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1岁患癌女博士:我写的不是死亡笔记,而是关于生的教训

2017-11-16 硕士博士俱乐部

来源丨见小曰明(ID:smallsharing

作者丨明玥


01  


于娟出身蒲柳,靠苦读一路走完“寒门出贵子”的道路——考上大学,出国留学,做课题发文章,拿到博士学位,谋得复旦大学教职。期间和相恋多年的学长男友结婚,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宝宝。


完成这一切的时候,她刚满31岁。就在人生顺利得连老天都要嫉妒的这一刻,她被确诊为癌症晚期。


年年月月一砖一瓦悉心搭建的人生大厦,就在一瞬间,开始倾落。


于娟家里没有病史,一直以来身体健康,几乎不生病。事实上,也很少有人在那么年轻的时候,特别是刚刚做了妈妈时患上乳腺癌。


《此生未完成》    于娟著


02  


对于上天毫无预警的安排,她只能接受。


“回想10年来,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BBS灌水、蹦迪、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


这是于娟得病前的生活状态。看到别人考证她也去考,看到别人出国她也要去,吃喝玩乐体验人生,更是一样都没有落下。


非常充实非常拼命,这是如今各大媒体鼓吹的那种活法——尽量折腾别停下。


03  


可是在玩命之前,又有多少人真正想清楚,自己正在为之付出的正是本命梦想?


“现在想想拼得累死,到头来赶来赶去也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毕业呢。”


我们民族渴求出人头地,容易焦虑,热衷比较,而且生来勤劳上进。这是优点,但也容易害你陷入另一个怪圈——战略上思考得少而战术上努力得太多,身体很累但灵魂空虚。


“对于实现副教授后要干什么,我非常茫然。当下我想,如果哪天像我这样吊儿郎当的人都做了教授,我会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感到很失落。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是应该只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04  


武志红老师提供过一个思维模型——你就想一想将来死了之后,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什么,那就是你要的人生,就是专属于你的“命运脚本”。他从美国心理学家欧文·亚隆那里学到这个方法后,也曾经无数次地问自己,来来回回修改答案,目前心目中的版本是2015年底想出来的“墓志铭”——他跳入过深渊,他安全返回,他品尝到了生命


于娟是搞社会学研究出身的,幼功不废,作为病房中“被同情链”顶端的人,她居然又做起了病房调查研究,还勇敢地说自己的记录“可能会是个孤本”。


面对进入倒计时的生命,于娟度过时间的方式,就是写反思日记和做记录。


那时候,她反而觉得,除了身体的病痛之外,那是她多年来精神最愉悦轻松的一段时间。


她找到了价值感:每一位病人的历程和想法被记录下来,对于病人而言是慰藉,对其他人而言是警醒。


用佛教的话说,这是一种“施与”。


05  


儿子还小,但于娟等不及了,她给儿子上的第一课,就是用生命上的终极教育。她试图告诉儿子,永远不要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


“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的人与关键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


最痛的时候,她一个人深深地忏悔过,因为她心底最舍不得的,不是父母,不是老公,是那个什么意识都没有,只会吃吃睡睡的胖娃娃。


“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样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上,任千人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没有经历过濒死的人,不会知道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


每次看到“为梦想窒息”,“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这个时代要死也要死在创业中”,我就会想起于娟,那个只求污衣垢面疤疤癞癞地活着,只为看着儿子成长的年轻母亲。


06  


我会怀念于娟。她曾经那么那么努力地把濒死的生命活成一朵盛开的花。


幸运的人们,请一定要认真地品尝生命,就算礼拜二也请努力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奋斗。

合作QQ:7659638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