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象·活动】预告 | 范俭说《吾土》——“现实问题”纪录片第五场
时间:8月22日(周六)14:30-18:00
地点:象铺(上海市花园路128号五街区A座102室)
主讲人:范俭
讨论嘉宾:聂欣如
语言:中文
策划人:徐杰
主办:瑞象馆、上午艺术空间、OCAT上海馆
本活动免费
陈军看上去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的家庭看上去也只是在北京打工的普通农民工家庭,15年前,他和他的家人从河北农村来到北京,种菜卖菜是他们的营生。没想到不善言谈的陈军竟然在自己的棚屋里开了一个热线电话,叫“烦忧热线”,专门倾听农民工群体的声音。2010年,北京继续摊大饼的城市扩张,陈军承包的菜地被村委会卖掉开发房地产。周围承包菜地的外地农民纷纷卷铺盖走人,陈军一家不愿做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做出了和大家不一样的选择,这个选择改变了他们未来五年的生活。
《吾土》剧照
范俭,工作于北京的纪录片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在央视制作纪录片多年,2007年开始独立电影制作,专注于现实题材。作品《的哥》被2008年中国独立影像展评为十佳纪录片。作品《在城市里跳跃》和《活着》两度入围世界最大纪录片影展阿姆斯特丹纪录片影展。川震题材纪录片《活着》亦在国内获多个奖项。2011年范俭的作品开始多层面的国际合作,《活着》与日本NHK及半岛电视台联合制作,2012年,《吾土》获得圣丹斯电影节及釜山电影节基金资助,并入围2015年釜山电影节广角单元。《寻爱》亦建立起国际制作团队,并入围2015香港国际电影节和北京电影节。
聂欣如,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夜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德国科隆媒介艺术学院等国内外高等院校,最后学历是硕士研究生。曾出版专着:《纪录片研究》(该书获上海市哲社优秀作品二等奖)、《纪录片大师伊文思研究》,并在《文艺研究》、《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社会科学》、《中国电视》、《新闻大学》、《上海大学学报》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与纪录片相关的研究论文。曾在20世纪80-90年代担任故事片、电视剧、纪录片导演,纪录片《红卫兵之舞》曾入围国际电影节。
关于“现实问题”
上海青年批评家徐杰(老徐)受邀为瑞象馆策划并组织了“现实问题——纪实影像研究系列活动”。从2015年4月至12月期间,徐杰将邀请雍和、辛冈、戴建勇、李政德、谭伟山、高子鹏、林鑫、黎小峰、张战庆等6位中国当代纪实类摄影师和15位纪录片导演,在瑞象馆—象铺空间介绍他们最新的工作和作品;同时每一场活动还将有来自于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文艺批评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与这些影像工作者展开对话,提供关于这些影像作品的各种解读的可能性。
什么是现实问题?
文 / 徐杰
什么是现实问题?关于人本身的问题才是归根到底的现实问题,但它总是容易被忽视与歪曲。而人的问题只有放入历史的维度,才有了深入探讨的可能。
无论是静态的摄影,还是动态的视频;它们将某种一去不复返的真实变成了一种永久、可传播的影像。在人类历史中,影像无疑在文字之后成为另一个重要媒体与文献载体。而所谓纪实影像无疑是在强调影像对于真实性的态度。怎么才能用影像记录更多的真实呢,则取决于影像制作者,这个人!制作的过程也成为探究真实的必须过程,甚至可以说是制作者在创造某种真实。
所有的影像制作都在作一种选择与取舍,并受到时代的局限,如同历史的写作与真理的陈述一样。这种选择与取舍定然带有了个人的主观意愿,可同时,这个主观意愿却试图去保证记录的某种客观性。这看似是一种矛盾,也成了纪实影像受到诟病的原因,但应该乐观地认识到矛盾正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因;既然纪实影像还存在,即表明还有一部分人在用这种媒介努力地向真实趋近。也会有善辨者言,大街上的广告、手机里的自拍照才是真正的真实!对!但这只是一个切面的真实,还有更多的切面在它处;多样化地去观看和解读更多的切面至少可以让我们更接近那个真实,从而可能也帮助我们更完整地了解人性。
“现实问题”是关于2005—2015年间中国纪实摄影与独立纪录片的系列活动与展览。
2005—2015年这是我们的历史,因为我们是此刻历史的主体;而我们也成了历史中的我们,它正在一如既往地规训着我们;而此间的中国社会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动人心旌。2005—2015年间数字影像的飞速发展又给予纪实影像更多的可能。所以整个系列活动试图给予这一时期的中国纪实影像更多的探讨与梳理,同时,活动并将邀请众多其他社会和人文学科的学者一同参与,让我们把目光更多的聚焦于“现实问题”。最终,希望整个一年的活动能够成为一面面的棱镜,让我们更多的看到别处,从而确定自己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