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萧山几代人的回忆,充满欢乐!一定要看!

萧山日报 2022-05-18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孩子们狂欢,成年人怀旧

毕竟,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不管是哪个时代的人

问起他们的“六一”儿童节

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泛起幸福的笑意

不同的年代有着一样的欢乐


陈源、蔡敏杰


在这个充满童趣的日子里,

我们走进不同年龄层的萧山人

一起听听他们的童年记忆



60后陈龙:钓鱼摸虾的童年时光


陈龙出生于1965年,今年55岁。


小时候,他们一家四口租住在西河路8㎡的房子里。父亲是杭二棉的职工,收入不高,母亲平时打零工补贴家用。那时候,买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物资极度匮乏。没有糖,没有汽水,也没有苹果香蕉,这些陈龙要过很多年以后才能吃到。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每天早上一碗泡饭配半块霉豆腐。



还有一件事至今留在陈龙的记忆里,当时他家对面是食品公司,每天一早,食品公司门口就排起长队。不一会儿,对面就传来了“条肉七毛五一斤,条肉七毛五一斤”的喊声,这也成了陈龙起床的“铃声”。但陈龙家很少吃肉,最常吃的是干菜和腌白菜。


一到放暑假的时候,陈龙和弟弟就像离了笼的鸟儿,整天在外面玩耍。其中最开心的,就数跑到城河里钓鱼。找个阴凉的地方,抛下钓竿,聚精会神地盯着浮标,等浮标一上一下地抖动,迅速拉起钓竿,一尾小白条便活蹦乱跳地浮出了水面。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钓上10多条小鱼,晚饭时便添了一个好菜。这也激发了陈龙钓鱼的兴趣,一个暑假下来,他整个人晒得乌黑,但家里的伙食有了大大的改善。

旧时的城河街 图片来源 萧山文化遗产微信号


除了钓鱼,陈龙还会早起到河边摸小虾。清晨时分,虾子们总是浮到水面上透气,陈龙举着网兜,总能捞到小半碗虾子。那时候河水清澈,没有污染,小鱼小虾都极其鲜美,尽可以放心大胆地吃。


陈龙还记得,有一次暑假,他约好了去同学家玩。路上经过一条水沟,他眼尖地发现草丛里游着几条鲫鱼。他立即轻手轻脚地下水,悄悄地靠近草丛,双手一捧,一条半尺长的鲫鱼就被摸住了。他打消了去同学家的主意,在水沟里砌起了泥墙,来来回回地在草丛里摸鱼,半天时间就摸到了20来条鲫鱼。这时已是正午时分,陈龙提着一串鲫鱼,高高兴兴地往家跑。母亲看到这么多鱼,也是一脸惊喜。她专门捡出了八九条鱼,用盐腌上,晒成了鱼干,留到后来吃,味道特别好。


“也许那时候真的没东西吃,所以一说到童年,我就会想起摸虾钓鱼的事。”陈龙说,当时没有太多课外书,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现在回想起来,最有意思的就是钓鱼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河边,盯着鱼竿,等待着鱼上钩,其实是在等待收获。这便是人生的希望,陪着每个人走过童年,走向未来的生活。


70后童越:乡下的童年自由且快乐


在媒体工作的童越今年42岁,回忆起童年时的生活,她的嘴角便漾起了微笑:“那时候还是乡下,与现在城里的孩子不同,我们的童年充满了自由和快乐!”


童越家有四五亩田,爸爸妈妈一年四季都在田地里忙碌。放学后或休息天,童越就跟在大人后头,在田地里玩泥巴、捉虫子、摘野花,一直要玩到天黑才往家赶。


每年的暑假,正逢“双抢”时节,童越也加入了帮忙干活的队伍。上午9点左右,奶奶在家烧好点心,童越戴上草帽,穿上长袖衣,拎上篮子出发了。到了田头,她喊爸妈上来吃点心,自己则下到水田里拔秧。刚开始还蛮起劲的,渐渐地就失去了耐心,太阳直晒背脊,衣服全湿透了。这时,童越就会跑到河边阴凉的大树下休息一阵,吹吹风,喝一碗凉茶。有几次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要回家吃午饭了,爸妈才过来把她叫醒。


匆匆吃完午饭,爸妈就赶着下田了。童越可以在家睡个长长的午觉,等日头偏西了,再出门给爸妈送水。小孩子其实都不喜欢睡午觉,童越就躺在竹榻上听收音机,男主持人磁性浑厚的嗓音总让她非常入迷。



有时隔壁的小伙伴也不睡觉,两人就结伴去屋前的树上采桑葚、抓知了、粘蜻蜓。那个时候,乡下孩子的生活里很少有零食和水果,甜甜的桑葚就一直留在了童越的记忆里。他们坐在树杈上,挑着乌紫的桑葚,飞快塞进嘴巴,顾不得手上、嘴角、衣服上沾染了易留渍痕的紫色。摘完桑葚,他们就用塑料袋、竹竿做一个网兜,悄无声息地跑到树底下,循着鸣叫声寻找知了,将网兜轻轻一伸,知了便拍着翅膀落进了网兜内。霎时间,欢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


太阳西沉,天边挂起了红霞,村口的小河里热闹起来了。童越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跳进河里打水仗、摸螺蛳、扎猛子,等耳边隐隐约约传来大人的呼唤声,大家才尽兴而归。


傍晚七点,天还没有完全黑透。爸爸妈妈干完一天的活,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了。童越和弟弟打来井水,把道地冲凉了。桌椅摆到了外面,奶奶将烧好的菜一碗碗端出来,童越从小卖部里拎回了两瓶啤酒。这是她最喜欢的一项任务,爸爸让她帮忙买啤酒,每次都会多给她1角钱,这1角钱可以买10颗薄荷糖。童越分给弟弟5颗,晚上乘凉的时候,两人一边听故事一边嚼糖吃,别提多开心了。


除了薄荷糖,童越的童年里还充满了棒冰的味道。大热天里,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背着一只木箱,每天都会到村里叫卖。棒冰的种类不多,只有红豆、绿豆、芝麻、白糖几种口味。童越还记得,白糖棒冰最便宜,只要5分钱一根。但她最喜欢吃芝麻棒冰,又甜又香。有时运气好,碰到老太太的棒冰卖剩下快化了,就会多送童越一根,这时她就能尝到两种味道的棒冰。“常常跟孩子讲起小时候的事,说到好玩的,就是抓知了和玩水;说到好吃的,就是薄荷糖和棒冰。那真是一段自由和快乐的时光。”童越说道。


80后施英:那个夏天的味道无法忘怀


你的童年记忆里,夏天是什么模样?在80后施英的记忆里,夏天里总有些东西,无法替代,有些味道,无法忘怀。


夏日的午后,慵懒地躺在床上,“卖棒冰,卖棒冰咯!”卖棒冰的小贩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吆喝着,听到吆喝声,原先还分散在各处的小伙伴很快便聚拢过来。那时的棒冰箱是用木头箱子做的,里面用厚厚的棉被盖着,虽然口味少,但是却很好吃,白糖棒冰、香蕉棒冰、紫雪糕……施英说,那时的吆喝声大概是夏天里最喜欢听到的声音了。



夏季傍晚的日落时分,伴随着蝉鸣的余音,那时农村的“夜生活”才算正式登场。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搬出竹榻、木板,放在门口,一边乘凉一边聊天,好不惬意。


施英的老家在靖江农村,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还有手里的一把扇子。“有时候直接一盆水从头浇下,整个透心凉。”施英笑着说,“这就是那时候大家过夏天的方式。”


而一代又一代的萧山人,正是在这样的“小确幸”里,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时光。“井水冲竹榻,吃吃冰西瓜。”像过去童谣里传唱的那样,夏季的“冰”与“凉”,源自每家每户一口口富有历史感的井。


“小时候,每年夏天,家家户户都会把买来的西瓜用水桶装着吊到井底,浸上几个小时后再把西瓜捞上来。这西瓜吃到嘴里,格外清凉。”施英说,那时候爸爸妈妈下班回家,还会提着水桶到井边打水,将一桶桶水冲到道地上,地面上立刻变得凉爽了许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自来水还没普及,冰箱、空调在农村也不大有,洗漱用水全靠它们。” “井水是地下水,温度冬暖夏凉,那时候长辈们会早早地用井水‘冰’啤酒和西瓜、擦竹榻。洗完澡,我们往竹榻上一躺,乘凉、吃‘冰西瓜’,别提有多爽了。”施英很回味。


之后,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不少家庭装上了自来水,但即便如此,许多老人家还是习惯用井水。“自来水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准,但井边留下的是我们美好的回忆。”施英说。


90后小陈:我的“杭二棉”记忆


1990年出生的小陈,是众多“杭二棉”子弟中的一员。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曾是杭二棉的职工,家里随便“拉”几个亲戚出来,也都是杭二棉出来的。



“我在‘杭二棉’出生、长大,最美好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都是厂区和家属区度过的。念的是原杭二棉幼儿园和杭二棉子弟学校,大概到10岁那年才跟着爸爸妈妈搬到了厂区外的新家,后来在北干上小学和初中。”小陈感叹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童年的回忆是那样的难忘。



小陈的妈妈是“杭二棉”厂车的售票员,厂车开到杭州终点到站再发车回萧山,中间有2个小时的停车时间。这段时间,司机和售票员都可以“自由活动”。正因为如此,小陈小时候就比别的孩子多了点开阔眼界的机会,经常跟着妈妈坐着“专车”去杭州,到动物园、儿童公园等景点去玩。“翻看自己小时候的相册,发现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去这两个地方,也因此我从小就是个‘杭州通’,对南山路一带特别熟悉。”小陈说。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小陈就到厂里的幼儿园上学。到了幼儿园,最爱的室外玩具活动就是那座“大象滑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大象和动物园里的大象一般大小,身子胖嘟嘟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呆萌”感十足,长长的鼻子就是孩子们最爱的滑梯。


小陈说,打记事起就觉得“杭二棉”很大,像个迷宫一样,他喜欢带上点吃的,在迷宫里“瞎逛”。“记得厂里面有闭路电视,每周好像是二四六会放录像,我们经常会踩着时间守在电视机前看。当然,除了电视,那时候厂里还经常放电影,我们这些小孩手里基本上都有一大把五颜六色的过期票,然后趁检票混乱时混进去,很是刺激,一旦被查出来了就拼命地给管门的说好话,也就放我们进去了。印象最深的是放《三打白骨精》,真的是人山人海,你能想象当时的轰动程度了吧。”小陈说。


而每年夏天是小孩子们最欢乐最期待的时光,因为厂里会发汽水。“我们家因为都是‘杭二棉’的职工,家里的汽水都是整箱整箱的,那时候用汽水招待来家中的小伙伴,也是件挺有面子的事儿。汽水很好喝,除了原味的还有橙味的……家属区住的都是“杭二棉”的职工,相互之间比较熟悉,邻里关系都很好,每到夏天,大家都带个椅子凳子下楼,在楼道口乘凉,聊聊家常,既温馨又开心,谈笑声中拉近了距离,也在笑谈声中结束了一天的生活。


00后王鑫:假期上兴趣班也挺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早的一批00后已经21岁了。00后生长在物质不再匮乏的年代,父母对孩子的爱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围棋课、英语课……不少00后都有过暑假上兴趣班的经历。


00后小伙王鑫说,与不少同龄孩子一样,儿时暑假也上了不少兴趣班,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那么爱的,坚持到现在的爱好只有围棋一项。“小的时候玩性还没收,那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王鑫说,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玩耍时,他常常要被妈妈拉着赶去杭州参加围棋的培训及比赛。“那时候虽然会跟妈妈闹点小脾气,但有一样爱好能坚持下来,也真的要谢谢妈妈的一路坚持。”王鑫说。


当然,暑假也不仅仅只有黑白两色,在王鑫看来身为工薪阶层的父母还是挺开明的。每年暑假,总会挤出一点时间带他出门旅游。“参加过夏令营、短途游、长途游,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王鑫说,利用暑假出门旅游,让他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整个假期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以前是爸爸妈妈带着我,现在更多的是我做‘导游’。”王鑫说,上了大学后有了更多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出游前一般会和爸爸妈妈商量后早早订好机票做好攻略,现在的他已然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小时候出门那个躲在妈妈身后的“小尾巴”长大了。


你的童年是怎样的

有什么爱吃的零食 爱玩的玩具

有什么样的难忘的故事

留言告诉我们吧


(记者  项亚琼  朱林飞)


>>>>

你可能想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萧山日报和萧山发布APP萧山日报&萧山发布


一下,更有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