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设计】《平行线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丁玉海 丁玉海名师工作室
2024-09-02

邯郸冀南新区林坛中学  张晓梅

一、教学内容及解析

本课时主要复习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相关性质、判定、应用等内容。通过展示优秀的思维导图作品引入复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复习内容。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梳理、完善本章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和区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通过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提炼过程,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激发其内趋力。从本节内容的展现方式,改变了教材中知识生成的方式,利用思维导图层次明确,重难点突出,这样的设计使得活动贯穿始终,从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应用等内容入手,不断提高学生巩固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校属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尤其是在本章中对于解答,证明的步骤掌握不理想。因此,在本节课的复习中,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相应的专题训练和作业,以分析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步骤为主,分层次设计题目,杜绝了繁、偏、难的题目。使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运用2.0微能力点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分级展示本章知识点,并借助蒙层,超链接,微视频,课堂小游戏等设置课堂来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借助班级优化大师进行随机点名、评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积极思考,探索各部分知识点的运用。通过对专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证明思路、规范学生的证明步骤,使学生对于证明题的有了更深的领悟。

三、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梳理本章重要的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2.训练学生自主梳理能力,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重要知识点加以巩固练习;(重点)

2.训练学生自主梳理能力,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重要知识点加以巩固练习;(重点)

3. 通过复习,带领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建模思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问题的设计,解题的思路,以及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

五、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学科工具;突破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的合作交流,教师启发引导、讲练结合、小组竞赛等引导学生的思维,梳理其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步骤。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点及其运用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易错点有完美的突破。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一) 展示优秀思维导图作品。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运用PPT展示优秀思维导图作品】

(二)自主梳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计时器,限时3分钟。)


1.你能用语言描述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同位角、同旁内角、平移并画个图形表示他们吗?2.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3.怎么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平行线具有什么性质?

4.什么是命题?怎么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5.图形平移时,连接各点的线段有什么关系?

注:1.经小组讨论,总结出各分类主题下的知识点,由两个小组协作完成。(不足部分,由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2.两个小组成员以接龙的方式,完成白板上的思维导图。注意互相补充,协作完善。共有两个分类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知识体系。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借助微视频,蒙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突破本章知识难点,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

4、通过带领同学梳理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

①、相交线

②、对顶角定义:有一个公共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③、邻补角定义:只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④、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⑤、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

⑥、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⑦、命题

命题的概念、分类、构成。

⑧、平移

1)平移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且相等

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2)平移作图

注:询问同学是否还有疑问,并且对同学们提到的疑问再次解答


(三)专题练习


专题一:相交线

1. 下列选项中,∠1与∠2互为邻补角的是(  )

2. 如图,直线a、 b相交,∠1 = 40°, 求∠2=(     ),∠3=(     ),∠4=(     )。


3. 已知: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且∠1=2∠3,∠2=86°,求∠4的度数.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通过练习结果的快速反馈,掌握学生的学情,有利用调整教学更适切目标。】

专题二:点到直线的距离

1.如图,AD为△ABC的高,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2.如图,已知点O在直线AB上,CO⊥DO于点O,若∠1=145°,则∠3的度数为(  )

      A.35°    B.45°    C.55°   D.65°

3.如图,公路a上有一个出口M,想在附近公路b旁建一个加油站,欲使通道最短,应沿怎样的线路施工?

专题三: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1、如图,直线a∥b∥c,直角三角板的直角 顶点落在直线b上,若∠1=35º,则∠2等于_________ 。

2、已知∠DAC=∠ACB,∠D+∠DFE=180°,求证:EF//BC.


证明: ∵∠DAC= ∠ACB (已知)

∴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D+∠DFE=180°(已知)

∴ AD// 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EF// B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注:学生把证明过程写在本上,利用无线传屏,展示学生成功,进行实时点评。

【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利用无线传屏,实时展示与分享过程性学习成果。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交流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经验分享与自评和互评能力发展。】

3、已知,如图,CD⊥AB,EF⊥AB,垂足分别为D、F,∠B+∠BDG=180º,试说明∠BEF=∠CDG。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并填空。


解:∵CD⊥AB,EF⊥AB

∴EF∥(    )(       )

∴∠BEF=(     )(         )

又∵∠B+∠BDG=180º(已知)

∴BC∥(      )(          )

∴∠CDG=(      )(           )

∴∠CDG=∠BEF(            )

注:利用希沃中的课堂活动,设置此题。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通过练习结果的快速反馈,掌握学生的学情,有利于调整教学更适切目标。】

专题四:命题定理与证明

1.判断哪些命题是真命题?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③直角都相等。④锐角的补角是钝角。⑤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是180º。⑥等角的补角相等。⑦若m不是正数,则m一定小于零。⑧不相等的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⑨有公共顶点且均为90º的两个角构成平角。⑩有公共顶点且均为90º的两个角构成平角。

: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名,利用希沃设置课堂小游戏,学生进行PK赛。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通过练习结果的快速反馈,掌握学生的学情,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专题五:平移

1.将如图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

2.下列各网格中的图形是用其图形中的一部分平移得到的是(    )

(四)作业设计(当堂检测,利用计时器,限时3分钟)

1.如图,与∠4是同旁内角的是__________ .

与∠4是同位角的是__________ .            

与∠4是内错角的是__________ .

2.下列说法: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直线平行.其中正确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3.如图,已知∠1=∠2,则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是_______.

4.如图,有一个与地面成30°角的斜坡,现要在斜坡上竖一电线杆,当电线杆与斜坡相交得到的∠1=(     )时,电线杆与地面垂直.

5.如图,为了把△ABC平移得到△A′B′C′,可以先将△ABC向右平移______格,再向上平移____ 格.

6. 如图,点D在三角形ABC的边AB的延长线上,DE∥BC,若∠A=35º,∠C=24º,则∠D的度数是(     )

A. 24°  B. 59°  C. 60°   D. 69°

7. 如图,直线a∥b,∠1=35º,∠2=90º,则∠3的度数为(     )

A. 125°                B. 135°      

C. 145°           D.155°

【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利用蒙层展示结果,增加神秘感,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推动学生深化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理解。】

拓展提升:

如图,已知∠MBA+∠BAC+∠NCA=360°.

(1)求证MD∥NE;

(2)若∠ABD=70°,∠ACE=36°,BP,CP分别平分∠ABD,∠ACE,求∠BPC的度数.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丁玉海名师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