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象·活动】“现实问题”纪录片第七场 | 李牧说《仇庄日志》
李牧说《仇庄日志》
时间:10月24日(周日)12:30—18:00
地点:象铺(上海市花园路128号五街区A座102室)
主讲:李牧
语言:中文
策划人:徐杰
主办:瑞象馆、上午艺术空间、OCAT上海馆
特别感谢:复旦大学复新传媒·纪录工坊
本活动免费
纪录片展映
《仇庄日志》
纪录片年份:2015年
中英文字幕
纪录片《仇庄日志》是艺术家李牧历时33个月完成的一部日记体纪录长片。在这部近5小时的纪录片中,李牧通过他的艺术项目将他的村庄(仇庄)和荷兰VAN ABBE美术馆的馆藏现代艺术连接起来。
仇庄日志,第一部,时长70分钟11秒
这个艺术项目起源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李牧首次和VAN ABBE美术馆合作。之后不久,李牧向美术馆提出希望能在他的村庄展示VAN ABBE美术馆的艺术收藏。仇庄位于江苏省丰县城南5公里,大约有1000人口,这是一个华东平原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子。
仇庄日志,第二部,时长60分钟03秒
在经过了两年的准备之后,李牧于2013年初回到了他的家乡仇庄。在接下来的13个月里,李牧从建设一个图书馆开始,陆续和村民合作,复制了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乌雷 / 阿布拉莫维奇(Ulay / Abramovic)、约翰·考美林(John Kormeling)、丹·弗莱文(Dan Flavin)、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卡尔·安德鲁(Carl Andre)和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等人的来自VAN ABBE美术馆的馆藏作品。这些作品或在村里的公共空间,或在村民的家里,或在村外的田边。
仇庄日志,第三部,时长67分钟28秒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牧的助手钟鸣用摄像机记录这些现代艺术作品和村民的相遇并如何相互作用,艺术家李牧返回家乡后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精神冲突,同时也记录下这个村庄在四个季节里人们的生存状态,一系列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该纪录片由艺术家那颖禹任后期导演和剪辑。全片分为4部,分别以春、夏、秋、冬4个季节为分节点。
仇庄日志,第四部,时长83分钟15秒
该纪录片目前正在荷兰VAN ABBE美术馆“Li Mu:A Man,A Village,A Museum”展出(策展人Charles Esche,Davide Quadrio,Christiane Berndes),展期至2016年1月,同名出版物由荷兰Onomatopee出版社出版。
关于纪录片《仇庄日志》的更多信息:
http://vanabbemuseum.nl
http://www.e-flux.com/announcements/li-mu/
http://www.iamlimu.org
导演见面
李牧“仇庄项目”手稿
关于导演
李牧,1974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丰县,现居苏州。他于1995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牧的作品形式包括录像、照片、装置和表演等。他尝试着从他自己的生活出发,通过艺术作品重新建立起他和周围空间、人群的关系,用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来探讨艺术和社会相互影响的可能性。
李牧为观众讲解仇庄项目,震旦博物馆,2015
李牧举办的个展和参加的群展主要包括:
李牧:一个人,一个村庄,一个美术馆,VanAbbemuseum 埃因霍温,荷兰(2015);莫斯科双年展,莫斯科,俄罗斯(2015);索尔·勒维特和卢道德,震旦博物馆,上海(2015);不完美的告白,Van Abbemuseum,埃因霍温,荷兰(2014)。
关于“现实问题——纪录影像研究系列活动”
上海青年批评家徐杰(老徐)受邀为瑞象馆策划并组织了“现实问题——纪实影像研究系列活动”。从2015年4月至12月期间,徐杰将邀请雍和、辛冈、戴建勇、李政德、谭伟山、高子鹏、林鑫、黎小峰、张战庆、郭熙志等6位中国当代纪实类摄影师和15位纪录片导演,在瑞象馆—象铺空间介绍他们最新的工作和作品;同时每一场活动还将有来自于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文艺批评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与这些影像工作者展开对话,提供关于这些影像作品的各种解读的可能性。
什么是现实问题?
文/ 徐杰
什么是现实问题?关于人本身的问题才是归根到底的现实问题,但它总是容易被忽视与歪曲。而人的问题只有放入历史的维度,才有了深入探讨的可能。
无论是静态的摄影,还是动态的视频;它们将某种一去不复返的真实变成了一种永久、可传播的影像。在人类历史中,影像无疑在文字之后成为另一个重要媒体与文献载体。而所谓纪实影像无疑是在强调影像对于真实性的态度。怎么才能用影像记录更多的真实呢?则取决于影像制作者,这个人!制作的过程也成为探究真实的必须过程,甚至可以说是制作者在创造某种真实。
所有的影像制作都在作一种选择与取舍,并受到时代的局限,如同历史的写作与真理的陈述一样。而这种选择与取舍定然带有了个人的主观意愿,而这个主观意愿却试图去保证记录的某种客观性,看似是一种矛盾,也成了纪实影像受到诟病的原因;但应该乐观地认识到矛盾正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因,既然纪实影像还存在,即表明还有一部分人在用这种媒介努力地向真实趋近。也会有善辨者会言,大街上的广告、手机里的自拍照才是真正的真实!对!但这只是一个容易得到的切面的真实,但还有多的切面在它处;但却可能帮助真正的完整人性。
“现实问题”是关于2005—2015年间中国纪实摄影与民间纪录片的系列活动与展览。
2005—2015年这是我们的历史,因为我们是此刻历史的主体;而我们也成了历史中的我们,它正在一如既往地规训着我们;而此间的中国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动人心旌。2005—2015年间数字影像的飞速发展又给予纪实影像更多的可能。所以整个系列活动试图给予这一时期的中国纪实影像更多的探讨与梳理,同时,活动并将邀请众多社会科学的学者一同参与,让我们把目光更多的聚焦于“现实问题”。最终,希望整个一年的活动能够成为一面面的棱镜,让我们更多的看到别处,从而确定自己的方位。
(本文著作权属于原作者和【瑞象馆】所有,或经原作者授权【瑞象馆】使用。本文允许引用、转载,但使用时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文章来自瑞象视点www.rayartcent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