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象·象铺】丛峰谈《地层1:来客》 | “现实问题”纪实影像研究系列活动纪录片第十一场
丛峰谈《地层1:来客》
时间:2016年5月7日(周六)15:00-17:00
地点:瑞象馆—象铺(上海市花园路128号运动Loft五街区A座102室)
主讲人:丛峰
主办:瑞象馆 上午艺术空间 OCAT上海馆
策划人:徐杰
影片放映
地层1:来客
片长:126分钟(A部分:68分钟 B部分:58分钟)
完成年份:2013年5月
导演:丛峰
主演:范元生 佟大壮
制作机构:贫乏电影
故事梗概
电影分为A、B两部分。
A部分中,两位“来客”在夜晚一个废墟内相遇,并展开对各自早年家乡生活的回忆。他们离开这座楼房继续游荡,黑暗中又绕了回来——楼的样子变了,倒了,最终消失了。他们离开这里,沿途经过更多废墟,来到城市边缘一座由建筑垃圾堆成的山上,在山顶,他们看到了去往家乡的铁路线。
B部分是关于A部分的主要拍摄场地的实际变化,展现了在它拆毁过程中出现在这片场地上的另外一些“来客”的状态。
导演阐述
A部分的骨架是虚构的,很多内容是真实的,两位出镜者的身份是“导游-演员-经验提供者”。
A部分是舞台上的演出,B部分是这个舞台消失的过程。两部分中的主角都是处于各种形态的被毁坏的建筑和城市地貌,“来客”则沦为配角——他们是以各种目的和身份来到这个舞台上的人。包括我本人,和我的两位参演者,也是来客,是这片场地上的影像拾荒者。
无论如何,可以看到,在我们的时代中,稳固的地层已不复存在了。
导演座谈
丛峰,1972年生于河北承德。诗人,独立电影作者,《电影作者》杂志编委。主要电影作品有《马大夫的诊所》,《未完成的生活史》,《地层1:来客》。《马大夫的诊所》获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NETPAC奖,云之南纪录影像展青铜大奖,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日本导演协会奖等奖项;《未完成的生活史》获得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影评人奖,以及韩国首尔数码电影节白变色龙奖;《地层1:来客》获得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评委会奖。
关于“现实问题”纪实影像研究系列活动
什么是现实问题?
文/ 徐杰
什么是现实问题?关于人本身的问题才是归根到底的现实问题,但它总是容易被忽视与歪曲。而人的问题只有放入历史的维度,才有了深入探讨的可能。
无论是静态的摄影,还是动态的视频;它们将某种一去不复返的真实变成了一种永久、可传播的影像。在人类历史中,影像无疑在文字之后成为另一个重要媒体与文献载体。而所谓纪实影像无疑是在强调影像对于真实性的态度。怎么才能用影像记录更多的真实呢?则取决于影像制作者,这个人!制作的过程也成为探究真实的必须过程,甚至可以说是制作者在创造某种真实。
所有的影像制作都在作一种选择与取舍,并受到时代的局限,如同历史的写作与真理的陈述一样。而这种选择与取舍定然带有了个人的主观意愿,而这个主观意愿却试图去保证记录的某种客观性,看似是一种矛盾,也成了纪实影像受到诟病的原因;但应该乐观地认识到矛盾正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因,既然纪实影像还存在,即表明还有一部分人在用这种媒介努力地向真实趋近。也会有善辨者会言,大街上的广告、手机里的自拍照才是真正的真实!对!但这只是一个容易得到的切面的真实,但还有多的切面在它处;但却可能帮助真正的完整人性。
“现实问题”是关于2005—2015年间中国纪实摄影与民间纪录片的系列活动与展览。
2005—2015年这是我们的历史,因为我们是此刻历史的主体;而我们也成了历史中的我们,它正在一如既往地规训着我们;而此间的中国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动人心旌。2005—2015年间数字影像的飞速发展又给予纪实影像更多的可能。所以整个系列活动试图给予这一时期的中国纪实影像更多的探讨与梳理,同时,活动并将邀请众多社会科学的学者一同参与,让我们把目光更多的聚焦于“现实问题”。最终,希望整个一年的活动能够成为一面面的棱镜,让我们更多的看到别处,从而确定自己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