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区长答|涪陵:新建成公共停车泊位4.3万个
今(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2场,涪陵区围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渝东新城主引擎”作主题发布,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们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
发布人:
黎 勇 涪陵区委书记
刘 忠 涪陵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周 波 涪陵区委常委、涪陵高新区(涪陵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书记
傅 云 涪陵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
主持人:
张 琼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涪陵在发展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刘忠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刘忠介绍,材料产业是涪陵工业体系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去年材料产业产值达到了1204亿元,占全市的1/5,居全市区县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材料产业大区。先进材料是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万亿主导产业集群之一,也是涪陵的主攻方向,涪陵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
着力抓龙头,大力支持华峰、万凯、建峰等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旗舰型企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主企业。比如华峰,2010年扎根涪陵以来,孕育出化工、铝业、新材料等9家公司,今年产值可突破400亿,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市场上每10双聚氨酯原液生产的PU鞋底,有6双原料来自华峰;只有头发的1/4粗细、却可以拉伸7倍,广泛运用于运动服装、泳衣等,被誉为纺织品中的“味精”的氨纶丝,华峰每20秒生产出来的氨纶丝可以绕地球一圈。又如万凯,现有产能180万吨、产值150亿,还在推进四期、五期,建成后产能将达34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PET生产基地,大家所熟悉的瓶装可乐、矿泉水、食用油等塑料瓶都是用它生产的。
着力建集群,瞄准化工新材料、动力电池和汽车轻量化材料、前沿新材料3大产业赛道,布局了聚氨酯树脂、氨纶等11条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比如,万凯成功填补了西部食品级PET瓶片的产能空白,补上了产业链中间环节,推动聚酯产业上下游贯通。又如,华峰正加快推进138万吨功能性新材料项目,进一步巩固提升尼龙66全产业链,同时还将往下游纺织产业拓展。
着力强支撑,加快建设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攻坚突破“卡脖子”技术,力争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比如,建峰丁二酸中试项目,突破了关键催化剂的合成技术,具有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等优点,打破了国外垄断,在合成塑料、橡胶、染料、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
着力育生态,在基础设施建设载体打造、要素保障、助企纾困上持续用力,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比如,蓬威石化受设备老化、原材料上涨等影响被迫停产,涪陵积极协调彭州石化供应原材料,帮助筹集资金实施节能技改,推动企业今年6月成功复产“起死回生”。
光明网记者:涪陵的常住人口已超百万,请问在城市现代化治理方面有哪些探索?会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呢?
刘忠介绍,涪陵注重从“小切口”入手,着力解决“大民生”问题,让城市更加高效智能、更加便捷有感,建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新城市。
注重提质减载。加快推行城市更新,致力于让群众居住更暖心、出行更顺心、生活更舒心。比如,针对公共绿地不足问题,建成多个“最美口袋公园”,让城市“边角料”逐渐成为群众休闲“新空间”。针对停车难问题,充分挖掘盘活利用闲置土地,改建停车场180个,新建成公共停车泊位4.3万个、小微停车泊位3000个。针对老旧小区较多、环境较差的问题,近4年来,实施改造老旧小区130个、600万平方米,加装电梯329部,惠及群众15万人。
注重缓堵保畅。首先是打通城市“主骨架”,加快建设“五环路”,建成后将实现中心干道分流,市民出城时间至少可缩短20分钟以上。然后是畅通城市“内循环”,拓宽人民路、中山西路等“主次干道”,新建成瑞鳞路、赖八省支路等分流道路,新增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潮汐车道等“微改造”,减少市民通勤时间,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注重韧性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加快补齐城市安全基础设施短板,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比如,针对城市排水问题,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改扩建城市雨污水管网120公里,目前累计已达到640公里,汛期城区大面积积水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注重数字赋能。目前,实现了区、镇街两级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累计接入29万余个感知资源、近2000项城市体征指标,以前需要人工采集的消防占道、危货运输监管等信息,均可通过“智慧”场景感知,安全监管更高效,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同时,还上线运行了“渣土车监管”“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等一件事,正在打造“公共智能停车”“大件垃圾预约收运”等新应用场景,让城市管理更智能、市民生活更便捷。
重庆日报记者:涪陵区现在正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请问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涪陵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忠介绍,涪陵地处长江、乌江交汇之处,又是全市的工业大区,守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涪陵从四个方面着手,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
系统保护。科学划定了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强化刚性约束,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域整体大美。比如,全面整治352个入河排污口,精心打造2.3平方公里“两江四岸”滨江环湖景观带,乌江涪陵段入选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碧水蓝天白鹭飞、闲倚河风观鱼肥”的宜人景色。
污染治理。畅通“有诉”渠道,健全“必应”工作机制,提升“马上办”效率,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去年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7.25%、同比提升1.25个百分点。比如,持续深化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89.1%、81.5%、7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还入选了生态环境部示范案例。
绿色转型。坚持逐“绿”而行,向“新”发力,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绿色正日益成为涪陵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比如,去年推动重点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改项目33个,形成节能量4.13万吨标准煤/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市级绿色园区和工厂15个、居全市第一,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2%。
问题整改。啃掉影响环保的“硬骨头”问题,就是解决制约发展的“老大难”难题。比如,敢于“亮剑”,坚决依法拆除洪澳非法码头,铁腕治理决不留情。涪陵坚持高标准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本轮督察89项整改任务全面销号,有效解决了一批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接下来,涪陵将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黑臭水体清零区县,下更大力气,根治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打造一批群众认可的标志性成果,以实际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查看发布会完整实录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周小平
编辑:杨夕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