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情不是洪水猛兽

重庆发布 2024-04-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重庆瞭望 Author 郑言 王祥

网络舆情已成为新时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重视网络舆情,就是要把准群众需求的脉搏,更好回应群众的呼声。


但近年来,一些干部却患上了“舆情恐惧症”,但凡网上有一点的风吹草动,立马就变成惊弓之鸟,坐立不安、患得患失,在不同搜索引擎中来回搜索,在畏首畏尾中顾此失彼。


这里面,既有自身本领恐慌的影响,也有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扭曲的因素。要破解“舆情恐惧症”,以下六种思路可以作参考:


新闻记者正在进行采访拍摄。/新华网


(一)舆情也是一种民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们权利意识的提高,网上的声音越来越多,“批评声”也不时出现。但这并非坏事,因为舆情的背后,往往是群众对切身利益的关切,是朴素的正义期待。


并且,只有勇于接受群众批评,党和政府才会知道工作的不足之处。毛泽东同志曾说,“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就是这个道理。


舆情是群众的声音。领导干部首先就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舆情也是一种民情”,不把舆情当作洪水猛兽,而是善于主动把舆情变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次契机,这样才不会掉入“舆情恐惧症”的认知误区,才能在冷静中保证后续的应对举措不走偏。


(二)舆情中也有“剧情”


当下,网络空间鱼龙混杂,“灌水”“买热搜”“刷数据”等现象层出不穷,给舆情应对带来挑战。


比如去年曾轰动一时的“中国电科成都一名员工被加班”事件,网友本以为是公司压榨员工,结果却被公安机关证实为假消息,是“剧情”。


面对网络新形势,政府不能被舆情牵着鼻子走,不能在舆情面前“如临大敌”,乱了方寸。要处乱不惊,掌握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懂得其常规“套路”,明白其惯用“伎俩”,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轻易被舆情左右;要临危不乱,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加以辨别、交叉判断,往往就能让“剧情”不攻自破。


(三)应对舆情要靠真情


自古套路靠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舆情面前,处置、回应是否真诚,群众隔着屏幕是能感知到的。如果总是三缄其口,或是停留在“领导高度重视”的官腔官调上,或是止步于空洞无物的通稿中,那群众自然不会买账。


《舆论的脾气》一书说:“舆论的脾气,便是人心的脾气。”所以,面对舆情贵在真诚。要将心比心,第一时间通报事件进展、处置情况、后续安排等“干货”信息,让群众安心;要放低姿态,真诚回答来自群众和记者的提问,不能自认为他们是在捣乱;要虚心纳谏,真诚接受、消化来自外界的善意批评,让批评声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推动力。


(四)不能一刀切,而要辩证看


由于政绩观扭曲,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大搞“舆情洁癖”——但凡出现舆情,不想着如何回应群众诉求,反而先举起“大棒”,一刀切式地处理干部。这让许多基层干部对舆情产生恐惧,甚至害怕因此被“一票否决”,断送职业生涯。


问责固然能强化责任意识,但问责也要辩证地看。对于当事人违法违纪造成的舆情,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绝不能包庇手软。去年某国企负责人在成都街头与“小三”高调牵手引发舆情,当事人就被停职并接受纪委调查。


而对于一些无意导致或言过其实的舆情,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分辨,该负多少责任就负多少责任,不能“一棍子打死”。对于涉及舆情的工作人员,更不能一出事就让他们“背锅”“顶雷”。


舆情面前,要营造出一种“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良好氛围。


(五)不能只问责,而要教方法


在基层,许多人之所以患上“舆情恐惧症”,就是因为本领恐慌。上级部门要以“治未病”的思维,平日里多教本领方法,让基层干部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舆情一发生,就气势汹汹地来问责。


比如,可以落实好新闻发言人制度。自1983年建立以来,这一制度已成为媒体、公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尤其是在前几年的疫情防控中,各级新闻发言人在镜头前直面群众,主动发布消息,起到了解疑答惑、稳定人心的作用。


又比如,可以做好提升舆情应对能力的培训。舆情应对能力不会突然拥有,需要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提高,上级部门可以加大培训力度,不能只抽“鞭子”不给方法。


(六)不能只监测,而要开言路


面对舆情恐惧,一些单位即便本职工作已经超负荷,依然还要密切监测舆情。甚至一些基层干部被无限加压,化身“网络爬虫”和“黑客大师”,挖地三尺式地找舆情、防舆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本就纷繁复杂,适当关注舆情之余,更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比如做好信访接待,让群众能找得到干部,反映得了诉求,解决得了问题,而不是在无奈中选择网络曝光;比如做好政务公开,主动把单位的电话、地址、邮箱等信息公之于众,让群众能够联系得上“父母官”,而不是去网上发帖求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


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


作为基层干部,要实事求是,找到舆情与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既要敢于直面争议、回应问题,也要“好事能说好,坏事也能好好说”,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增量”。






来源:重庆瞭望

编辑:邹雨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