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象视点】隐二:阴历——巫影像选读与《过江心洲》自剖 | “中国民间纪录影像里的社会田野”工作坊优秀成果

2016-09-19 隐二 瑞象馆

2016瑞象校园系列活动当中的“中国民间纪录影像里的社会田野”工作坊在8月圆满结束了,正如导师张真在工作坊结束时所说,每一届瑞象校园工作坊的成员可能慢慢都会变成像“校友”那样的关系,大家也都珍惜在这里相聚的缘分。每一位成员的成果都是“最佳”,但我们既然设立了奖励制度,就颁发给最值得鼓励、课题还能发展的成员。经过张真老师对每一位学员的汇报及最终成果的综合表现,选出了获得2016瑞象校园系列活动首批奖学金的“三佳”学员成果。今日发布的即为二等奖获得者隐二的报告。


导师评语 “诗意的文字,切肤的文本解读与创作经验‘自剖’对工作坊的一些基本命题提供了深思熟虑的回应和拓展。对于‘巫影像’这一意念和实践的探寻尤其意味深长。”


阴历——巫影像选读与《过江心洲》自剖

 

文/ 隐二

 

如果认可“巫”对人与世界的解释,地方性差异反而具有深刻的同一性。巫的灵光,借助艺术生产工具,如果未能抵御,仍足以抚慰机械数理逻辑支配的现代世界所无法根治的社会冲突和精神焦虑。

 

关照巫的影像,最近在一些亚洲作者的手中,已经从通往预设目的的道路、升级成为弥散“光晕”的沿途景观。

 

一、回光

 

人类族群纷纷走出童年期,“阴性/水质/女性/依托感应/关联因果律”的巫的世界被 “阳性/土质/男性/依托逻辑/线性因果律”的“文明社会”取代。人类(尤其是男性)的智识与外在生存环节逐步建立稳固的逻辑互动关系,巫的控制力一步步被击退和压制,取而代之的是中古时代的各支“人本宗教”意识工具。

 

集体无意识的、阴性的、母系核心的信念潜入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阴影,隐匿在边境溽热的丛林和酷寒的山岭之间,断而未绝。

 

在1992年罗恩·弗里克的纪录片《天地玄黄》中尚能看到东亚爪哇岛原始民族的类似鸟群、沉浸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巫风歌舞。



罗恩·费里克纪录片《天地玄黄》剧照,网络资料


巫的阴性力量被专治的漫长历史中,无时无刻不在反噬。进入后现代社会,人本思维越发僵固和浅陋无根。伴随着近现代人类政治意识由专权到平权,阳性对阴性的霸权在潜移默化中已经遭到分解。

 

麻醉功用物品的爆炸式发明、性力泛社会化,阴性力量自下而上地恢复着它对人类的影响——“淫祠”无处不在。



在网络上搜索“女总统、总理、首相”等得到的图像资料


当代社会的消费导向和最新的人类政治风情,已经逐步显示出明显的“阴性特征”——至少在图景的层面已经如此。

 

巫的世界观中,多重世界并存;人与记忆的关系、时空对生命的限制、从何而来向何处去的疑问,都找到了着落;群体之间的角斗之外,潜藏更大的准则——当代社会和影像似乎看到了锁孔。

 

需要冷静看待的是,巫时代的崩塌是伴随个人观念的确立而逐步松动的。现代社会的整体趋势仍旧不会放弃强化个人观念与价值,所以巫意识的几次回潮注定是片面的或说是意淫性的——最安全可行的,是将它投射在艺术当中。

 

二、“缺失好似一张面孔”

 

在我们的城与他们的城之间,悬着一张脸:它转向哪边,哪边就是“现在”。

 

韩国纪录片作者朴赞卿跟随韩国在世的著名女巫金锦花拍摄多年,2013年制作了反应女巫时代命运的纪录片《万神》。虽然是天主教徒,他很希望电影能够成为现代巫术,润滑充满暴力、误解和失落的当代社会。



朴赞卿纪录片《万神》剧照,网络资料


朴赞卿在2011年与他的哥哥朴赞郁合作了短片《波澜万丈》,这部作品把巫系信仰中的“界”的要素作为架构影像的核心,一张面孔,兼顾两面。

 

影片前半部分,一个孤独的男人到芦苇丛生的荒泽钓鱼,直到深夜,有鱼上钩,慌乱中他被鱼线绊倒摔晕,醒来发现自己和一个浑身滴水的女尸缠绕在一起。惊慌挣扎中,男子不但没有挣脱,反而被女尸吐出的水窒息而死。男子再度醒来,一张冷静的女人的脸出现在对面,这个似乎知晓一切的女人,忽然发出了他女儿的声音,呼唤他归来。至此,画面忽然转到现实中一处韩国巫堂做法的现场,原来刚刚说话的那个女人是个女巫,之前的情节,是她召唤了这个溺水而死的男子亡魂后,经她之口讲述给男子亲人们的情景。

 

在电影结构的转折之处,女巫的脸作为一个双向的符号,面对生者,带来亡魂未及表述的信息,面对亡魂,传达了生者最后的召唤。

 

一个干净的转换、完成了图像、叙事和情绪的对调,行巫者在多重世界的关联作用极为感性地驾驭着这则短片。


朴赞郁、朴赞卿短片《波澜万丈》剧照,网络资料


游走在传统影像边缘的另一位韩国作者金基德,在作品《弓》中通过一个极端的空间环境,激发了仪式感和性力与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冲突和纠缠,非常隐晦地把巫的气息放置在寓言式的剧情框架中。


传统影像语系积习深重,这个寒峻国度的影像作者,终究未能建立足以超越音画手艺的灵性场域——钥匙在其他人手中。

 

三、拟巫影像:光晕弥散

 

目光转向湿热丛林中的亚洲东南,台湾的马来西亚籍作者蔡明亮,在《不散》和后来的《郊游》中,利用影像搭架了具有温软魔力的“类巫场域”。

 

在《不散》中,悠长凝滞的镜头、黑暗幽邃的空间、虚无飘忽的角色,反复而抽离的对话,使得观者不断推翻时间和空间预设,打碎叙事,让观者很快进入冥冥凝视虚空、同时又时刻感觉到萦绕在影像内外的那个“不散”者,提供了一个短暂的“无我”境界。

 

走向更深的热带森林,自称深受蔡明亮启发的泰国作者阿彼察邦,以影像行巫术,召回了人类的前世和影像的魂灵。

 

“对缺失的再造”——这是在讨论阿彼察邦时,毛晨雨导演导对他贡献的评价。

 

即便感受到影像手艺与灵性维度的落差,作为现代学科和逻辑系统教育下的现代人,似乎都在回避用正面的、肯定的话语去界定和描述,所以可以理解蔡明亮、毛晨雨如何用类似佛教里“非法”、“非非法”的否定方式去指出那个模糊的断裂带——“不散”、“缺乏”......


 “不散的/缺乏的是什么?”,非常难说,一挑明,意味就不对了。

 

2008年,随着身体的毁坏与重建,毛晨雨导演制作了构成复杂的影像作品《神衍像》。这件作品,如同随手搭建、但又古异繁复的土制法器,一经作者本人出镜操控,立即反射出虚空中投来的光晕——观察者成为场子核心的巫师,仪式是沉默的对话,过程即作品。


阿城也说,艺术创作如同巫师催眠。

 

回到阿彼察邦,从2004年《热带病》开始,他完整建立了个人“丛林式”的影像系统,打散了“舶来工业品”语言霸权,反叙事、反角色、反逻辑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带领受众进入那片看似空乏、实则折叠挤压着无数亡魂、传说与情欲的阴翳之地。

 

阿彼察邦的影像基础是扭转日常,在日常里打破习见。

 

2006年的短片《赞美诗》,将为开拍电影而设的祭坛置于羽毛球网两核心侧,场地外拍摄人员沿着环形导匀速轨移动拍摄。紧凑的影像中,并置了老人扎花、年轻人打球和拍摄者随机器移动三重节奏和运动方式各异的空间,同时,三种往复运作的行为凝固着不同刻度的时间——日常元素在阿彼察邦的架构下,释放着异世界的灵光。


阿彼察邦短片《赞美诗》剧照,网络资料


阿彼察邦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在于反常运用日常光影、制造灵性气氛、从而驾驭虚空。

 

2009年的短片《纳布亚魅影》中,暗夜中的热带丛林边,几个少年欢快地踢着一枚着火的球,火光忽近忽远;远处一个露天的屏幕上,播放着天空不停闪电的影像。

 

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年轻诸神在玩耍般的偶然中创立了世界的启蒙图景。阿彼察邦把他在黑暗中勾勒虚空灵界的天赋发挥得非常极致。


阿彼察邦短片《纳布亚魅影》剧照,网络资料


在影像习惯上,和蔡明亮类似,阿彼察邦十分偏好空镜、悠缓长镜头或大段几乎无情节段落的冷静呈现,通过声音和视觉节奏影响观者的思维节奏——这无异于降巫仪式。

 

最近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在两段式结构上非常像《热带病》,尤其是后半段,几乎由一个长镜头完成,与《热带病》后半段整个未间断的丛林里的段落遥相呼应。

 

《路边野餐》在手艺上的出彩之处在于:极致的长镜头,以一个技术上的连续时空,反过来成功地描摹了梦境的多重性和跳跃感——其消解角色、让观众“幽灵化”的迷魅效果前所未见。

 

毕赣本人也反复强调,这个长镜头的拍摄过程比它给出的结果更重要——这甚至让人想象起VR技术应用后的新的影像语法中对“人称”的新的拓展。

 

灵魅的影象气息带动新的语法和读者出现,传统影象生产的积尘已经可以打破,亚洲的土壤,根深树众。

 

四、度魂,从观察到想象的告别式

 

《过江心洲》创作自白。2014年冬天,我往南京拜访画家朋友、后来影片主演之一张雷。在入夜十分,我乘轮渡登上了南京西郊长江里这座几乎不为外人道的半荒小岛。


江心洲当下城乡混杂的景观


踏进一个在现代开发攻势下漂泊易碎的隐秘之境,眼前流逝变迁的景观和行人,启发了我去把这些痕迹记录下来。

 

影像发现与文本研究双向进展,获取了大量当下的影像素材和史地图文讯息。这两者之间,却显示出巨大的裂痕——古今并存的客观资料坚硬真实,却缺乏让人与之建立起智识关联的灵性元素。

 

我愿意把传说、民俗和禁忌等不可见的维度,作为这种缺失灵性的投射之地。


在江心洲上的遭遇和联想

 

突破点。在一次拍摄后即将离岛时,突然发现有一具“尸体”栽倒在路边的土沟里,脸上有血和伤。惊慌中围拢探视,久而发现还有呼吸,等民警赶来处理后我们离去,匆忙中留下一张照片。

 

随后在放大这张照片观看时,一个误入人世、醉倒在路边的“鱼精”角色跃然纸上——我们一手制造的慌乱的文明社会、对另一世界的性灵来说,也是足以令它们迷狂之境——来自于阴性之水的众多传说和忌讳,忽然找到了在地的出口。

 

《过江心洲》制作手记

 

随后,从这个意象,演变出“水精”这一角色,把长江、岛屿、古往今来的住民以及与三者息息相关的水族生灵,糅合成一个精魂。



《过江心洲》定妆照


逝者如斯的时空洪流中,挽留和哀悼可能是徒劳和荒谬的。

 

我更愿意通过影像文本的制作,在虚空中完成对那个不可捉摸的“缺失者”的告别。

 

围绕对水精之魂的“招”与“度”,我着手把既有的拍摄素材,重组编排,生发出一定的剧情,从而贯穿围绕江心洲所做的影像的纪录和文史考究。

 

情节主线:南京西郊长江中的小岛江心洲,原本鲜为人知,最近因地产开发突然喧闹起来。岛上几家店铺,陆续在夜间出现奇怪的人卖东西,并留下消失已久的古代鱼形钱币。熟悉岛上三教九流的掮客二雷,协助警方请来的神秘人孙老师暗中查访、试图平息事端。岛上的旧书商人骆彬,家族命运与大江夙有渊源,在或梦或幻之中,得知缘由。他悄悄以类似古代的巫术仪式,超度来自江中的不安精魂,没想到,却把风波引到了自己身上。



《过江心洲》剧照


以梦作为亡魂或和异世界在人境的出入口。

 

把魂的人格化载体,禁锢在半人半鱼的假面之后——她不发声,具有行巫者意味的骆彬,替她述说隐情。



《过江心洲》剧照


做舟的情节,暗示着“超度”的努力,是对行巫、手艺、诗歌等灵性行为的比拟。

 

黑白影像形成幽玄的底色、弦乐配乐悠缓往复、以布幡道具捕捉水、风、光的律动。超现实段落不时打断日常质感的记录。不置可否的虚,粘连起支离破碎的实。



东亚传统巫俗中祭江的仪式,出自《民间文化——韩国“心灵之美”》

 

参照焚舟祭奠江河的传统仪式,影片最后以“似度未度”的情节收尾。

 

寻找失落的过程,更在于反证创作者的存在,正是艺术的局限。

 

时空逆旅,乡愁往复,这个主题难断。



《过江心洲》剧照

 

五、水颂,巫影像词汇札记

 

洪水-葫芦-女娲(瓜) 

湘江-湘妃-禹

汨罗-屈原-九歌 

洛水-神女-曹植

柳毅-龙女-罗刹海市  

沈万三-朱元璋-银子浜

情罪-戴妃-水冢  

暗夜-女卜-水晶

妄水-洞-蔡明亮  

幽潭-鱼-阿彼察邦

洞庭湖-稻-湘土  

荡麦-河谷-金刚经

风-帆-江河

水作为界线

水作为界面

水作为异域 


过江心洲预告片(导演:隐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10tz13s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完]



2016瑞象校园系列活动


主办:瑞象馆


特别感谢:

澎湃新闻·市政厅

复旦大学复新传媒·纪录工坊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感谢迅销中国(优衣库)给予的慷慨而持续的支持


* 更多活动相关内容,请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转至瑞象馆官网阅读。




(本文著作权属于原作者、译者所有,经原作者、译者授权【瑞象馆】使用。本文允许引用、转载,但使用时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文章来自瑞象视点www.rayartcenter.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