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完这本书,没人不爱重庆!

重庆发布 2024-01-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信出版 Author 阿信

这是一本“重庆写给世界的邀请函”

更是一封“致重庆人的珍藏版家书”


它就是——

《什么是重庆》



《什么是重庆》,是中信出版与星球研究所合作出版的第3本书,也是全新系列“看遍中国”区域地理中的第一本。


之前的《这里是中国》《这里是中国2》那就不用多说了,从里到外就一个字形容——美!不仅畅销了200多万册,文津奖、中国好书奖等国内的顶级图书大奖那也是拿了个遍,被誉为“典藏级国民地理书”。


为啥这次将目光锁定在了重庆?


原因就一个——重庆,实在是太火了,几乎成了全地球人心目中的“梦中情城”!


2023年伊始,有关重庆的旅游视频开始在TikTok上以爆炸式的流量规模火遍外网,基本上到了“谁发了重庆的视频,谁就会火”的地步。


重庆更是成为了外网单条视频收获点赞数最多的中国城市。




可以说,在我们这个时代,重庆就是一个妥妥的“全球爆款”制造机。


它的城市结构是“8D”的:这里没有一楼的概念,“坐电梯上到22楼,往对面一看是酒店1楼”,列车在李子坝站钻进了房子里,一开门就是居民楼的8楼。


重庆,堪称中国近年来新获标签最多的城市,它是“雾都”“山城”“火锅之都”“小面之城”“桥梁之都”……


山与城 重庆城市影像师陈云元 摄


除却这些,重庆也凭借着实力,坐上了头号“超级城市”的宝座:它的总面积达8,24万km²,与奥地利相当,几乎相当于5个北京。


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魔幻感与烟火气……重庆的这种反差感,没有人能抗拒。


它既是群山环绕的“山城”,又是江河纵横的“江城”,重庆的气质兼具山的沉稳与河的奔腾,是第一重反差。


乌江画廊 黄健 摄


重重地理条件的禁锢之下,却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接纳了四面八方的移民,造就险峻地貌中的火爆人间,是第二重反差。


洪崖洞夜景 谭志威 摄


地处西部内陆,却是一座开放高地,创造了中国第一条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奇迹。从崎岖之地走向赛博之都,是第三重反差。


云雾中的来福士 范晓东 摄


重庆身上,到底还有多少魔力啊!



星球研究所一出手

就知有没有



重庆有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多优点,而想要理清它突破空间和文化阻隔的魅力所在,非得抽丝剥茧、直达底层逻辑不可。


要想做到这一点,还得是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是中国新媒体地理科普领域里妥妥的No.1。他们专注于以地理视角,解构世间万物,探索极致世界。2018年,成立仅两年的星球研究所就被人民日报社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


星球研究所2019年推出的《这里是中国》,两年就突破了百万册销量,“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等大奖拿到手软,被誉为“典藏级国民地理书”。打磨三年后推出的续集《这里是中国2》,同样表现不俗,助力该系列突破200万册销量。


虽然在“这里是中国”系列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星球研究所却不愿在舒适圈里止步不前,他们决心开辟全新的“看遍中国”区域地理系列——《什么是重庆》就是全新系列的开篇之作。



为了呈现出最真实的重庆,星球研究所邀请到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进行联合策划,并联合前身是重庆国际传播中心的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学习其对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城市叙事、陆海叙事的经验。


经过三年打磨,星球研究所召集专业地理学科背景人员撰写内容,专业团队进行科学制图并经国家测绘局审核通过,更从数万张优秀摄影作品中选出了二百余张具有重庆地域代表性的高清摄影作品,终于汇集成这部《什么是重庆》。


星球研究所坚信,重庆绝非一时的网红,而是一座积累了亿万年潜力的城市。现在及未来,正是它不断释放、不断爆发的时刻。


濯水风雨廊桥 周忠文 摄


山,将她层层封锁。水,将她三度重塑。人,带她突围破局。城,将她彻底“引爆”。


因此,他们期望用一本书的体量,来呈现重庆的山水奇绝,解读重庆的前世今生。



山河琴弦,火爆人间


在重庆,常规与非常规,现实与想象,似乎早已失去边界。


陡峭的崖壁上怎会是繁华的街道?平行的岭谷间怎会有热闹的城镇?崎岖不平的土地上怎会楼宇密布?曲折的梯坎上又怎会游人如织?


八楼的停车场 重庆城市影像师张坤琨 摄


今日之重庆,绝非“8D魔幻”“网红城市”可以一言概括。


想要读懂重庆,非得回溯亿万年光阴,回到这片土地的起点不可。



3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经过经年累日的地质运动,沧海桑田,人们熟悉的四川盆地终于成形。


四川盆地的西部——成都平原较为平坦,“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而位于盆地东部的重庆并没有如此幸运,在这里,超九成都是山地丘陵,在余下不足一成的土地中,有一半是四周陡峭、中间平坦的台地。


川河盖雪景 唐磊 摄


重庆是山。是大巴山脉、武陵山脉、大娄山脉,是山间的云雾翻腾和层林尽染,是奔跑嬉戏的飞禽走兽。


冬季的大巴山 王国庆 摄


兰英大峡谷红叶 郑云 摄


雪中奔跑的红腹锦鸡 瞿明斌 摄


重庆是岭谷。是雪峰山、华蓥山、川东褶皱带,是岩海泛起波涛,是大地的琴弦铮铮。


雾中的平行岭谷 王剑峰 摄


“重峦叠嶂”的大风堡风景区 陈科 摄


高大山脉与平行岭谷,从内外两个方面构成了禁锢重庆的双重枷锁。于外,山脉对重庆呈现包夹之势,严重阻碍了重庆对外的交通;于内,相间排列的平行岭谷在重庆大地掀起“波澜”,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大山仅是地理环境为重庆大地铺上的第一层底色。另一股看似柔弱的力量——水,紧随其后。



季风为重庆送来源源不断的水汽和降水,它造就了重庆氤氲飘渺的“雾都”盛名,也带来了猛烈的雨势。当雨滴汇聚成流水,对重庆地表的第二重塑造就拉开了帷幕。


重庆平流雾 蒋继航 摄


在重庆西南部,平坦、完整的红层在流水的侵蚀下,形成气势恢宏的丹霞地貌。


冬季的四面山 陈亮 摄


在重庆东部,山岭隆升更为剧烈,上部的红层几乎被风化殆尽,下部的石灰岩完全露出地表。在水流的作用下,诞生了各式各样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石林、地缝、峡谷、喀斯特桌山……


万盛石林 刘琳 摄


而在黑暗的地下,还“隐匿”着一个个奇异瑰丽的世界——溶洞。地下洞穴的天花板由于重力坍塌,“地下宫殿”得以重见天日,新的喀斯特景观——塌陷型天坑就此诞生。


芙蓉洞 赵揭宇 摄


就这样,水流从地上到地下,再从地下回到地表,将重庆打造成美丽而奇特的“喀斯特王国”。


地上地下的水流不断汇聚,奔涌咆哮的江河最终形成。水流要开启对重庆的第三重塑造。


江上行舟 张万春 摄


嘉陵江蜿蜒曲流,如同折叠的衣带;


乌江奔腾穿行,形成众多险滩激流;


还有綦江、御临河、龙溪河、小江、磨刀溪、大宁河……数千条河流织成网络,汇入长江。


巨大的江河化身利剑挥向群山,斩断并冲破禁锢重庆的群山枷锁!


巫峡 李杰 摄


长江浩荡而过,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黄草山等平行岭被斩断,形成猫儿峡、铜锣峡、明月峡、黄草峡等峡谷,最终在巫山劈出大名鼎鼎的长江三峡。


众多支流塑造了“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鸭江小三峡” “嘉陵江小三峡”等峡谷。各种“三峡”遍布重庆,让“山城”在江河的作用下成为“峡城”。


至此,水完成了对重庆的三重塑造。山山水水成就了“江峡相拥,山环水绕”的重庆,人们印象中的“山城”与“江城”也终于拥有了清晰的轮廓。


巫山小三峡鱼头湾景区 重庆城市影像师张坤琨 摄


舞台已经搭好,接下来演员登场。人,要来解锁这千里江山。



早在200万年前,三峡地区就已经有古人类活动的痕迹。战国时期,巴人在与楚国的对抗中落于下风,从汉水流域迁入三峡地区,建都于如今的重庆。


巴人的迁徙仅仅是一个开始。每当中国北方地区陷入战火,就会有大量移民在战乱中翻越秦巴山地,来到相对安定和富足的四川盆地。


在宋元、明清易代之时,重庆在战争中人口锐减。


战后,在国家的组织、鼓励下,大量移民涌入四川盆地,其中最重要的两次移民发生在明清时期,史称“湖广填四川”。


湖广会馆内的古戏台 李琼 摄


到了近代,战火则让重庆成为众多避难者的聚集地。


众多高校师生、文化人士的迁入给重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氛围。工人和技术人员则充分利用重庆的防御条件,在深山乃至山洞中生产战略物资,为支援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漫长的历史中,移民们带来了工具、技术,也带来了信仰和宗教,还有文化和语言的融合。


也正是这一拨拨移民,塑造了重庆开放包容的特质,积淀出重庆独特的文化样貌,乃至生计方式。


于大山、大江之间生长的重庆城,在各色人等的碰撞中变得生机勃勃。


人们在这里凭险作守,保卫家园;在这里开发梯田,使地尽其力;在这里扯篷拉纤,扬帆远航……


晒粉条 高兴明 摄


人们在这里发展工业,在这里建造水库大坝,从这里通达世界……


万州港 史宗历 摄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曾在俯瞰重庆时感慨:“一个极为不幸的人类居住地,连一块平地都没有。”


但他只看见地理上的“重庆”,而忽视了“重庆人”的力量。


正是在“人”的努力下,原本蜷缩于中国西南一隅的重庆,突山破水,杀出重围。


如今的重庆是国家的中心城市,也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同时,它还与成都共同组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都市圈之外中国经济与交通的“第四极”。


山水之围 重庆城市影像师王正坤 摄


重庆人在这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立体之城。



在崎岖坎坷的地形上建城,非得有充足的想象力不可:停靠在8层的公交汽车,被轨道交通穿越的住宅楼,建立在数十米高差的悬崖之上的洪崖洞,犹如阶梯的益建大厦,架起20 多米长“悬空”天桥的魁星楼……


这些建筑无一不显现出浓厚的山城气质,在起伏逼仄的空间中“纵横捭阖”。


洪崖洞夜景 孙一文 摄


多山、多江、多雨、多雾的环境,加上繁复多样、不拘一格的建筑形态,塑造了重庆极为独特的城市气质,也为世人展现着属于重庆的“魔法空间”。


当然,所谓的奇观与魔法,不过是重庆人循着山水的指引,用千百年生活所积攒的智慧,对环境的巧妙适应而已。


白象居 重庆城市影像师张坤琨 摄


让重庆拥有“8D 魔幻城市”之名的不仅仅是城市内令人称奇的建筑,还有各式各样的城市交通。


爬坡上坎,翻山越岭,重庆市里有着百花齐放的交通方式:轮渡、索道、桥梁,缆车、电梯、自动扶梯,单轨、铁路、地铁,以及让“黄色法拉利”大施拳脚的立交桥和地下环路。


蔡家岗立交桥 李东轩 摄


能够抚慰这座城市灵魂的,当然得是重庆美食。


重庆火锅在浓烈与刺激之下,是对各类食材无限的包容;


重庆火锅 李攀 摄


粗犷麻辣的江湖菜,用最直接的方式、最火爆的口感,卷起生活的热浪;


江湖菜 杨鸿远 摄


还有琳琅满目的小吃,充斥在街头巷尾,点缀着千家万户……


重庆小面 张雨菲 摄


重庆美食展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容纳了四方的酸甜苦辣,正如这座城一般。


从雄峙的群山中突围,在激荡的江河里脱险,在崎岖的岭谷间筑城,在喧闹的街市里沸腾……


山水之间,旧梦新城,只为了这一个火爆人间!


吃美食的人们 黄一 摄



一张重庆写给世界的邀请函

一封致重庆人的珍藏版家书



互联网时代,“出圈”并不稀奇,爆款城市众多,但全世界再找不出第二个“重庆”。


重庆如何被山封锁?被水塑造?生活在此的人们如何打破地理封锁?如何创造出一座绝无仅有,难以复刻的超级都市?


是时候重新发现重庆之美了!


在《什么是重庆》中,星球研究所从山、水、人、城四个角度来呈现重庆的山水奇绝,通过平行的山、激荡的水、雄起的人、立体的城,追寻重庆和重庆人的前世今生。



希望通过这本书,更多人可以读懂重庆的山河,发现颠覆想象的重庆全境之美。


你熟悉的“洪崖洞”“李子坝轻轨”“两江汇流”“雾都”“山城”……这些是重庆;


你未必听过的“大足石刻”“风雨廊桥”“万盛石林”“金佛山”“芙蓉洞”……这些也是重庆。


它是我们视线之外的鹰飞之城,喀斯特王国,平行岭谷,山河琴弦。


《什么是重庆》将打破你对重庆的常规认知,发现日常以外的重庆之美。


本书获得众多重庆籍或重庆当地专家学者诚挚推荐,最懂重庆的重庆人,亲自认证的重庆事!



《什么是重庆》采用全书4色彩印,配以画质细腻、手感舒适的白玉纸,图片颗粒度裸眼可见,非如此不能展现全书220余幅精美摄影作品和精密科学制图;


书籍采用为裸脊锁线装订,可以180°平放,书中更有1米超长拉页,全景重庆一书尽览;


封面上的重庆地图,使用了浮雕和镭射线工艺,手动触摸重庆,清晰描出长江……


极致视觉,精美装帧,尽览“8D”赛博人间,让你未曾涉足也能亲历重庆之美。


书中附有重庆小吃美食图鉴别册,翻开书页,处处惊喜!



定制版采用飞机盒包装,彰显新年礼品质感。


随书另赠“山水人城”新年主题红包——“山高福聚”“水到渠成”“人寿年丰”“城开盛世”。


《什么是重庆》,这是一张自重庆发向世界的邀请函,也是一封致重庆人的珍藏版家书。


2024,带一本书打卡新重庆!

献给所有

向往、牵挂、热爱重庆的人


大家都在看



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重庆消费市场为啥这么火热?

【早生活1226】江跳线延长运营时间丨江北机场T3B建设新进展

早安·新重庆丨装上“新引擎”!重庆朝这个目标迈进





来源:中信出版

编辑:杨夕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看完这本书,没人不爱重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