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蹲点数月,央视45分钟纪录片→“背篓”专线火了,带来哪些新机遇?

重庆发布
2024-12-05
10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调查》节目播出45分钟纪录片《“背篓”进城》聚焦重庆超大城市治理的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实践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每天清晨6点半,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第一班地铁会从渝北区的石船镇开往市区的各个站点,在第一班发往市区的地铁上,有很多65岁以上的老人因为可以免费乘坐地铁,他们就把自家种的菜通过地铁运到城里的菜市场去售卖。


这些背篓老人最长要步行1个多小时,最短也要走20分钟左右才能赶上6点半发车的4号线第一班地铁。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从起点黄岭到终点民安大道,总共24站48.54公里。这些背篓农民要在4号线坐一个多小时,然后再换乘环线地铁去往重庆市区的各个菜市场。



为了方便去城里卖菜的这些老人,轨道交通4号线运营公司特地将首发站的开门时间从6点25分向前提前到了6点左右,还将4号线1-5节车厢设为了背篓专线车厢。


中国中铁重庆轨道4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天祥:为了不影响别的乘客,我们就把背篓车厢做了一个专门的划分。这个划分主要基于菜农过了安检之后,乘坐垂直电梯上去之后,能够最快时间和最短距离到达我们的车厢,我们就把这几节车厢划为了背篓车厢。



2024年6月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重庆专场,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新武回应了记者们对背篓专线的关注。


原本住在大堰村的63岁的叶善菊在石船镇买了这个门面房是为了做弹棉花和早点铺的生意,但是现在因为可以坐着地铁到城里卖菜,叶善菊就停掉了那两个一直赔钱的买卖,在村里开了几片闲置的空地种菜。为了给菜卖个好价钱,叶善菊每天4点就到地里去采摘自己种的蔬菜。



冯忠福老人是葛口村背篓大军中年龄较长的一位。83岁的冯爷爷早上五点起床,五点四十出发去地铁站,这样的生活从2022年轨道4号线开通后,老两口就开始了。


冯爷爷告诉我们,地铁开通前,他们都是直接把蔬菜挑到镇上的集市去售卖,早年村里公路没修通时,要绕行山间小路,即使到镇上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村里先通了公路,又通了地铁,二十几分钟,他们老两口就可以走到地铁黄岭站了。


冯爷爷说以前出村,虽不用翻山越岭,但一路都要爬坡。现在年龄大了,这二十分钟的路程虽然有点艰难,但他们还是想借卖菜的机会到村外去走走。



而在石船镇葛口村,除了像冯忠福这样背着背篓坐地铁去卖菜的村民外,还有很多人也早早地下地干活了。这些老人是葛口村蔬菜集体合作社雇用的劳力。如果不来帮工,按照多缴多得的原则,这些老人每月会有140元左右的基础养老金,加上子女的供养,他们的生活是有保障的。


伴随着轨道交通4号线的开通,葛口村蔬菜合作社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但是因为村里很多青壮劳力都在外面打工,合作社只能雇用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到合作社来帮工,这些老人靠这个工作每月能增加一两千块钱的收入。虽然早出晚归,但因为工作时间比较灵活,村里的很多老人都很愿意投工投劳。



目前,葛口村经常在合作社和大户帮工的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七十多个,他们每人每天的收入在100元左右。比背着背篓去城里卖菜要稍低一些,所以尽管葛口村的很多老人留在村里也可以挣到零花钱,但还是有很多老人为了更高的收入,愿意自己背着背篓去城里卖菜。葛口村这样的背篓老人就有五十几个。


胡平是石船镇葛口村村委会主任。轨道4号线开通前,胡平就带着村民开垦了村里闲置和撂荒的土地,搞起了村集体蔬菜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每年的收入都在80万以上。4号线开通后,除了合作社和背篓农民忙着种蔬菜,葛口村有八家蔬菜种植大户也迅速发展了起来,他们每家的菜地都在十亩以上,胡平觉得这是葛口村抱团发展蔬菜种植的一个大好机会,就和这几家大户签了协议,在蔬菜品种和销售渠道上互助合作。



沈家有十几亩地,丝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自己背着背篓去城里卖菜不很现实。合作社就和沈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帮他们打通了很多分销蔬菜的渠道。


其实几年前,沈老爷子因为妻子和两个儿子先后查出了肝癌,家里曾负债累累。两江新区的规划,轨道4号线的开通,蔬菜产业在村里的快速发展,让沈家在短短三年里还清了所有欠款,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因为坡地多,很难连片耕作,加上很多青壮劳力都在外面打工,葛口村很多的地曾闲置撂荒。发展蔬菜基地后,葛口村集体先后投入了二十几万,加上2022年重庆出台了《耕地地力保护和种粮大户补贴工作实施方案》,每亩撂荒地有三百多块钱的补贴,很多撂荒地得到了复耕复垦,种上了最新的玉米品种。



轨道4号线的开通,更助力了葛口村的玉米和蔬菜种植。除了一些老的种植能手发展成了葛口村的种植大户,也有一些年轻人加入了蔬菜种植的行列。


鄢平,葛口村的蔬菜种植大户。退伍后,鄢平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元在葛口村建了自己的四十几个蔬菜大棚。每天他都要雇用二十几个村里的老人帮自己采摘蔬菜。



鄢平以前在河北当兵,找了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妻子,在回村种菜三年后,他又说服了原在重庆工作的妻子回到村里,协助他管理大棚。


背篓菜农的出圈,让石船镇葛口村蔬菜种植的名气越来越大,加上轨道4号线的助力,日常也会有城里人坐着地铁直接到村里来买菜。政府的扶持,村集体经济和大户、散户的抱团发展,让石船镇葛口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很多老人即使不出村,也能找到增收的方式。但是因为轨道4号线直接通到了村附近,石船镇的很多老人还是更愿意自己背着背篓去城里卖菜。



重庆渝北区石船镇副镇长 张平:以前农户的一些农副产品只能在我们镇上卖,因为交通不方便,他要外出去售卖的话,会增加成本,特别是一些老年人自产自销的就没办法,轻轨开通了以后,交通方便,而且坐轻轨免费的,他们就坐着轻轨去外面卖菜。



就在葛口村菜农们忙着采摘蔬菜、背着背篓外出售卖的时候,石船镇天宫社区的叶善菊也要开始自己一天的背篓生活了。


日常,叶善菊会在家门口的小超市等小公共去地铁站,她说柴油太贵了,开三轮往返地铁站一次需要十几块的费用,而一筐菜只能卖100多,成本有点高。她不舍得。这次开三轮是因为我们的拍摄耽误了她赶车的时间。她才让老伴开车送她去地铁站。


叶善菊告诉我们现在到城里卖菜,没有太多成本,每天还可以拿到现钱,这样的生活让她很知足。这段时间叶善菊经常去的菜市场在市中心,她要坐一个多小时的4号线,然后在保税港站换乘9号线才能到达。


这个位于市中心的菜市场因为客流量大,摊位有限,加上背篓农民的进入,每天抢占好的摊位成了叶善菊下地铁后最重要的事。



下午回到家没过多休息,叶善菊就下地打药。她说她的菜不上化肥,但这个菜需要在天最晴的时候杀一次害虫,所以尽管很累,气温几乎到了40℃,她也必须赶在太阳下山前,下地把药打了。否则,菜就长不好,卖不上价钱。


这片紧邻村边公路的地是叶善菊自己开的撂荒地。轨道4号线开通后,石船镇越来越多的村民把村里闲置和撂荒的土地进行了再利用。村里也非常鼓励村民这样做。除了自家原来就种的柑橘、扁豆、苕叶外,叶善菊还把这片撂荒地开出来种上了水养的空心菜。



除了菜地,叶善菊和老伴还有一个两亩的橘园,因为品种一般,柑橘并不能卖大价钱。这天,在镇农委的牵线搭桥下,一个帮菜农做电商销售的平台负责人来和叶善菊谈合作。


镇上农委经常会为石船的种植户提供一些电商平台的免费服务,目的也是尽最大可能帮农民增收。一般老年人不太接受电商平台的销售方式,但叶善菊却非常感兴趣。



轨道交通4号线连接起了重庆的城市与村庄。在政府的助农帮扶下,石船镇村里的很多老人因为背着背篓去城里卖菜,也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口。


在媒体的多次报道后,地铁专线的背篓农民被更多人所关注,他们的坚韧、乐观、善良给了城市里很多人以心灵的温暖和慰藉。



早上8点,我们来到地铁口,尽管下着大雨,还是有很多农民背着背篓从地铁口出来。而在一些繁华路口,有些游商和菜农没有去菜市场,就直接把摊位摆在了在马路边。


市场就那么大,摊位就那么多。随着越来越多的背篓菜农自发地涌入城市的菜市场,的确给城市的管理者带来了一些难题。背篓菜农的背篓相对比较大,会比一些固定商户占据更大的摊位面积,而重庆市区的很多市场考虑到背篓菜农的售卖成本,基本不对这些农民收取摊位费。因此在一些摊位紧张的菜市场,背篓菜农和固定商户就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



重庆渝北区石船镇副镇长 张平:有时候没有摊位,或者摊位不好等一些情况,我们最先想的就是找一个地方,给他们提供一个新的相对固定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解决助农和城市管理的矛盾,在多方协调下,在距离这个人流密集的菜市场最近的新民乐安心菜市场,政府给背篓菜农协调了一些免费的固定摊位,而且不收摊位费。



但是像新民乐安心菜市场这样的室内菜市场的容量毕竟有限,夏天最多能容下100左右个摊位,冬天可能会更少,而且这个菜市场一周只营业三天。很多背篓菜农还是更愿意到离地铁站更近的露天菜市场去售卖。


乘坐地铁到城市卖菜,通常要比这些老人把菜交给菜贩和平台的收入高出一倍还多,加上这些散户种植面积小,质量参差不齐,平台和菜贩也很难批量采购,短时间内,这些背篓老人自发涌向城市卖菜的现象还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所以适当地引导就非常重要。


背篓老人坐地铁卖菜火爆出圈后,一些更深层次的助农和管理问题也随之出现。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大家觉得帮背篓菜农找到更多固定的摊位售卖蔬菜可能会是目前较为现实的一个做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一个正在改造已经开始运营老茶馆和火锅店的防空洞愿意在每个周末给背篓菜农提供三个小时免费使用的时间。在紧张地筹备和各部门的配合下,背篓防空洞菜市场2024年5月的一个周末正式开业了。



在防空洞背篓菜市场试运营了几个周末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又出现了,这个为背篓菜农专门设的菜市场的摊位也开始接近饱和。助农企业甚至把防空洞外面的场地也给背篓菜农腾了出来,但摊位还是非常紧张。


本来,找到防空洞设背篓菜市场,最初只是想解决石船镇背篓菜农固定卖菜场所的难题。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下,防空洞菜市场火爆出圈,有很多石船以外的菜农也赶到市场来卖菜,这就造成了防空洞菜市场的摊位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个新出现的矛盾,镇上和助农企业想尝试给背篓菜农发入场券。但有些村委会主任对入场券不很赞同。



而在防空洞背篓菜市场,第一批背篓大军还没赶到,就有些没有入场券的销售大户来抢占摊位。


石船目前处在正在规划建设的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背篓菜农进城卖菜受到重庆市民的欢迎后,也有些人提出可以在黄岭地铁口的空地设一个临时菜市场,或者利用地铁引流,把城里喜欢逛菜市场的人引到葛口等有蔬菜种植基地的村里,进行蔬菜、飞禽的认领购买,这些初步的设想,在短时间内可能不是靠石船镇政府的力量就可以办到的。副镇长张平说,事在人为,一切都在努力中。


大家都在看



重庆今年首支新股!上市!


中国柠檬哪家强?潼南!


主打一个听劝!朝天门广场的城墙变“矮”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钱薇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