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感染?营养不良?肿瘤患者如何自我管理,一文说清
| 传承与坚守 | 情怀与梦想 |
大家谈癌色变,主要的原因是其高死亡率。但是说起来癌症到底是怎么让病人死亡的,可能很多人就说不上来了。
首先得说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每个病人个体情况不同,最终造成死亡的原因也不同,一般包括:
感染(47%) ,其中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20%);
脑、肝等重要器官衰竭(25%) ;
梗死(11%%) 心,肺最常见 ;
恶病质(10%) ;
出血(7%) ,最常见于胃肠道、脑。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各系统肿瘤引发的各种致死原因均可通过呼吸循环衰竭这一共同通路导致患者死亡。八大系统中肿瘤发病率较高的为呼吸、消化、生殖、血液系统。
肺癌为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因瘤体生长后填充肺部空间,导致肺部氧气交换能力大大降低,最后肺部通气、换气功能衰竭,此时患者常表现为明显的喘憋甚至是窒息感。发生于肺门处的中央型肺癌可因瘤体侵及大血管导致大咯血而窒息或失血性休克而死。
消化系统肿瘤最常见的危重症为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消化道出血量过大可因失血性休克,从而引起循环衰竭导致死亡。
消化道穿孔及梗阻均可引起进食受限制,一方面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导致免疫力低下,卧床时间增加,增加感染机率,另一方面也可因患者肠道菌群移位导致合并严重感染而死亡。
针对这些肿瘤致死原因,肿瘤患者自身有哪些应对措施呢?看看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专家怎么说。
马惠文,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教学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从事肿瘤专业20多年,擅长肺癌、肠癌、软组织恶性肿瘤、胃癌等的诊断及综合治疗。主持或参与重庆市科研课题多项。
陆松梅,女,医学硕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长期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先后发表多篇医学论文。
针对营养不良的自我管理
癌症致死有时候并不是某一个器官衰竭造成的,而是一个系统衰竭。有很多癌症,由于现在还不十分清楚的原因,会导致病人体重迅速下降,肌肉和脂肪都迅速丢失,这一现象称为“恶液质”(Cachexia)。
恶液质表现复杂,其特点为慢性、进行性、不知不觉的体重下降,经常伴有厌食、饱腹感和乏力等表现,且对营养治疗不敏感或仅部分敏感。
这个过程现在基本是不可逆的,在此基础上,病人会出现系统衰竭。肿瘤患者需要把握住时机,在没有明显进入恶液质时期前通过合理营养干预,以期延缓恶液质的发生及进展。
通过合理的营养管理,还可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科学的营养干预比一味的“忌口”更能让患者获益。
肿瘤患者的营养干预可分为围手术期、放化疗期及姑息治疗时期。除了住院期间一些特殊时间段或者如食管瘘、肠梗阻等某些特殊疾病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外,大部分肿瘤患者的营养干预需要自己完成。自我营养干预包括合理膳食或口服营养配方制剂。
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据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共识,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目的是维持体重,而不是增加体重,供应量过高可能增加脏器负荷;需同时考虑总能量摄入,以及供能的生热营养素比例。低热量摄入的概念有利于减少感染性并发症与费用支出。
一般认为,糖皮质激素和醋酸甲地孕酮增加食欲的疗效确切。应适当选用逆转恶液质异常代谢的代谢调节剂,目前使用药物包括鱼油不饱和脂肪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
非终末期患者。积极营养治疗可以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时机和保障。多数肿瘤患者属于蛋白质缺乏型营养不良,因此进食的原则应是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适当糖类,易消化吸收为主。
对于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不主张采用高能量营养治疗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只需少量的食物和水来减少饥渴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针对出血的自我管理
肿瘤患者常见的出血情况包括肺部肿瘤的痰血、咯血,消化系统的呕血、便血,血液系统疾病或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皮肤、粘膜、牙龈出血等,还有颅内出血等。
针对中央型肺癌引起的大咯血,一般为肿瘤侵犯大血管引起,病情危重时引起休克或者窒息,需尽量避免剧烈咳嗽,可缓慢轻咳以排除肺内陈旧血块,避免过度紧张,配合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对于消化管道引起的出血,患者主要注意饮食,尽量食用温热软食,细嚼慢咽,避免食物对消化管壁的摩擦导致的机械损伤。患者食欲极差时可适量饮用糖盐水或者电解质液,一方面维持消化道基础功能,另一方面可补充体液、能量及电解质。
针对血小板下降导致的出血,需尽量避免外伤,保持皮肤面膜完整性。如存在肿瘤脑转移及血小板下降有并发颅内出血风险的患者,因颅内出血具有强致死性,更应小心谨慎,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家属应加强陪护,避免患者摔伤等。
针对感染的自我管理
肿瘤患者还有个最大的敌人,那就是感染,尤其是当机体进入恶病质时,用现存的各类抗生素控制已发生的感染都是乏力的。
说到感染,必须要说感染发生的途径,包括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肿瘤患者常合并免疫低下,即感染的易感人群。那基本策略就是切断感染源,控制传播途径,提升自身免疫力。
切断感染源,一般为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勤洗手,保持卫生;卧床患者需加强皮肤护理等。对于传染途径,对有感染高危患者推荐带口罩,可降低经呼吸道传染病菌的风险,并且注意饮食卫生。
提升自身免疫力,包括降低肿瘤负荷及加强营养或应用免疫调节剂。肿瘤细胞本身会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对机体状况尚良好,且具有放化疗及靶向等抗肿瘤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量配合医生治疗,以达到减少机体肿瘤负荷,进一步增加机体免疫力恢复的可能性。肿瘤患者可适当应用免疫调节剂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最优的建议还是做好预防,防止肿瘤的发生或者尽量延迟肿瘤的发生时间,一旦被诊断为肿瘤后应配合医生合理安排各阶段治疗并加强自我管理。
肿瘤患者要不要运动?
有人认为,肿瘤患者身体虚弱,运动会损耗体力,因此把肿瘤患者当成婴儿一样对待,所有事情一律包办代替,不让患者动手,只让其静养。
又有人认为,肿瘤患者身体虚弱,更需要运动锻炼来强健的体魄,对抗病魔。但实际上许多肿瘤患者体力状况较差,有些还伴有骨转移等,并不适合大量体力活动。
首先,运动对于肿瘤患者有益处并非空口白话,而是有《指南》为证。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召开了专家圆桌会议,包括了多位临床医学、肿瘤学、运动生理、运动医学、运动、行为科学、流行病学多个领域的学者。
依据当时的研究依据,这个多学科团队评估了运动对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益处,得出结论认为,运动是安全的,并且为肿瘤患者提供了许多好处,由此制定了ACSM《癌症生存者运动指南》(简称《指南》)。根据指南的要求,身体活动对恢复患者的体力非常重要,我们鼓励患者进行身体活动,以尽快恢复日常生活。
适度运动可以加速全身气血运行,减轻气血瘀滞的情况,有利于缓解精神压力,改善心情。在家事事都代替肿瘤患者劳动,在外又不让他们参加适宜的运动,就等于剥夺了肿瘤患者自我动员机体内的潜能和抗病能力的宝贵机会。
所以,肿瘤患者经常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激发机体的免疫机制,刺激人体自然抗病力;也可以抑制不良情绪,提高生活乐趣;还能使平素多病体弱之人关心自己的身体,提高生活的信心。
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应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
呼吸系统肿瘤,如肺癌病患者,可以通过吹气球或做腹式呼吸,来恢复或增强肺功能。
运动系统肿瘤,如骨癌的患者,往往因病情做过截肢手术,术后锻炼应以恢复运动功能为目的。可多练习单手料理生活等以健侧肢体来补偿患侧功能。
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肠癌等患者的锻炼则应以适应新的生活习惯为目的,可以通过适量运动改善消化功能。
乳腺肿瘤,在术后更应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尽快恢复患侧肢的关节、肌肉功能,解除术后患肢的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瘢痕挛缩、水肿等引起的功能障碍。
总体来讲,肿瘤患者适合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节奏可控、较为放松、可以循序渐进的运动,这些运动对肢体、内脏均有好处,对心理的放松和舒展也有很大的帮助,经常练习可以强健筋骨,舒筋活血,愉悦身心,调和气血。
文 / 胖 熊 图 / 网 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审 稿 / 马惠文 陆松梅 中医肿瘤科
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重庆市肿瘤防治科普基地 /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重庆市科委科普资助项目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