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经济圈GDP,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未来要打造“一号工程”升级版
今(18)日
龙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
袁家军在会上强调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加快打造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升级版
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重庆辨识度的
标志性成果体系
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动力源
更好在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中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随后提出“十项行动”
作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总抓手
一年来
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出新步伐
全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2023年,全市GDP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达到30145.79亿元。双城经济圈GDP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达到81986.67亿元。川渝两省市GDP迈上9万亿元新台阶、达到90278.67亿元。
抓实“四张清单”,2023年度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迭代升级后共442项任务逐项落实,总体进展达到96.8%。
聚力标志性成果打造,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等标志性成果体系逐步完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疆电入渝”工程、安意法半导体项目等一大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年度标志性成果相继落地。
“十项行动”有哪些进展?
小布丁为你划重点
↓↓↓
①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
成势见效
2023年主城都市区GDP达到23120.05亿元、增长6.0%。
海报用图源自 陈启宁 重庆城市影像师张坤琨
●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能力加速提升
建成投用轨道交通18号线、9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等5条(段)60公里线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38公里。
加快打造100公里滨江公共空间,长滨路、北滨路岸线全线贯通,朝天门广场初步建成。
●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
汽车、电子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比亚迪电池研究院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等建成投产。新增市级创新平台31个。
市域铁路璧铜线全线贯通、永川线开工建设,江津燃机、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铜梁变电站等一体化重大工程加快推进。
●辐射力带动力强劲的动力源持续增强
中心城区穿两江两山累计建成“37桥22隧”“5横6纵1环3联络”约580公里快速路基本建成,城市道路通车总里程约6550公里。
②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织密建强
加快建设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构建互联互通、智能绿色、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
万州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钟伟 摄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
万州机场和黔江机场T2航站楼相继建成投用,重庆新机场选址获批。
成渝中线、渝西、渝万、成达万高铁等9个、1010公里项目加快建设。
全市高速公路运营里程突破4000公里、达到4142公里,川渝省际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到21条。
●多元现代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构建
开工建设疆电入渝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项目,创新布局并建成10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化学储能,投运重庆电厂环保迁建、永川港桥燃机热电联产以及8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新增发电装机约300万千瓦。
●高效安全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立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福林水库等20个重点水源工程加快建设,藻渡水库全面开工,跳蹬、向阳水库有序推进。
③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构建
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构建竞争力、可持续的现化产业体系。
长城汽车重庆智慧工厂的自动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资料图)。陈科儒 摄
●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
新签约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19个。
吉利动力电池、奥松MEMS传感器等项目落地开工,庆铃博世氢动力系统、海辰储能电池等项目建成投产。
汽车产量达到231.8万辆、排名升至全国第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
●数字经济快速成长
建成投用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全市算力规模超过1000P。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累计标识注册量超287亿,接入企业超过2万家。
新建智能工厂17个、数字化车间224个,新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1个、累计3个,新部署4个“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累计7个。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34万人。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实施率达95.3%,24项改革举措入选国家最佳实践案例。
启动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新增A股上市公司10家。
成功创建中国第5、西部第1个全球“设计之都”,全市网络零售额超过1500亿元。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
38个区县立足“土特产”优势培育乡村产业64个,新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全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
累计培育家庭农场3.4万个、农民合作社3.7万个。
④科技创新中心
提速打造
着力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提升至2.4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75件。
西部(重庆)科学城 雷键 摄
●战略科技平台提速建设
完成1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新增12个国家级科创平台。
●创新链产业链加速融合
新增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5个、累计8个,新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累计29家,新增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前1‰、累计6个,新增1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前1%、累计69个。
●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快汇聚
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新引进市外人才7.4万人、增长19.4%,新招收博士后1290人、增长21%,出站留渝率升至90%,新认定高层次人才895人,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24万人,人才总量达到634.7万人。
⑤国际消费目的地
加快建设
八一路好吃街人气火爆 王欢 摄
统筹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加快推进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建设,聚力打造国际消费巴渝新地标、新品牌、新场景。
●高品质国际消费空间提速建设
连续4年获评“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评选市级示范商圈3个、夜间经济示范区5个,发布21个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和消费新场景。
●消费品牌提质拓展
发布首店经济政策2.0版本,累计集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超1800个、引进品牌首店469个。
培育中华老字号13个、重庆老字号368个。
全市接待过夜游客突破1亿人次、增长88.1%。
累计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1家,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3项。
●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有序塑造
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18条”政策措施,引领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
出台“10+5+10+7”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举措,中心城区二手房交易量增长42.7%。
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巩固提升
鲁能星城十三街区段的渝鲁园桥下空间。(资料图)邹乐 摄
研究制定重庆市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水平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高质效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生态修复力度加大
渝北铜锣山矿区和广阳岛生态修复入选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典型案例,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等6个项目荣获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获批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新建国家储备林101.5万亩,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503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
●污染治理有力有效
启动50个美丽幸福河湖建设,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淘汰治理老旧车辆11.2万余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5天。
●绿色低碳转型提速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7家、绿色工厂133家,全年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左右。
⑦内陆省份改革探路先锋
蓄势聚能
2023智博会现场 邹乐 摄
把建设数字重庆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关键变量、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性抓手,召开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事项化推动中央部署改革任务落地,梯次推进“三个一批”重大改革项目,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数字重庆加快建设
布局实施“1361”整体构架,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成投用,编目各类应用4084个,全面实现数字资源一体化配置。
上线运行“突发事件直报快响”“危岩地灾风险管控”“民呼我为”等10个典型应用。
34项“川渝通办”事项实现“免证办”。
●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多点突破
国有经济增加值增长7.1%。
园区开发区改革全面推开,各类“小、散、弱”园区开发区加快整合,工业用地亩均产出增长5.6%。
加快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建立税费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实现川渝两省市市场准入“异地同标”。
●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支持市场主体发展36条”“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15条”等政策措施,9家企业上榜“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一流营商环境持续营造
上线运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75项,累计办件量70万件,办理时间平均压减73%。
⑧内陆开放高地能级
持续提升
陆海新通道(中国重庆—老挝万象—泰国曼谷)跨境铁路班列驶出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供图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制定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一体打造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构建。
●通道枢纽功能持续完善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
川渝合作开行全国首个跨区域品牌—中欧班列(成渝),覆盖欧亚110个城市,累计开行1.5万列、年开行量居全国第1位。
●平台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自贸试验区累计培育重点制度创新成果148项,在全国率先实施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新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61个、金融服务项目29个。
牵头建立“13+2”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实现11省(区、市)13股东共建。
●外贸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成渝RCEP跨境贸易中心正式成立。
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新三样”出口增长1倍,汽车出口额增长51.9%,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实现“破冰”,一般贸易占比达到38.9%,实现外贸进出口7137.4亿元。
●国际交往水平持续提升
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10个。
经外交部批准在渝设立外国领事机构达到14家、位居全国第4。
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
酉阳乡村风貌 市农业农村委供图
积极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市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动
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67%。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28∶1。
●乡村振兴“四千行动”启动实施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050万吨以上。
创建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107个,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36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102公里,新改造农村危房5759户。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持续完善
17对结对区县全覆盖签订年度协作协议,主城协同区上解帮扶资金4.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48个。
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8918家企业对接5351个村实施10430个兴村项目。
⑩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成果
不断夯实
附近老人在社区食堂就餐 吴汪洋 摄
15件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稳就业促增收持续巩固
城镇新增就业73.9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4.9万人,793.7万农民工实现应出尽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参保人数达2650万人,基本医保参保率超97%,“渝快保”参保人数超620万人。
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1∶0.82。
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4万套(间),新配租入住公租房3.5万套、总量达58.3万套。
●“一老一幼”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全市老年食堂等助餐服务设施达到1255个,新增养老床位4080张。
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7万个、托位4万个。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新增基础教育学位6.3万个,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8%。
●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新增三级医院23家、三甲医院8家。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红岩文化公园二期启动建设,革命文物保护中心、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挂牌成立,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全面开放,永川科技影视片场建成投用。
大家都在看
要闻丨袁家军:唱好“双城记” 打造增长极 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设计:倪文佳
封面图:重庆城市影像师 张坤琨
编辑:杨夕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