是2月24号进入到学院创作团队中的,在动笔设计前,做了大量功课。
谭昊瑜设计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在设计过程中,谭昊瑜把“星空”“地球”“空间站”以及“飞船尾焰”作为了标识中的主要元素。“我在指导教师团队的帮助下,系统梳理了空间站从建造到完成的历次构型变化,也渐渐熟悉了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关系。”最终,她才实现了通过直观的图形语言展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后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对接,并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的状态。
谭昊瑜设计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是对称结构,这也是她的特别考虑。“在前期的调研中,我发现之前的任务标识设计都不是对称的,我因此萌生了以‘对称’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想法。”谭昊瑜说,在自己看来,标识中的“17”和飞船的设计搭配上能够呈现出一种“冲上云霄”的状态。
“而我在‘17’的两侧绘制的一些星星,同样有‘向上升空’的整体效果。这样的设计,是我们对中国航天的美好祝福,也体现了我们中国航天正在蓬勃上升的趋势。”谭昊瑜说。
作为标识设计者,谭昊瑜被邀请赴发射现场亲眼见证自己的设计,随神舟十七号一起“一飞冲天”。
“这份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属于整个创作团队。”谭昊瑜说,她会把这次经历记录下来,分享给创作团队和学校的师生。
中国航天,加油!
大家都在看
【早生活1026】全国示范性!重庆38个社区入选 | 重庆“双一流”这样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央视新闻 中国航天报 我们的太空 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编辑:高阳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