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是大杀器(29期1)∣汉字寻根

2015-05-26 刘绍义 汉语与华文教育


图1 “我”字依次为:甲骨文、金文、小篆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但是却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


“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藏于陕西扶风博物馆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铁筢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罢了。“我”是一种短兵器,装上长柄后才能用于战场上砍杀,那尖尖的三角刺砍将下来时,一般的皮甲胄都是难以保全的。




在古代“我”是兵器的时候,人们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朕”、“寡人”、“不才”、“不佞”、“小人”、“贱民”以及“余”、“吾”等等,当然使用最多的还是“余”“吾”二字。那时候“朕”、“寡人”都不是皇帝的专用词《尔雅·释诂》中解释说:“朕,身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朕”只能是天子自称。至于“寡人”,更是大众用词,《诗经·邶风》中就有“先君之恩,以勖寡人”等等,“寡人”到了唐代,才成了皇帝的专称。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用,最早见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当时的“我”作为代词用,指的是“我们”。“我”是怎样由兵器转为人称代词的呢?


原来“我”是会意字,它从戈,戈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大家的斗志,所谓枕戈待旦,大丈夫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因此武士们常取戈自持,凡持戈之人,皆归属我方,“我”便引申出表示自我的意思,从那时沿用至今,再也没有变动过“我”的意思。


来源:广州日报


本期内容

【第29期】

1.“我”是大杀器汉字寻根

2.佛问:我是谁?∣文化

3.切莫让孩子在否定中失去自我认同∣家庭教育

4.王小波:个人尊严

5.公开课:选择的艺术

6.“你”到底是谁?

添加订阅号,回复“目录”,获取往期所有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