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写作丨再读《大概念教学15讲》

杨晶 丁玉海名师工作室
2024-09-02



    再读《大概念教学15讲》

海盐高级中学  杨晶


在这个六月,我有幸伴随着中国教育报常生龙老师的领读步伐,再次深入研读了章巍校长的力作《大概念教学15讲》。尽管时间关系让我未能完成每一次的读书打卡,但我不仅细细品读,还认真聆听了章巍校长的精彩讲座及其对各次读友分享的独到点评。此番重读,加深了我对大概念教学的理解。

大概念教学的必然性



章巍校长在讲座中提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正在让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加速失败,也正在重新定义学校存在的意义”,这与我前段时间的思考不谋而合。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教育的培养目标变了,它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站,而是成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能力的摇篮。在工业时代,教育体系是以知识为核心,教学模式就是简单的传授。而人工智能让知识的获取变得触手可及,学生即便不踏入校园,也能轻松获取海量信息,这就让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变得不再有意义,那么学校教育要做什么呢?学校教育要给学生的是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维,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等等。学校教育要从工业的量化产出变成农业的成长呵护,我们要把学生看作是植物,要给他们提供肥料、阳光和水,来促进他们自我生长,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这一转型要求教育目标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迈进。大概念教学,正是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桥梁,它帮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学科知识,洞察学科的本质,形成核心素养。


大概念的理解



在初次接触大概念时,所用的是李杰民在博士论文中所使用的大概念定义“数学大概念是指能将不同数学内容联系为一个整体,关于数学的理解以及关于数学的教与学的重要思想或观点的陈述”。我觉得这个定义很符合数学学科,所以在提取大概念时多是基于这个概念去做的,但章巍校长的阐述让我对大概念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书中说大概念是“一个命题”,“是一个基于诸多学科事实做出的判断”,“具有迁移性,既扎根于现有的单元学习内容,又可以从具体内容迁移上升到素养层面”,“既依托于学科知识,又不单纯指向某个具体知识;既是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不依赖这些内容而存在,甚至在学生忘记那些具体知识后仍能持续产生影响,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


大概念提炼的视角



重读过程中,我也有了新的发现——大概念提炼的视角。书中给出了两个提炼的视角:认识论角度和方法论角度。“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大概念是对学科本质的揭示或者对学习内容的学科价值的描述”;“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大概念是对学科学习方法与思想方法的总结”。有了这两个视角,让我们在提炼大概念时有了明确的方向,知道从课标、教材、学科知识中从哪个角度去寻找其中蕴含的大概念。比如:对于概念性知识我们可以从认识论角度提炼,揭示其背后的学科本质;对于程序性知识可以从方法论角度提炼,总结其背后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此次重读《大概念教学15讲》,我深刻体会到,经典之作值得我们反复咀嚼,每一次阅读都能带来新的启示和感悟。


-END-

撰稿:杨   晶

编辑:韦洁幸

审核:廖静怡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丁玉海名师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