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太霸气!科学家的这些语录令人心服口服...看柴公知的无耻

2018-03-24 爱家爱生活

摘 要

由于公知们自己不断充当反面教员,现在在网络上,公知们忽悠大众,挟持民意,在网络上呼风唤雨一手遮天的情况已经成为过去。公知“教育”了人民,人民认清了公知。中国走到今天这一步,回顾曾经走过的路,令人不胜感慨,特别是丁院士当选人大副委员长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正是千千万万像丁院士这样的有良知的科学家的坚持、无畏和凛然正气,一次次挫败了国内外那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人的图谋,让中国的巨轮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丁仲礼院士是现任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长、研究地质和古气候的学者。


17日,他当选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下面是丁仲礼院士的精彩言论。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环境问题观察”(ID:hjwtgc),“察网”(ID:chawangzgc)



1




地球用不着人类拯救

真正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背景:假如所有国家都不实施二氧化碳减排的话,地球未来会不会更糟糕?


记者:假如像您所说的,现在这个方案,发达国家又不接受的话,如果它就这么拖下来,这几年下去,会不会情况变得更糟了?


丁仲礼:我很乐观。我是地质学家,我研究几亿年以来的环境气候演化,这我很乐观,这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跟拯救地球是没有关系的,地球用不着你拯救,地球比现在再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不是这么演化过来?都好好的。


记者:毁灭的只是物种?


丁仲礼: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是人类自己。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记者:到底能不能拯救自己,最核心的东西,最终取决于什么?


丁仲礼:取决于文化、文明。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人们有一种更有包容性的,更有弹性的一种文明的产生,或者是我们现有文明的很好的发展。


2




两度(升温)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计算机算相当于算命先生的水晶球


背景: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0.74℃。全球气候如果升温1℃,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将会全部死亡;升温2℃,将意味着格陵兰岛的冰盖彻底融化,海平面上升7米。基于IPCC报告对于气候升温的预测,哥本哈根会议提出,相对于1750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温,所以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把地球增温控制在2度这一安全值范围以内。


丁仲礼: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这个二度是怎么来呢?二度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计算机算相当于算命先生的水晶球。他不会去考察地质历史时期升温降温的变化,他就计算机算,算完以后,出一个结论,假如升温两度,就会产生多少多少物种的灭亡,这是英国有一个研究做的,这个结论就马上很流行了。流行以后,慢慢变成一个价值判断了,我们不能让它再增温了。


记者:如果它模拟计算机这一切是可信的话,那不是一个依据吗?


丁仲礼:你怎么知道它可信。

3




科学家有主流吗?

科学家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

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背景:丁仲礼之所以强调这只是一个价值判断,是因为他认为在IPCC报告原文中,并没有100%地确认气候变暖就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带来的结果,也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到底对气候变暖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未来排放空间的计算却要建立在二氧化碳升温效应的基础上。根据2度阈值的共识,到20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最高峰值只能控制在450PPM以内,也就是说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空间是大约8000亿吨。


记者:我们几乎是信仰实验室里所有的数据?


丁仲礼:它不是实验室,它是计算机,你怎么知道它是可信是不可信?


记者:丁院士,我们当然知道科学界有反对和怀疑的声音,但是给我们的印象是,因为IPCC这样一个研究组织,它也是各国的科学家在一起,拿出一份报告,而且也是因为有这个报告作基础,全世界的国家会到那里去开一个气候的大会,所以给我们的印象,它是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的。


丁仲礼:科学家有主流吗?


记者:我们理解的主流是?


丁仲礼:科学家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4




排放权就是发展权

意味着生活的改善、国家的发展

福利的增加和工作的机会


记者:这次哥本哈根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尖锐和激烈的争吵,到底在吵什么?


丁仲礼:其实吵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今后不同的国家,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记者:这个排放多少,实质又是什么?


丁仲礼:简单一句话,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和能源问题连在一起,和发展问题连在一起,所以说争半天就是我还能排放多少,我还能使用多少能源,简单就是这个。


记者:您的意思就是这个排放就意味着未来的发展权?


丁仲礼:这个是肯定的了。


记者:这个排放权对于普通的国民又意味着什么?


丁仲礼:意味着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国家的发展,你的福利能不能进一步地增加,也意味着你有没有工作。


5




把目前已经形成的贫富差异固定化

在道德上是邪恶的


背景:2009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当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八国集团(G8)等提出了七套二氧化碳减排方案,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一套,是到2050年,二氧化碳全球减排一半,发达国家率先减排80%。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会场外有抗议和反抗议的人群在对峙,会场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争论陷入僵局。


2009年12月16日,丁仲礼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明确反对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方案。他发表了演讲:“如果这些方案成为国际协议的话,它们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因为这将把目前已经形成的巨大贫富差异固定化, 在道德上是邪恶的。”


他说这些话是经过研究的。2009年7月,G8在意大利提出减排方案,丁仲礼就让秘书收集数据,两人一边上班一边计算,花了不少时间,“算法不难,但要搞清里面的逻辑关系并不容易”。他发现,减排方案表面上看是发达国家减更多,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陷阱。在这些方案中,人类通过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产生的排放总量已确定,发达国家率先提出明确的减排目标后,留给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就所剩不多了:发达国家11亿人口拿走44%,剩下的56%给发展中国家的54亿人口。


根据丁仲礼的计算,如果按照这7个方案,中国的排放空间只够大约10年所用,从2020年起就得购买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了。“算好之后,我就报告中央,这样的减排方案决不能答应。” 



6




签了这协议

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遥遥无期


哥本哈根大会前,丁仲礼到西藏进行野外考察。一天晚上考察结束后,他在澜沧江边喝着小酒吹着风,突然接到一位领导的电话,与他讨论减排问题。趁着酒劲,丁仲礼对领导说:“如果签了这个协议的话,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遥遥无期!”电话那头传来很动情的回答:“你放心,我一定为子孙后代争取排放权。”


回北京后,丁仲礼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写成中英文文章,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表达了坚决反对协议的立场。“当时国内学术界各种声音都有,但我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管别人的想法和议论。”


7




制定10年、15年的目标没有太大意义

治理雾霾,必须要秉承源头减排的理念

需要一年一年制定目标


在中科院,丁仲礼分管资源环境领域。这个领域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雾霾问题。这个冬天,蓝天似乎格外顽强,许多城市雾霾天数明显减少。以过去的“霾都”北京为例,2017年12月全城空气优良率接近90%。


丁仲礼看着窗外蔚蓝的天空,蹦出一句话:“不要太乐观。“今年北京的雾霾确实很少,我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努力,二是天帮忙。”人努力指的是今年京津冀的减排力度的确很大,天帮忙则是冷空气频频降临,北风比较频繁。“但未来老天爷会不会继续‘帮忙’,尚难预料,所以不要太乐观。”


丁仲礼认为,治理雾霾制定10年、15年的目标没有太大意义。治理雾霾,必须要秉承源头减排的理念,需要一年一年制定目标。“比如北京市政府去年提出,2017年PM2.5年均浓度要从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60微克/立方米,这就很不错了。现在最后的数据还没公布,估计差不了太多。”


8




有了环保税,

可以杜绝一些“乱收费”


环保领域另一个热点便是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对此丁仲礼表示:“环保税其实并不是一个新东西。大家一听到‘环保税’三个字,就会觉得是个新增加的税种,很排斥。其实这个税就是我们说的‘排污费’。”


他说,“收费”只是一个行政规定,改成税制后,就有了法律依据,从而更加规范,既能帮助治理改善环境,又不至于对企业造成不可承受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这样对政府也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以前老百姓常说‘乱收费’,为什么?因为‘费’是由行政执法人员来制定的,但现在有了环保税法,就必须依法来做,从而可以杜绝环保领域‘乱收费’现象。”


9




可能我性格比较愣

我忍不住会站出来说

皇帝没有穿新衣


丁仲礼以中国代表团科学顾问的身份参加了哥本哈根大会,有了那一段让发达国家代表咬牙切齿的演讲。会上,一名美国年轻人问他:“你说的排放是历史上的事,现在不是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国和美国是目前全球碳排放最大的两个国家,今后两国该怎么办?”


丁仲礼回答:“如果我是中国领导人,我现在就答应,从1900年到2050年,150年内中国的人均累计排放,只有你们OECD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80%,甚至可以更少,不管你们怎么减排,我们一定排得更少。至于美国,希望你们能像欧洲人一样减排。”散会后,一名比利时代表走过来,跟丁仲礼说:“你讲得很好。”


“中国那么多气候、环境保护专家,为什么是您站了出来?”《环球人物》记者问他。


“不知道!”丁仲礼说,“可能我性格比较愣,我忍不住会站出来说皇帝没有穿新衣。”

10




从来没有一个种群长期统治过整个地球

难道你还会相信人类真有能力去拯救地球


我以为,了解地球的奥秘,不仅仅是使你产生获得知识后的快乐感,更重要的是能改变你的时空观,使你的心胸更为开阔,甚至会使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我写下这段文字,绝不是为了自夸我的专业,而是从我多年来观察不同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时,得到的一个总体感觉,即人人都会打上所学专业的烙印。比如说,一般学数学的人很精确,学物理的人很严密,学化学的人很细致,我们学地质的,一般来说很宏观,当然有时候难免像我这样很粗率。


地球已存在46亿年,从其诞生之日起,它就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活动论是地学家们的主流理论,固定论到今天已没有市场,尽管固定论的观点曾经大行其道。当你想象大陆可以像小舟一样漂移,喜马拉雅山可以从海底快速崛起,松散的砂粒可以在压力下结成坚强的整体,从来没有一个种群长期统治过整个地球,人类这个自称为智慧的物种仅仅从几万年前才始现身,难道你还会相信所谓的造物主,所谓的拯救者,所谓的世界末日,甚至所谓的永恒与不朽?难道你还会相信人类真有能力去拯救地球?


11




只要不自私

谁都可以把工作干好


记者:“为什么您性格那么冲,却还能在那么多岗位上做得那么好?”


丁院士想也不想,直接就答“因为我没什么私心。只要不自私,谁都可以把工作干好;如果你自私,再聪明也很难做好。”他这么多年一直提醒自己,心中要有公,不要总想自己。“再不济,你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也行啊!”


很霸气,很实在的丁仲礼院士。在他身后,是其恩师刘东生的照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24hlpoow&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国内很多问题上,自由派公知的拿手好戏就是利用民众的合理要求搭售黑货。

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是这样,在其他问题上也是这样。同样是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对世界气候问题是这样,对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这样。

世界的环境保护问题重要吗?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关键在于,某些发达国家做事情不公平:在纵向,把他们之前超量排放赢得经济发展先机以后,积累起来的问题要发展中国家买单;在横向,按照G8的方案,27个发达国家11亿人口分配了44%,剩下55亿人分56%的蛋糕。对于这种不公平,不但作为主权国家,应该据理力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有良知的科学家也应该指出其中的猫腻,维护包括中国人民的利益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的利益。而这一点,居然也受到了柴静的曲解,是她不明白?非也,也许善良的人们当时会这样认为。但是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以后,就会认识到她当时是在以“环境保护”的名义,配合西方发达国家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设置障碍,最起码在客观上产生这样的作用。

如果说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之后,柴静的表现还可以被善良的人解读为由于过于关心世界气候问题,而无意中忽略国家利益的话,那么在后来她利用国内广大民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满,用纪录片《穹顶之下》向中国政府施压,矛头直指国有企业,企图推进国有能源企业的完全私有化的时候,她的真实面目就彻彻底底暴露在全国人民面前了。

在该片中,柴静提出:雾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给出的答案是:迫在眉睫的能源结构改革与能源行业垄断一家独大的现状的矛盾。

至于如何解决雾霾问题,柴静认为,中国需要转变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进入早该进入的油气时代,开放能源市场,转变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局面。

至于治理雾霾会不会造成中国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柴静回答:不会,英美德等国家的过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市场参与进来,优胜劣汰,洁净能源终会替代污染能源,一个行业的消失就会有一个行业的兴起。

由于她利用了国人的善良和对环境污染的强烈不满,她的《穹顶之下》席卷全国了,成为了2015年初的热门话题。

此前,NRDC(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竟然提议中国把2020年的减排目标提到上限,就是比2005年减排45%。对于这种无理要求,中国怎肯乖乖就范?

而一年后的同一天(2015年2月28日),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就出笼了。当年的年底,世界各国在巴黎参加气候变化大会。《巴黎协定》就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

孤立地看问题,好些善良的人们会以为柴静是为民请命的巾帼英雄,而联系到前前后后,国内国外的一系列事情,非常可怕,她是在利用改革开放的前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忽视造成的问题以及因此引起的民众的不满,煽动和挟持民意,施压高层;对外,屈服于国外势力遏制中国崛起的图谋,对内以推进国有能源企业私有化作为突破口,推进全面的私有化。

对此,有网友说得好:

【“关键,没人反对治理雾霾污染!但是柴静的动机明显不在于此。我们反对的是她利用我们关心环境的人的心和力量,来达到个人的利益!她背后美国资本的鬼影,一直是支撑她搅乱中国的力量!污染人人想治理,没人会说不是,但是治理的方法是私有化?这是什么鬼?中国那么多私有化的民营重污染企业到处是,我都看不见有因为私有化就改善污染的例子!”】

更加富于讽刺意味的是,最近,美国的特朗普政府居然退出了《巴黎协定》,一个号称民主、文明的超级发达国家,在之前曾经在超量排放中赢得发展先机,现在仍然雄踞世界第一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的美利坚合众国,居然连遮羞布也扯下来了,在充分暴露美国本身的真实面目以外,也是对柴静之流扇的响亮的耳光。

由于公知们自己不断充当反面教员,现在在网络上,公知们忽悠大众,挟持民意,在网络上呼风唤雨一手遮天的情况已经成为过去。公知“教育”了人民,人民认清了公知中国走到今天这一步,回顾曾经走过的路,令人不胜感慨,特别是丁院士当选人大副委员长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正是千千万万像丁院士这样的有良知的科学家的坚持、无畏和凛然正气,一次次挫败了国内外那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人的图谋,让中国的巨轮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再次为丁院士当年的正气凛然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