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搬迁,竟翻出1863张医疗票据!萧山一村主任隐藏8年的秘密被揭开……
这些票据,一数竟有1863张票据之多。而仔细一看上面的名字,一共有数十位,都是村里的低保户、困难户。
这时,大家才知道,钱柏松一直在为村里的低保户、困难户家庭承担常规医疗费。这些票据,时间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13年,最新的则是2020年7月。
1863张医疗收据背后的爱心
这些医疗收据背后,是钱柏松和困难家庭的约定。医疗费用农医保报销后,剩余需要支付的钱由钱柏松来承担,帮助这些困难群众减轻负担。
这些医疗票据的费用从几十到上百,积少成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钱柏松承诺了就坚持做,并且一做就已是8年。考虑到困难户的自尊心,钱柏松都是直接和农医保合作医生对接,也从不对外透露受助者信息。
“看到他们因为经济原因不舍得配药或者药量减半,对身体造成损伤,我也不忍心。就觉得自己作为村干部,我的肩上有一份责任,发自内心想要帮助他们。”钱柏松说。
这些医疗票据支付仅仅是钱柏松帮助困难群众的一个缩影。当一些家庭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钱柏松也总是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诠释着“雪中送炭”的深意。
村里一位姓朱的困难户,因其妻患重病经多方治疗后逝世,欠下了很多债务。钱柏松得知后,给朱某送去了5000的资助;村民高某患肝病,家境困难无钱去医院治疗,钱柏松得知后,又特地去他家送上5000元,劝导他不要延误病情,赶快到医院住院治疗;村民诸某老婆生病急需动手术,一时筹不够钱,钱柏松二话没说,拿出1万元借给他们……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每一桩每一件都让人动容。
“他虽然经济比较宽裕,但是自己从不讲究吃穿,而是多年坚持捐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把这份爱心传递给大家。”不少村民为钱柏松的无私奉献而感动。
不忘初衷,把村民当作自己的家人
钱柏松今年50岁,1995年从部队退伍回乡工作后,他先后干过汽车运输,承包过小工程,办过家禽养殖场,但要说起最成功的“事业”,还是“村主任”这份工作。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纷繁复杂的村务工作情况,钱柏松始终信守承诺,坚守进村时的竞聘演讲——要把全村人当作我的家人一样对待。
几年前,村里有位小姑娘在养父母死后和奶奶相依为命,因为没有办领养手续上不了户口,到了上初中却没法办理初中入学手续。钱柏松得知后多方奔走,找相关部门沟通,向媒体求助,终于帮小姑娘实现求学梦。之后,他还经常去看望祖孙俩,给他们生活上提供帮助。
村里无房户钱某已经在村里养老中心借住7年,想自建房钱不够,想依靠当时政府的补助政策又不符。钱柏松得知后,一边跟靖江街道反映,一边咨询住建部门,为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奔波,终于帮该农户顺利落实进2020年困难建房补助名单中。在建设过程中,钱某因缺钱停工,钱柏松又资助他1万元。现在,钱某家的房屋已经3层结顶。
每每路上遇到交通事故,也是第一时间进行救助,把伤者送到医院;在走访农户时,碰到老夫妻住在闷热的房子里,第二天就把自家的一台空调让工人安装到老夫妇家……
钱柏松是土生土长的东桥村人,对东桥村民的这份承诺和责任,是他扎根东桥的“定盘星”,即便在2017年村级班子换届时,靖江街道党工委曾提出让他去任安澜桥社区书记,他也婉拒了。
“东桥百姓相信我,我就要实实在在为他们办点实事。上级领导相信我,是因为我们村干部这个位置很重要,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实际上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纽带。”
村里老人夸他是“村里的好儿子”
村里的老人也经常说起钱柏松,因为有了他,老人们深切感受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从2001年起,钱柏松每年春节前都要到靖江敬老院慰问老人,给那些老人送去红包和棉大衣等,跟他们话家常,为他们剪指甲,坚持了19年。
2002年,钱柏松当时的收入并不高。当看到敬老院的老人眼睛不好使,却还常常盯着电视机,他便自掏腰包,花了4000多元钱,为每位老人都购置了一台收音机。当看到老人们像宝贝似的将收音机捧在手里,钱柏松觉得很欣慰。
2006年春节前,钱柏松又做了一件事,在当时的村里引起不小的震动。他给村里180多位7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上了100元压岁钱。村里敬老风气一时新。
“物质上我只能尽自己的所能帮他们一点点,主要还是精神上的关怀。”钱柏松认为,物质上的点滴帮助不足为道,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乐才是全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
为此,钱柏松还主动承担起了帮助老年人调处家庭矛盾的和事佬角色。在他的笔记本上,记录了从2006年进入村委会工作以来,为老人调处家庭纠纷的一个个事例,记了厚厚一本。
他的帮助,老人们都记在心里。村里一位93岁的沈老太太,在弥留之际还特别托付家里人,提出了想与钱柏松见上最后一面的愿望。因为在老人生命中的最后几年,钱松柏帮助她调解家庭关系,还常常去看望老人。当沈老太太以微弱的声音告诉他,谢谢他这些年来的关心时,钱柏松忍不住泪目满盈。
“谁都有老的时候,关心关爱老人们的同时,我自己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和安慰。”钱柏松说,自己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就树立了守孝悌的准则。
如今走在村里,很多村民见面都会夸赞钱柏松。提到他,有人竖起大拇指,有人则直白地说“这是好人”“这是村里的好儿子!”
来源/文明萧山
编辑/贺一萍
你可能想看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