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区长答|青春之城!沙坪坝持续聚焦青年求学就业、创新创业、住房落户等所需所盼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
发布人:
唐小平 沙坪坝区委书记
肖庆华 沙坪坝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黄可欣 沙坪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凌 健 沙坪坝区政府副区长
主持人:
张 琼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中新社记者:沙坪坝区是中心城区唯一的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请问,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沙坪坝区有何举措?
黄可欣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黄可欣介绍,歌乐苍翠、嘉陵相伴,山水环绕着灵动的沙坪坝。这里,自然风景独特,山水林泉城融合相依,是中国天然“氧吧”;这里,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融于一体,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在沙坪坝,可以时时感受到人文与自然的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 在“红色游”中传承革命精神。沙坪坝有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有全国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抗战遗址79处,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一室内剧场。今年以来,各大红色景点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同比增长10%。下一步,沙坪坝区将持续推进成渝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提档升级沙坪坝抗战名人旧居,大力发展《重庆·1949》《歌乐忠魂》等红色演艺新业态。
● 在“古镇游”里感悟历史。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坐落于繁华都市的磁器口,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到山城重庆逛千年古镇”是游客的打卡必选,年接待游客量超1700万人次。沙坪坝区打造“古镇十二巷”,青春的“后浪”、饕餮的“滋味”、国潮的“境界”三大主题片区相继开放,金碧正街、磁器口外街正加快推进。在磁器口这座会呼吸的古镇里,游客们可以自由地喝盖碗、品咖啡、住民宿、做非遗,体验沉浸演绎,感受人间烟火。
● 在“乡村游”中亲近大自然。沙坪坝的山水林田、美丽村落,为现代人走进乡村,享受宁静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花香四溢的太寺垭森林公园、湖光山色的灿若湖、文艺清新的三河村,让游客们放松身心、寻味乡愁。上半年,沙坪坝区乡村旅游游客量达210万人次、增长15%。沙坪坝区正在规划建设50公里乡村旅游大环线,推出“花朝闹春”“好物山村”“歌乐越野”等特色文旅项目。
● 在“都市游”中品味时尚。沙坪坝是中心城区唯一的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串联佛罗伦萨小镇、融创文旅城、融汇温泉,推出“城市悠游”主题线路。今年以来,“都市游”游客量达1500万人次。
重庆日报记者:沙坪坝高校云集,年轻人数量众多,被称为“青春之城”。眼下正值高校毕业季,请问沙坪坝将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帮助年轻人安居乐业?
黄可欣表示,青春是沙坪坝最动人的底色,2022年6月,沙坪坝区入选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试点城市,致力于打造万千青年向往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让青年与城市有机融合、共同成就。
一方面,沙坪坝区不断探索让城市对青年更加友好,打造宜创宜业、安居安心的沙坪坝。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着眼于全过程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出台了具有沙坪坝辨识度的《服务青年发展二十条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服务青年的精准度。
沙坪坝区每年有4万多高校毕业生,沙坪坝区聚焦青年最关心的就业创业问题,实施“毕业季红岩社工计划”,既推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又壮大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还建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中心、青年服务港湾,推出青春之城“职等你来”就业政策服务包,今年以来,为青年提供7.2万个工作岗位,让广大青年学习、就业、创业就在沙坪坝。
此外,聚焦青年最切身的住房保障问题,把空置、闲置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成沙坪坝区首个非住宅类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小龙坎人才公寓,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住房选择。
黄可欣介绍,另一方面,沙坪坝区也在同步探索,如何让青年在城市建设中当主角,打造青春活力的沙坪坝。全方位拓展青年追梦圆梦的空间舞台,组建了城市改造师、沙磁推荐官、乡村星创客等特色青年人才队伍,让广大青年成为沙坪坝建设的合伙人。连续三年举办“青年城市改造师”大赛,13个学院700余名青年为36个老旧社区提交改造“金点子”,让青年人的创意落到大街小巷,让青年人的成果在城市里生根发芽,真正做到“青春之城”的共创共建。
黄可欣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青年求学就业、创新创业、住房落户、婚育健康等所需所盼,下更大力气做好青年发展服务保障,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也诚挚期待每一位有志青年的到来,一起见证沙坪坝的青春力量和无限活力。
大家都在看
发布会|科教大区+文化大区+开放大区+经济大区!沙坪坝:服务全市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网友问政·书记区长答|沙坪坝除了磁器口“古镇十二巷”,还有哪些特色街区?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渝湘高铁、T3B航站楼、科学城隧道、长安工厂……我们身边的重大项目刷新进度条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姚於
编辑:钱薇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