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现有桥梁多少座?中心城区还要建几座特大桥?
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独特的地貌,让重庆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山水之城。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重庆,桥,既是连接两江四岸、便捷市民出行的交通便道,也是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
一组海报
带你领略中国桥都的魅力
↓↓↓
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桥都——重庆,4月26日晚,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在白居寺长江大桥(巴南端)桥下举行“这就是重庆”——中国桥都记者见面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问题,与线上网友开展互动交流。
新闻发布会现场 龚浩月 摄
出席嘉宾:
席 红 市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
刘功峰 巴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向中富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桥梁协会副会长
江碧波 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主任
蒋中贵 林同棪国际(中国)首席设计大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杜春林 重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市政设计研究院常务副总工
刘 颖 中交二航局二公司四川片区副总经理
重庆日报记者:请问一下中心城区未来特大桥建设的规划?
席红回答记者提问 龚浩月 摄
席红介绍,重庆因两江而高山,导致重庆这座城在规划过程中是组团式发展,大桥的建设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超级明显。重庆中心城区已经规划的城市桥梁有57座,其中跨长江的桥梁是28座、跨嘉陵江的桥梁是29座。
目前,重庆中心城区已经建成了37座桥,规划桥梁的建成率已经达到了65%。在建的桥梁有7座,建设率是77%。未来已经规划还没有开工的13座桥梁,将根据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进程,枢纽港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进程,包括征集群众所期所盼,再根据这些情况来综合考虑,有序推动支坪长江大桥建设和果园长江大桥建设。
中新社记者:请介绍一下重庆“中国桥都”称号的来历?
向中富回答记者提问 龚浩月 摄
向中富介绍,重庆是山城,也是江城,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把重庆市域分成很多块,陆路交通必须要跨越江河的障碍。重庆的地形两岸山很高,江面不像长江中下游那么宽,所以走地下穿越难度比较大,建桥是最佳的选择。所以桥梁成为重庆整个陆路交通网络的关键。
重庆的桥梁现在总数达到2万多座,这个数量特别是密度在全国少见,可谓“桥梁上的重庆”。重庆的桥梁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重庆政府特别重视桥梁建设,因为通过桥梁建设可以加速城市建设,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方便民众的出行。曾经一段时间内,重庆朝天门大桥、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菜园坝长江大桥等5座大桥在同一时间建造,引起了国内外很大的震动。
2005年,在重庆交通大学召开的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学术会上,与会专家专门针对重庆的桥梁发表了研讨,认为重庆的桥梁发展很快、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技术水平高,所以堪称中国的桥梁之都。
从2005年到现在,重庆的桥梁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无论是桥梁技术水平、桥梁景观,还是文化发展,都取得了更加突出的成绩,重庆已经成为世人公认的名副其实的“中国桥都”。
新华网记者:今年白居寺长江大桥在网上火出了圈,科技感十足。这座桥在前期过程中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杜春林回答记者提问 龚浩月 摄
杜春林介绍,在项目初期就定位要把这个桥建成一个能够体现重庆特点的桥。我们设计时考虑了重庆的山、水特点,包括白居寺这个桥名的由来。
重庆简称渝,也叫渝州,和水有关。水也是生命之源,也象征着财富,这个立意应该跟重庆山水城市的特点是最贴切的,最后就推荐了水元素方案。
桥梁在设计时,为体现水元素的形态,设计时做了一个相当于滴水入江的造型,尺寸由上而下逐渐增大,在根部有一个内缩来体现冲击力。此外从局部上,桥塔做了曲线处理来体现水的柔美。在塔的外侧用了9种不同半径的曲线体现了水滴的形态。桥底部展现的“时空穿越”,来自重庆人民善于发现的慧眼。
大桥的夜景设计时也做了重点打造,大桥整个全桥应该有1000多组灯光,重点突出了桥塔的外形,色彩上、动态上都采用了现代的手法,让大家从晚上还是能够看见动态效果,更展示“时空穿越”的景象。
香港商报记者:重庆是山水之城,中心城区的跨江大桥就有37座,这也吸引了很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打卡,请问重庆在设计桥梁时是如何做到兼顾创新性跟实用性,避免“千桥一面”呢?
蒋中贵回答记者提问 龚浩月 摄
蒋中贵表示, 首先,重庆是山城,要修一座桥不简单是一座桥,交通功能只是其中一个,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本设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通道的复杂性和复合型,这是重庆桥梁的特点,要满足这个要求就必须创新。
其次,重庆所有的桥高差特别大,一般都是70米左右,交通下面有轮渡、中间有滨江地区的交通,上面还有上部地区的交通,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就造成了以轨道交通、慢行交通和快速交通三部分的组合,这是重庆非常重要的特色。两端的接线,交通体系也非常复杂,体系的复杂性和复合型,也决定了重庆人创新的源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做很多挑战。
重庆和长江下游城市比较,江面相对比较窄,相对来说水面更窄一点。现在各位看到非常简单、优美的东西,但简单里面不简单,工程面临很多挑战,我们在迎接这些挑战时,不管是结构组合、材料组合,包括施工工艺、工法造成的一系列挑战。
上游的河道多数是弯曲的,轮船开起来惯性非常大。重庆的水位造成了重庆的河道,在不同的水位航线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有大跨度的要求。我们桥梁的跨度,不管是朝天门大桥,还是石板坡大桥,都是因为面临的挑战和需求而产生的。
国际在线记者:重庆长江大桥的《春夏秋冬》雕塑是重庆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江碧波女士也是当时这组雕塑的亲历者,请问你是如何将艺术元素融合到桥梁中?
江碧波回答记者提问 龚浩月 摄
江碧波表示,作为艺术家,要来创造长江大桥的雕塑设计,觉得是很幸运的。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就思考应该怎么样去创意、怎么样表达,我回忆当时确实是体会到全重庆市人民群众的一种期盼,同时也感受到重庆人民那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重庆人是非常有格局的人,是非常勇敢的、坚强的、勤劳的,重庆是会创造奇迹的城市。
在这种情况下,就联想到年年岁岁的《春夏秋冬》,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忙碌,这个城市跟其他很多城市比较起来就是一个忙碌的城市。这个创意本身是个抽象的概念,但是我们寓意给它人在生命的空间里、时间里,它的一种状态、一种精神,表现是人,人能够创造奇迹,所以重点表现了春天催生了百花的开放,春天的那种柔美。然后就是夏天的拼搏,在大江大海的风浪中前进。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方面都在收获。冬天是储藏储备力量,然后再创造奇迹的一个重要时期,储备新的力量。
整体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也有一点意向的表达,但具体是写实的表达,是通过我们人的一种状态,它的美来表达。所以当时我们还是重点体现想要表现重庆人的精神。另外,我们表现人的精神的同时,还要用艺术美的创造去表达、去体现文化的沉淀,去体现我们开放的精神和浪漫的情怀。
我们就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方法,人体美的表达、当代雕塑,传统与西方的结合起来,而且是比较飘逸的。在表达方面,节奏美、音乐美都要适当结合。
人民网-重庆发布记者:我比较关注的就是曾家岩大桥,因为桥上有中国首座建在桥上的轨道车站,整个大桥的外观和轨道交通的衔接也让很多市民和游客有了非常好的体验。能否介绍一下这座桥背后建造的故事?
刘颖回答记者提问 龚浩月 摄
刘颖表示,曾家岩嘉陵江大桥,主要由桥梁工程和两岸的隧道工程组成,整个项目全长大约5.6公里。桥梁工程全长是540米,其中主跨,就是两个桥墩之间主跨为270米,是目前同类型桥梁中跨度也是在国内排第一的。
桥梁上层是通城市汽车,下层是为当时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所预留的一条线路,所以当时我们在桥上也是国内首次把轨道交通换乘站设在桥梁上。另外,整个组桥的用钢量大约2.4万吨,相当于3个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
曾家岩大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要上跨轨道交通2号线,与2号线的车顶最小距离应该只有3.75米。
●紧邻渝中和江北,都是比较繁忙的滨江路。
●渝中周围有周公馆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综上所述,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了外部施工条件极其复杂,同时施工场地也很狭小受限。
在建造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研究了一体化防护平台,主要目的是保证桥梁连接的冲钉、高栓不往下掉落一颗。还研究了吊装的措施,以往的吊装有可能就是4个吊点,4根钢丝绳,当时我们采用了花钢钢丝绳,成倍的安全系数,做了安全准备。再就是因为它要跨越轨道线,在高墙螺栓外侧采用的是泡沫形式,因为在工人施打时,敲击金属如果不加海绵噪音会很高,加了这个措施后,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群众的影响。最后就是采取了错峰施工,等到轨道交通2号线在晚上12点到凌晨5点停运期间,这时候才进去施工,保证了轨道交通运行的跨线施工,同时施工也圆满完成。
工人日报记者:在参与重庆桥梁设计和建设的时候,通过了哪些新的设计或者技术方式来克服困难?
蒋中贵表示,首先面临的挑战,必须要用新的手段。时代不一样,肯定面临的挑战也不一样,材料科学、表现手段都完全不一样。比如在方案阶段现在是BIM+,就是数字建模的一些概念,施工也运用数字化模拟。在结构体系上是最重要的,重庆的桥梁能被全国同行以及世界同行认同的就是技术上我们有东西,当然也是挑战,是由需求产生的。
刘颖表示,以白居寺大桥作一个分享。白居寺全长1384米,两个主塔之间的主跨为660米,上下两层,为世界上最大的公轨两用钢桁梁斜拉桥,用钢量4.3万吨,相当于北京鸟巢的用钢量。同时主塔236米,相当于84层楼这么高。在施工过程中分了55个节段从上往下施工,这里面还包含了6万方混凝土、2万吨钢材钢筋。以上一连串的数字要实现给建设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我们团队运用最先进的三维建模技术,也就是BIM技术,同时过程中要攻克大体积混凝土以及高塔混凝土泵重等关键施工技术,来解决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比如钢筋的下料、模板的线性控制、混凝土的开裂等等一些难题。可以说白居寺大桥于2020年10月22日两座主塔完成了封顶,建成高度236米,身后的白居寺主塔,现在就在眼前,指向苍穹,成为重庆新的地标。
央广网记者:历史悠久必然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请问我市在挖掘桥梁文化方面有哪些进展?
向中富表示,桥梁的整个发展,全世界来讲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漫长的历史中桥始终是人们生存、工作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桥梁文化,也就是说是依托桥梁出现的诸多文化形式,包括电影、诗歌,所以重庆在桥梁文化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中国重庆的巴渝文化大家都知道,抗战文化,还包括最接地气的火锅文化,桥梁文化在重庆也非常有特点。有很多的形式,比如说技术与艺术结合得非常完美的美轮美奂的朝天门大桥,背后的水滴型的白居寺大桥,还有两江桥,这些形成的景观都属于桥梁的物质形态文化。
重庆每一座新的桥梁建成时,民众都会自发地带着家人去踩桥,他们去踩桥实际就是在表达对这种桥梁建成后的高兴心情,同时也是在向建桥人表示致敬,特别是重庆的桥梁建设难度非常大。千厮门大桥,每当节日时都把车行桥改为人行桥,其实都是一种行为、形式的桥梁文化体现。桥梁文化还有很多形式,比如科技方面,当然形成的科技文化,确实在全世界各大城市当中是处在前茅的,科技成果特别多,科技文化也非常丰富。
此外,桥梁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目前重庆人对桥梁的安全文化意识越来越强。各种方式都在进行桥梁文化的传播和桥梁知识的传播,特别是有主管部门、桥梁协会、大型企业、高校,以及其他一些志愿者形成的桥梁文化传播队伍越来越多。
总的说来,桥梁的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发布会完整实录大家都在看
4月27日—5月7日,重庆航空计划执飞航班超1500班次【资讯0427】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刘敏
封面图:陈启宁
编辑:杨夕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