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庆文化之火锅文化

2017-12-16 社联编辑部 重师社联

重庆文化之火锅文化

重庆山城言子火锅,传承重庆火锅精华,做地道重庆火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重庆火锅文化的起源吧!


相传,当时有一位小贩,有天在屠宰场周围闲转,从牛贩子手里挑了一些卖剩下的牛内脏。也许是因为好奇,也许是因为饥饿,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这些牛肝、牛肚切碎后,丢在了用辣椒和花椒做成的“卤汁”里烹煮,结果竟然得到一锅麻辣鲜香的美味。



聪明的小贩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商机。于是,他将这一锅“卤汁”放在了一个小炉子上,然后挑着担头在人流如织的长江沿岸开起了“移动食堂”。


空白

据说,最初光顾他的都是一些下里巴人。对于长年处在寒冷的江水上工作的劳动人民而言,那些麻辣的味道一来爽口,二来也正好让他们驱走身体的寒湿。而那些富人不会多看一眼的便宜牛肚、黄喉,因为热量高,也正好成为了他们补充身体能量的佳品。





输入

那时候的劳动人民没有太多的讲究,他们三五成群,认识的不认识的直接围坐在一口锅前享用。渐渐的,客人越来越多,把食材放在同一口锅里,结账时容易搅混。于是小贩便对汤锅进行了升级。他将铁锅分成了若干格,大家各自认定一格,各自结算。这种吃法在当时被他们称作“镶起吃”。


小贩的“移动食堂”日渐风靡,效仿他的小贩也越来越多。但在这个故事里,人们只是随意的给它取了一个名字——毛肚火锅。


虽然江边的“移动食堂”条件简陋,但穷人们并不在乎。在他们眼中,烫毛肚的快乐,一点也不亚于富人们在“太平门”享用山珍海味。他们在简陋的泥炉前大快朵颐、围炉畅叙,眼前的火锅翻滚着劳动者的智慧和生活给予的片刻轻松。







但毕竟这只是故事,他们会如何品尝火锅,如今的我们只能去想象。直到有史记载的第一家火锅店出现,我们的故事才开始有了凭据。




“马记老正兴火锅”是重庆第一家火锅店,出现在抗战初期,老板第一次将用餐形式从担头移到了桌上,铁盆也换成了赤铜小锅,并且发明了蘸汁由食客自行配制。


在“马记老正兴火锅”之后,这种下里巴人创造的食物,慢慢变成了上流精英的饮食时尚,开始遍布重庆的大街小巷。当时最有名的火锅店是临江门的“云龙园火锅店”和“述园火锅店”。


渐渐的,毛肚火锅从最初的单一形式,逐渐衍生出了鸭肠火锅、鱼头火锅等数种花样。而锅底的类型也是变化无穷,其中,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有红油、清油、鸳鸯、藤椒。

到了近代,重庆火锅开始了多样化的迅速发展,有众人围食的酣畅淋漓,也有一人一锅的小资情调,重庆 火锅正随着重庆人的足迹开始走向世界各地。


空白

市场催生出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正宗的重庆火锅仍烙印着昔日的传统。比如当年几家人围烫一口锅“镶起吃”,如今虽已不再拼桌,却演化成了“九宫格火锅”。而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牛内脏,现在却成为了川渝火锅中的经典菜式。





输入

重庆火锅从码头陋巷登堂入室的这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川渝人民坚毅、火辣的智慧。他们将豪爽的民风混合在麻辣的汤汁里,形成了一方独有的风味,也让世界看到了川味的包容与多元。

 


图文信息:百度

排版:郭春燕

编辑:古清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