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萧山学子被全国点赞!有的上了人民日报,有的在李兰娟团队……

萧山日报 2022-05-18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抖音官方帐号推送了一则短视频“99年出生的她,摘下口罩的样子”。该视频发布不到24小时就获得了全国近50万人的点赞,全国多家媒体争相转载。


▲人民日报抖音版特辑视频


这个女孩儿叫吴诗卉,1999年出生,2014年就读于萧山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校护理专业(护理1402班),2017年毕业后就职于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目前是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专科护士。


今年是吴诗卉从萧山卫校毕业后走上护理岗位的第三年,她所在的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是这次疫情中建德市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由于疫情紧急、人员紧张,她和所在的ICU的其他4名同事一起,大年初三就披上“战袍”,成为建德市首批进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之一。年初三“进舱”,到3月4日“出舱”,吴诗卉在隔离病区坚守了40天。这期间,建德二院先后收治医学留观人员298例。


从跨出萧山卫校来到建德二院从事护理工作3年来,这是吴诗卉第一次穿上防护服,也是第一次戴N95口罩,一开始挺不适应。隔离病房里,平时有护工承担的病房清洁消毒等工作,都要由吴诗卉她们承担,一套流程下来,防护服里全是汗水。“刚进舱那段时间,医院里防护服也很紧张,为了尽量少去厕所,我们上岗前两三小时就不喝水了,含水量高的食物也不能碰。”吴诗卉说。


吴诗卉的父亲曾去医院探望数十天没有回家的女儿。当时还在隔离病房里工作的吴诗卉,只能和父亲隔着玻璃简单聊了几句。父亲叮嘱女儿好好保护自己,平安归来,她对父亲说:“不用担心,我很好,等疫情结束了我就回家。


和很多医护人员一样,吴诗卉脸上很快被压出了水泡。用药膏涂抹后还没彻底愈合,又被压出了新一轮水泡。大量出汗又不能及时补充水分,有一天吴诗卉中暑了。“反胃到了喉咙口,可是我不敢吐,吐了就要污染口罩了。我就咽回去了几口,可最终身体还是扛不住了。”同事们发现了吴诗卉的异样,扶她坐了下来,用土办法给她“揪痧”,“觉得挺不好意思的,身体还是太弱了。”吴诗卉说。

那张摘下口罩的照片是2月份的某一天被同事拍下的。“是同事拍的,拍了段刚走出隔离病房的视频,发到了网上。


那天,吴诗卉脱下口罩和护目镜走出隔离病房。年轻脸庞上的红色印痕让人不忍心看,但她灿烂的笑容,又让人动容。


疫情结束后,吴诗卉的心愿简单而朴实,“等疫情过去,最想和朋友们好好约个饭,逛个街。现在还不行,还在等着。”这段时光,也让她对这份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有一种上战场的感觉。但是经过这次疫情,我也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今后遇到需要顶上的情况,我还是会上。

▲完成抗”疫“任务后,吴诗卉和”战友们“顺利出舱(第一排,右一)


吴诗卉是奋战在抗疫一线护理人的一个缩影,而更多的护理人身披白衣,逆行而往;他们义无反顾,用生命守护生命,用专业驱赶疫魔。


“十朵护理金花”集聚武汉抗疫


“以我所学,尽我全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萧山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萧山卫校)毕业生平时奔忙在各自岗位上,因为责任和使命,如今又义无反顾的聚集到了同一个目的地——武汉。


刘元春:李兰娟团队唯一的人工肝专科护士


刘元春,萧山四职0404班五年一贯制毕业生。2020年2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组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受命率领包括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在内的浙江医疗队驰援武汉。队内年纪最小的人工肝专科护士刘元春随队出征,她迅速准备好人工肝治疗所需要的物资。


抵达武汉后,她马上投入抢救工作。她用娴熟的人工肝治疗护理技术,先后协助给17名重症患者开展人工肝治疗52例次。由于人手少,治疗物资短缺,实施复杂的人工肝治疗流程困难重重。但她没有气馁,为了尽可能抢救更多患者,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咬紧牙关超时工作,有几次到了体力极限差点晕倒,同事们劝她休息一会儿,但是她说:“我多工作一分钟,或许就能多就活一个生命。”


为了能让更多医护人员掌握人工肝治疗技术,抢救更多的危重症病人。刘元春除了日常治疗之外,还承担起了“现场教学”工作。她利用一切机会在武汉人民医院监护室培训其他省市护士人工肝治疗专业知识。河南商丘第十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王蓓蓓护师还特地给刘元春写了一封感谢信:“非常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学习了解人工肝治疗技术,十分敬佩树兰医院团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高超的护理技术。”


出发时,有人问过她,为什么会主动接受支援武汉的任务,她淡淡的说:“没有原因,作为曾阻击过H7N9疫情的传染病专业护士,我有经验,这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程笑:把温暖的笑容和专业的护理留给武汉


程笑是萧山四职(卫校)护理0503班毕业生。2020年1月底,她所在的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上海长海医院)接到驰援武汉的任务,正休假准备婚礼的她偷偷瞒着家人给护士长发消息要求前往武汉。为了参加选拔培训,她需要提前返沪,当她试探性的跟父亲提了一下要马上离家回上海参加培训去武汉支援的事情,父亲沉默良久后,对一向要强的女儿说:“你是一名护士,又是一名党员,我现在阻止你报名,估计你会遗憾终生,你要去就去吧,我们为你感到骄傲!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我们等你!”程笑看着父亲强忍着眼眶中打转的泪水,带着父亲的嘱托登上了返沪的列车。


经过层层选拔,名单下来了,程笑成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这时她才把消息告诉了准备大年初六举办婚礼的未婚夫。由于消息来得太突然,未婚夫一时不能接受,但是看着程笑坚定的表情,他知道心爱的人已经做出决定。于是他开始全力帮助程笑罗列物品清单,细心整理生活物资,采购生活用品。


程笑是个秀气文静的女孩,平时总是浅笑吟吟,如同她的名字般让人如沐春风。而工作中的程笑,临床观察力极强,工作一丝不苟,在她驰援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她竭尽所能用最专业的护理照料病人,严严实实的防护服中看不见她温暖的笑容,但她尽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亲切而坚定。她说,“这这里,我们就是每一个病人的亲人,是她们的希望和信心所在。”


陈飘维:克服重重困难奋战在重症监护室


陈飘维,萧山四职(萧山卫校)护理专业2015届毕业生。“非典那年我还是个孩子,看到电视上穿着白衣的天使,我真的很崇拜他们。如今,我以一名医务人员的身份,来到武汉抗击疫情,我感到很自豪。”连日来,90后陈飘维每天都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忙碌着,穿梭在隔离病房之间,进行基础护理、呼吸机护理和用药护理,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1997年出生的陈飘维,2015年7月被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录取后进入呼吸内科从事临床护理。2月8日,她主动请缨驰援武汉抗疫,第一时间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到武汉的第一天,为了能尽快进入病房工作,她努力学习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在熟练掌握要领后的第二天就进入重症监护室工作了。每天,陈飘维首先和上一班的战友交接班,接着需要对所有重症病人抽血,由于工作量比较大,而且戴着防护手套操作很不方便,但她还是克服困难完成了血标本采集这个最具风险的工作。


在病区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胸闷、出汗等不适,有时她很想坐下来小憩一下,但是看到病床上的患者,她就又打起一万分精神,努力克服种种不适,继续“战斗”。“进入病房的时候,病人们都会问我们是哪里来的,我们自豪地说是杭州来的。”


这样的白衣天使还有——


池冬菊、周婷枫和吴国华三人均是萧山卫校0105班毕业生,毕业十六年后,她们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区一线会“疫”,再次奋战在同一战线;


胡佳佳,萧山卫校98护士班四年制护理毕业生,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的副护士长,她此次驰援的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也是此次驰援医疗队副队长;


章秀中,1994年毕业于萧山卫校护士班,成熟稳重的70后,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大外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2月9日随杭州市第三批医疗队驰援武汉;


严莉,萧山卫校97助产班毕业生,代表金华地区医务工作者跟随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第三批医疗队出征武汉驰援方舱医院。


任玲琳,90后,比陈飘维早一年毕业于萧山卫校,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护士,杭州市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真诚、仁爱、严谨、求实”的校训,弘扬着南丁格尔精神,将救死扶伤作为永恒不变的信仰,彰显着新时代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使命。


(综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萧山四职业)


>>>>

你可能想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萧山日报和萧山发布APP萧山日报&萧山发布

一下,共同抗击疫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