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象·象铺】向内/向外:第一人称纪录片和“私”影像 | “我与我”展览相关活动

2016-05-04 瑞象象铺 瑞象馆


“我与我”展览相关活动

向内/向外:第一人称纪录片和“私”影像

时间:2016年5月14日(周六) 15:00-17:00

地点:瑞象馆—象铺(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28号运动Loft五街区A座102室)

主讲人:余天琦


第一人称 “我”为叙事主体的纪录片是一种电影语言方式,更是一种个人介入社会的文化实践。第一人称纪录片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美和西欧。当时身份政治热化,电影人和艺术家开始把镜头转向自己,已进行自我观察,并记录自己的社会参与,反映碎片化的个人身份。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也促使着一种更加自省的纪录片类型出现。同时,七十年代录像技术的发展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自我凝视成为可能。九十年代末以来,数字摄像机进入个人化发展的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类似于录像机在七十年代的欧美。“手持摄像机,把镜头转向内部个人空间,进行自我解剖、家庭调查、寻找认同感,或把镜头指向外部,主动介入社会。第一人称纪录片把作者的声音铭刻在影像里,展现作为个体在当代社会的多重、矛盾、流动的身份,也挑战我们重新思考私人空间公共空间个人集体的含义。本讲座会追溯第一人称纪录片在欧美的发展,并分析的第一人称纪录片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从家庭凝视,女性声音,到当代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展示。谈及纪录片电影人和影像艺术家包括Marlon Riggs, Jonas Mekas,Carel Morley, Ross McAweeYong-hi Yang, 以及中国纪录片作者杨荔纳、吴昊昊、胡新宇、杨平道,以及草场地工作室的纪录片作者们等。


Jonas Mekas 影片海报


杨平道影片《生命的河流》海报


吴昊昊影片《我爱梁昆》剧照


胡新宇影片《男人》剧照


关于主讲人




余天琦   纪录片作者|研究者

 

上海交通大学- 美国南加州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电影及影像研究副教授,曾任教英国肯特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关注第一人称纪录片、散文电影、家庭业余影像、影像与记忆。《China’s iGeneration: Cinema and Moving Image Culture for Twenty-first Century》(Bloomsbury出版社)联合编者,裴开瑞等著《银屏中国》(China on Screen)中文版联合译者,正在撰写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实践的著作《’My’Self On Camera: First Person Documentary Practice in 21st century China》(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影像作品包括《梦寻深圳》(Photographing Shenzhen, 2007)、《关于家的记忆》(Memory of Home, 2009)、《中国梵高》(China’s van Gogh, 2016)。


关于展览

 


 

陈文俊×江演媚

我与我

 

策展人:林叶

艺术家:陈文俊 江演媚

展期:2016.3.28 - 5.28(周一至周六 11:00-17:00)

地点:瑞象馆 | 上海市花园路128号运动LOFT创意基地五街区A座182室

新媒体艺术制作合作伙伴: 网庭影音

特别支持:色影无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