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统文化的当代化破题——平凉市“非遗一条街”戏曲博物馆走笔

平凉日报 2023-02-03






传统文化的当代化破题——平凉市“非遗一条街”戏曲博物馆走笔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柳娜/文 姚志强/图
  上午10点,崆峒古镇来往的人群,叫卖的商贩,茶馆里闲话家常的市民,活跃于台上的生旦净丑,呈于桌前的陇东美食,拼成了属于崆峒古镇的烟火气息和饱满人气。



  此时,坐在崆峒古镇市戏曲博物馆戏园的绿荫下,捧着一杯碧绿的龙井,抬头望着戏台上水袖挥动、霓裳翻飞,鼻尖是幽幽茶香,眼前是精彩大戏,一时间让人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恍惚。
  品茶、听戏、观赏各种戏曲道具,于中国旅游日前揭牌的市戏曲博物馆不单单是一个陈列场所,还汇集了演艺、体验、休闲、学习等功能,它是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共享性的百姓舞台,是每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的心灵居所。


  市戏曲博物馆建筑面积1066平方米,是由市文旅局指导,平凉德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民间艺术博物馆。戏曲博物馆共设计有北门和南门两个出入口。南门传承平凉地域文化,古朴大气,北门采用独特的构成手法,形状上貌似古时的状元帽,伴有走出“状元”的美好寓意。

  步入北门,前庭内院层次分明。主楼与东西两侧的屋子连廊联通,组成院落式空间。院子里搭建了“百姓大舞台”,摆放了小桌,庭院外扩内聚,取自“活跃聚气”之意,形成了独具历史文化内涵、宁静雅致的风格。
  陈列布展设计是博物馆展示的重要一环,它直接与展品和内容框架相关联,是博物馆呈现藏品和叙事表达的重要手段。市戏曲博物馆在展陈方面花费了很多心思。从南门进入,可以直观地一窥戏服斑斓的历史文化。一楼的明清戏服精品展室里,展出的跨越400余年的风格独特的戏服,涵盖生、旦、净、丑等各种角色,有蟒袍、裙袄、斗篷、开氅,还有云肩、官服、龙套衣等。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中国美学的强大张力。

  展室里,明末清初的一件白龙蟒戏服让人目不转睛。戏服质地为丝绸,用金丝线绣制,胸前是两条立龙戏珠,后背一立龙盘踞中央,有稳坐泰山之势,双袖各有行龙吐珠自由飞翔,袖口立龙盘口,下摆深蓝色勾边,内里镶嵌着寿字牡丹及各种吉祥花卉,左右摆绣有“万字不到头”图案,江水之中四朵富贵牡丹绚丽绽放,寓意四季平安。


  清代纯手工黑蟒则在平淡中见惊奇,这件黑衣非比寻常,十条龙为稀有的手捻金(缠金线)绣制。这件蟒袍配以如意祥云、蝙蝠、仙鹤、花篮等吉祥纹样。下摆海水江崖和立水,寓意江山永固,福山寿海,国泰民安,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朴素的向上精神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祝愿。
  蟒袍之外,还有“靠”这个戏曲衣箱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服装。“靠”也就是甲衣,是军中最庄严的战斗服装,高级将领所穿。

  一件明末清初三蓝绣捻金黄靠鲜亮唯美,其上的金龙和寿字是用手捻金绣制。这件黄金靠再配以焰火、云朵、花朵、虎头、铁片(亮片)等吉祥纹样,着力体现戏曲人物的刚烈、威武,同时也体现着中国的“戏韵之美”,一针一线都深藏着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美学素养。
  每一件精美绝伦的戏衣,都在诉说着伶人往事,那倾倒众生的戏,染尽悲喜的衣,凝聚种种人生的梦想,延绵着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


  戏服精品展室的右侧,有一个70平米可供游客体验的演出舞台。采访当天,正逢中国旅游日甘肃省分会场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平凉举办,不少兴致盎然的外地游客纷纷跟着演员唱戏、合影、拍抖音、发微信,忙得不亦乐乎。“看到了精彩的非遗戏曲演出,还参与到了其中,我觉得非常有趣,让我分外着迷。”来自嘉峪关的游客吕小宽说。
  穿过放满戏帽的博古架,步入二楼,清代的皮影珍存在玻璃柜里。这些皮影历经岁月的洗礼,虽褪去了昔日鲜丽的色彩,但多了几分古朴,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一件件皮影,刻画细致、生动,造型丰富,包括生、旦,以及神灵精怪、男官、女官、男靠、女靠、男打衣、女打衣和马上装等等。皮影人物衣着形式、风格多样,表情活泼传神,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展陈中还专门设立了皮影现场表演区。皮影戏艺人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棍演绎喜怒哀乐,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秦香莲、陈世美等皮影人物相继登场,幕布上的皮影活灵活现,形象栩栩如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叫好,一些市民还忍不住跑到幕后“一探究竟”。“我小时候就爱看皮影,感觉又让我重回儿时的时光。我刚才玩了一下皮影,这种体验好开心。”游客郭长路说。
  在戏曲文史资料展区,民国前后期的老剧本、书籍、杂志、报刊、画册、戏单、戏票等以实物和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精美展示,让游客对戏曲文脉以及地方剧目的种类有了直观了解。这些纸质文档展现了一代代戏曲人对戏曲艺术的坚守和追求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唤起人们对戏曲的历史记忆,更好地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木偶戏道具、样板戏戏服以及灯光道具、刀枪把子、头面、彩鞋朝靴……7个戏曲展厅13个类别1000余件展品,每一样都来自平凉德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蒲虎勤及其父亲的精心收藏。
  不接地气、不受百姓认可喜爱的戏曲博物馆,难以担当传承与弘扬戏曲文化的重任。市戏曲博物馆在展示设计方面注重它的功能延伸,通过百姓大舞台的打造,脸谱绘画、皮影表演、戏曲表演等各种游客可以参与其中的体验,形成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长效机制,把戏曲博物馆建成了平凉百姓喜闻乐见的开放性公共空间,专业及民间院团、师生学习教研的活动场所,推广地方旅游文化产业的新型平台。
  对于游客来说,戏里戏外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方寸舞台上的人间百态。这样的连接,对于传统戏曲和“还不知道自己喜戏曲的人们”而言,是一场无比美好的相遇。


  对于民间文艺团体来说,他们不再为没有演出场地而困扰。“我们将常年为民间社团及专业院团提供舞台,指导民间社团及戏曲学生公益性培训、排练,解决社团没有演出场地及排导人员的问题,逐步提高平凉社团整体演出质量。”蒲虎勤说。
  市戏曲博物馆,记载和演绎着戏曲与历史以及现代的关联。来这里听戏的中老年人很多,慢下来品味精致,“拍照刷圈”传播,都成为戏曲与现代对接的契机。在这里,历史没有被束之高阁,市戏曲博物馆已成为平凉文旅新地标,成为平凉戏曲人修身、传艺的新场所。
  相信,随着市戏曲博物馆知晓率的提升,以及各种演出的上演,戏曲文化就在这迎来送往中一代代传承下来,并深入平凉人的骨髓,历久弥新。


往期精选


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辽宁篇

聚焦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主席团举行第四次会议

聚焦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主席团举行第五次会议

聚焦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 11个数字读懂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号:plrb933

微博号:plrbtxwb12


编辑:齐   荣

审核:刘英娜

监制:张逸霄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