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年,他们经过什邡,然后创造了三星堆文明……

2016-08-21 掌上什邡


 


一说到三星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三星堆文明的起源在哪?它又是怎么进入到成都平原的?也一直是考古学家热议的话题。


今天掌妹儿就要告诉你,其实这一切都和什邡有关哦。


8月19日上午,由德阳市考古研究所、什邡博物馆共同组织的“穿越九顶山,寻路桂圆桥”——“探秘桂圆桥文化人们从山区走向平原之路座谈会”在什邡市博物馆举行。


会议邀请了德阳市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以及德阳、什邡、绵竹、茂县多地户外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士~


在座谈会上,德阳以及什邡的专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


“大量的考古材料证明,桂圆桥一期人们进入成都平原的路线,很可能是从茂县翻越九顶山直接进入什邡。”


那么具体是为什么呢?


掌妹儿了解到,什邡桂圆桥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成都平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来源以茂县营盘山为代表的西北山区仰韶文化晚期类型。大量考古资料表明,桂圆桥一期人们很可能是从茂县翻越九顶山直接进入什邡的。


什邡市博物馆馆长杨剑告诉掌妹儿,此次座谈会前,什邡博物馆副馆长李灿建立微信群广发英雄帖,旨在通过向穿越过九顶山的户外人士了解路线情况,来进一步印证5000年前什邡作为古蜀文化前进地,古蜀人是如何进入成都平原,在成都平原创造了辉煌的三星堆文明。


来自德阳市登山协会王炤等三名成员现场出示了在九顶山筲箕塘穿越时发现的石斧,“说明有人在这里活动过。”与会专家兴奋地说。




新石器时代石斧




三星堆文化与桂圆桥遗址


据了解,箭台村遗址位于什邡市区西南,东南距桂圆桥遗址约4公里、距三星堆遗址13公里。2012年11月,元石镇箭台村金河南路施工中发现文物。2014、201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什邡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结合勘探情况在不同区域进行了试掘。


箭台村遗址Ⅳ、Ⅴ、Ⅵ区均存在三星堆文化遗存。据初步统计,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类型70%在箭台村遗址有所发现。其中,Ⅵ区出土的红褐色夹石英粗砂陶圈足、折沿盆口沿等与什邡桂圆桥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期的陶质陶色和形制相同。


而桂圆桥遗址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遗存早于三星堆一期(宝墩)文化,而出土了第二期偏晚阶段典型的花边口沿罐,还出土了第三期典型的夹砂褐陶间断凸棱纹陶片。


杨剑表示,桂圆桥遗址发掘揭示了三星堆一期(宝墩)文化的来源,形成了成都平原新石器晚期文化到古蜀文化的发展序列。


值得注意的是,什邡境内还发现有介于桂圆桥遗址一期与三星堆遗址一期之间的文化遗存:2014年发掘的什邡静安遗址发现略晚于桂圆桥一期的遗存,2013年发掘的星星村遗址发现稍早于三星堆一期的遗存。这说明桂圆桥一期人们从山区进入平原后,到达三星堆之前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什邡地区。




杨剑介绍什邡发现的古蜀文化重要遗址




桂圆桥遗址和茂县营盘山文化一山之隔


桂圆桥遗址中第一期遗存中的陶器特征与甘肃大地湾四期、武都大李家坪、茂县营盘山、汶川姜维城有密切的联系。


“从作物构成看,桂圆桥一期与营盘山较为相似,所以桂圆桥一期的人们从第一条路线进入成都平原的可能性更大。”据刘章泽介绍,发掘者对桂圆桥一期人们进入成都平原路线进行了探讨,认为成都平原目前最早的文化是来自西北的仰韶文化晚期类型,传入路线有两条:第一条路线应该是来自西北的人群,“沿白龙江流域南下,过松潘草原,进而到达今茂县、汶川、理县等地”,再顺岷江而下,进入成都平原;另一条路线则是沿白龙江进入白水江再转金牛道进入成都平原,而这一路如果沿干流嘉陵江一直南下,便是泛哨棚嘴文化的分布区。


什邡和茂县仅九顶山一山之隔,茂县到什邡红白镇的直线距离约36公里,距什邡城区(桂圆桥遗址)约70公里。刘章泽认为,虽然其间道路险峻,但古代应该存在联系通道。


据掌妹儿了解,其实早在2007年,什邡文化人士郭辉图、杨剑等曾预测古蜀人可能从龙门山上迁移到平地,并和什邡有识之士在蓥华山进行过文化科考,在蓥华山的黑卡前发现古栈道,在乱石窖发现可以通过骡马的人工修筑阶梯。“这说明由茂县翻越九顶山进入绵竹、什邡的通道在明清和民国时期一直存在,到建国初期才逐渐废弃并被遗忘。”杨剑说,九顶山还有太子城、太子殿等地名,传说和开明王有关。



九顶山地形图(由什邡博物馆提供)




石斧或印证桂圆桥文明的来源


桂圆桥一期人们进入成都平原的路线,是否从茂县翻越九顶山直接进入什邡?座谈会上,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什邡市博物馆向穿越过九顶山的户外运动人士了解了路线情况。


“我们登九顶山时曾在筲箕塘捡到了一个像斧头一样的石头。”德阳市登山协会队员王晓弟拿出了一块褐色的长行石块。石块的一头是个弧形,扁平光滑,像是斧头的刃。


这块石头的出现让与会专家们很兴奋。“筲箕塘发现石斧,证明桂圆桥一期人们进入成都平原的路线,很可能是从茂县翻越九顶山直接进入什邡。”刘章泽、杨剑认为,这个石块有很明显的人为痕迹,至少说明了筲箕塘这个地方有人类活动过。


同时,来自绵竹教科所的杨林介绍了九顶山上流传的一些关于刘天官的传说,也表明这里有人为活动的痕迹。



与会人员正在研究筲箕塘收集到的石斧




计划联合探秘


考古证明桂圆桥遗址一期和茂县营盘山文化较为相似,而什邡和茂县仅九顶山一山之隔。


从地理上看,阿坝州茂县到什邡红白镇的直线距离约36公里,距什邡城区(桂圆桥遗址)约70公里,虽然其间道路险峻,专家猜测古代应该存在联系通道。


以什邡相邻的绵竹清平乡为例,乡政府驻地距茂县县城的直线距离约30公里,1951年划入绵竹管辖前由茂县管辖。 “三星堆发现后,几十年来,考古人员一直在探寻它的源头在那里,它的来源何处?”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桂圆桥遗址的发现,茂县营盘山遗址的发现,给考古人员一些一些启发,“但给我们一些研究方向,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证据链。” “考古工作就是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过程。” 她介绍,什邡桂圆桥遗址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文化来源于以茂县营盘山为代表的西北山区仰韶文化晚期类型。


“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成都平原,顺河而下进入成都平原?翻越九顶山进入成都平原?有待考古界和户外登山界跨界协作,实地考察,探秘三星堆之源。”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邱登成介绍, 目前种种证据指向这条古蜀人迁徙路线的存在,“如果能在九顶山上,发现几个小的聚落遗址更能印证这个古蜀人翻越九顶山进入成都平原的猜想。”


目前文物部门将进行前期摸底,对石亭江,龙门山沿山一带考古调查。10月15日,“古蜀之源研讨会”也将在什邡举行。待时机成熟,将以“考古+户外”的模式联合前往九顶山,探找三星堆之源。




作者:什邡报社 杨伟



好文荐读:

什邡这个地方50元/天,管吃管住,您来不?

8月9日,来这里明目张胆秀恩爱吧!

“生命摆渡人”——什邡最神秘的职业!

什邡境内再添一条高速!

一元零钱的考题,你敢回答吗?

什邡人最爱的“接头”地点,你晓得它们的真名不?

没有空调的夏天,老什邡人靠这些神器避暑

什邡2016年幼儿园、中小学招生政策发布!

属于我们的什邡记忆,你还记得吗?



掌上什邡是由什邡市委宣传部主办、什邡报社承办的官方公众微信号,秉承“贴近百姓,服务什邡”的宗旨,将第一时间为您提供最新鲜的本地新闻资讯和便民信息等。

编辑/付裕、邹迪娅、周长虹

编审/李斌

总编辑/胡虹雯

©什邡报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