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辟谣:你曾被这些跟方言相关的谣言欺骗过么?

2015-05-02 小伙伴请+ 汉语与华文教育


4月18日发了一篇《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的区别以及广东人的组成与由来》(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有读者(sunny滔)指出,其中关于粤语和普通话的部分有不科学之处,有着厚方言而薄普通话之嫌疑,故而从知乎上找来一篇科普文,以正视听。




辟谣


你曾经被这些跟方言相关的谣言欺骗过么?

中国地域辽阔,语言状况也十分复杂。近年来网络上关于方言及古音的民科文章满天飞,其中不乏居心叵测的煽动者,辩驳起来真是一件难事。直到最近在知乎上看见一篇科普兼打脸的文,简直是大快人心。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680257/answer/31756208)


但前面讲音韵发展的部分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阅读起来有些困难,所以这里就把专注辟谣的后半部分整理出来,希望能稍微起到矫正视听的作用。在此感谢那位匿名的作者。


谣言1

我们西安/洛阳/开封是古都,所以我们的方言就是古语。

辟谣:语言都是变化的,今日的西安/洛阳/开封话都不等于往日的西安/洛阳/开封话。这些方言除了词汇之外,也都属于官话的范畴,跟普通话的音韵差别很有限。普通话混淆的字音,它们大部分也都混淆了,不信可以去找相关的方言调查报告中的同音字表看看。




谣言2:南方各种方言更接近古语,因为许多普通话不押韵的诗例用闽语/粤语/客语是押韵的。

辟谣:其实也不乏普通话读起来押韵而其他方言不押韵的例子。我举粤语为例,《悯农》:

锄禾日当午ng

汗滴禾下土tou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fu

很明显不押韵了吧?此外,粤语虽然能分尖团,“久”“酒”不混,能分入声,“社”“射”不混,但是“黄”“王”不分,“虎”“府”“苦”不分,“诗”“私”不分,“楼”“流”不分。至于闽南语么,的确有很多层次古得令人发指的发音,这也是我们称之为“活化石”的原因,其入声也很完整;但是其声母混并极端严重,很多主元音也偏离了古音很远,历史层次也相当繁芜,文白异读家常便饭,一个“香”字都能冒出多种发音来,古人看到恐怕要雷到。吴语不但完全保留入声,还极好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塞音三分格局,这点已经很罕见了;但是吴语的韵尾和主元音高度简化,温州话连“移”和“墙”都同音了,几令人匪夷所思。客家话韵尾保持不错,但声母混得也不少,介音保存也不好。

可见南北各种方言在保存古音这一方面不过是各有所长所短而已,基本是半斤对八两,至多不过是半斤对九两十两,“田忌赛马”般地比较谁更古实在是很没意思。




谣言3:北方方言是受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

辟谣:北方主要方言都是上古汉语中古汉语一步一步发展来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在关键问题上是没有任何外族的份的。如果说其他民族语言对汉语有什么影响,也大多是局限在词汇上的,这种影响南北方都有,可能南方程度还更深些。

南北方极个别的偏僻地区的方言倒是有一些受兄弟民族语言影响程度较深的,不过我敢保证这些方言都非常小众,99%读者都没听说过。




谣言4:南方话是鸟语,不是汉语。

辟谣:南方的主要方言都明明白白是中古汉语的后代,没有争议,只是发展趋势跟北方不同,所以今日差别巨大。不可以把同胞的母语贬低为“鸟语”,这是最起码的尊重问题。国际学界的确有把粤语吴语划在汉语之外的做法,但是语言的划分历来都是有政治因素的,德国北边某些方言明显更接近荷兰语,但还是划为德语。




谣言5:古汉语没有翘舌音,北方话的翘舌音是胡人的音。

辟谣:分“知照组声母”(对应今日的翘舌音)及“精组声母”(对应今日的平舌音)是中古汉语固有的特点。某些方言在后来混淆了这些声母,所以才会平翘不分。其实粤语在数百年前也是区分的,《分韵撮要》为证;很多吴语也是较晚时候才开始不分的。




谣言6:入声是被满人给取消的。

辟谣:入声在宋代北方方音就已经弱化了。元代江西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将入声归入三声,但是他的前言中却说口语中入声仍微有区别。同时期的《蒙古字韵》反而把入声保留地很好。明末反映北方口语的韵书中已经彻底没了入声,而北京读书音直到近代都刻意保留着入声。音系的简化是汉语几千年来的大趋势,语言都是变化的。入声消失这个变化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而且也是汉语发展史内部的事,干嘛为此怪罪少数民族?




谣言7:我们XX话当初国语投票时差一票就变成国语了。

辟谣:这个已经冒出了无数方言版本,没有一个是真的,因为从来没有投票选过哪种方言来做国语。京音的地位历经明清已经根深蒂固了,虽然民国一度想推行比较高举的“老国音”方案,但是最终还是不得不给京音让道了。投票订某几个单字的字音倒是有过的。




谣言8:我们地方的人都是古代从中原迁来的,所以保留了那时的中原的语音。

辟谣:血统跟语言没有必然关系。即便社会生产力发展高度迟滞、生活环境高度封闭,语言仍旧会有日积月累的变化。有的方言可能变化较慢,但也绝不是不变,累积到今日,偏离祖先语言的程度也会是很可观的了。



辟谣总结:

声称某种方言就是或者极端接近古音的,无例外都是民科。贬低别人的母语是“胡语”、“鸟语”、“蛮语”的,其心可诛。爱自己的方言是好的,也希望大家各自用实际行动爱护好自己的母语,但是这种爱万万不可建立在无根据的自高自大以及贬低他人之上。有兴趣去更好了解自己的母语的朋友可以读一些音韵学、方言学的入门书籍提高姿势水平,但万万不要信那种qq空间转载一万遍的不学无术的民科谣文。


(荐稿:sunny滔、编辑:劲草公)


《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的区别以及广东人的组成与由来》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