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萧山男子体重狂降近30斤,42岁女子面容像60岁的!都是因为这个病,要重视!

萧山日报 2022-05-18

11月14日,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宣传的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


据区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军介绍,区一医院内分泌科一年的门诊量为15万人/次,有近80%为糖尿病患者,其中“年轻糖人”占15%。糖尿病跟患者体重、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糖尿病的管理中自我约束管理很重要。



两位患者的亲诉

“管”与“不管”差别很大


在陈医生的诊室中记者碰到了一位非常有毅力的患者曹林(化名),医生看到他最新的化验单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血糖8.1mmol/L结果后很是满意。陈医生说:“指标恢复正常,药再吃段时间,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继续保持,用不了多久,连降糖药都不用服用了。”


从检查出糖尿病以来,短短三个月,曹林就通过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稳定病情,但是回想起三个月前的身体状态,让他依然觉得心有余悸。


“今年8月,那时候整个人感觉很累、没有力气,而且经常出虚汗,体重也是从原来的178斤降到了151斤,直到别人提醒‘怎么最近看你越来越瘦了’,才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可能出现问题了,来医院一查是糖尿病,空腹血糖已经达到了22mmol/L,整整住了7天医院才把指标降了下来。”曹林说,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患有糖尿病,有的甚至出现了一些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对于糖尿病他很上心。


出院后,曹林一改往日作息,加强运动。“身体是革命本钱,你连身体都没有了还怎么能好好工作,享受生活。现在,我每天都要花近四个小时锻炼,清淡饮食,现在指标都好了,跟正常人一样了。”曹林很开心,这也让他有了坚持的动力。


像曹林这样配合的患者不在少数,但是也有一些是不听话的患者,对于糖尿病很不上心。42岁的王女士已经有了近10年糖尿病患病史,每次来检查,陈医生都会忍不住“生气”:“药吃准了么,指标还是很高,多运动,体重饮食控制一下,这样的指标很危险。”


果不其然,因为没有按时服药,王女士的血糖指标时好时坏,前年还患上了心梗,花了十多万元做了心脏支架,去年又出现了脑梗,这让王女士的身体状况逐渐下滑。近期,又因为糖尿病指标过高而入院治疗,躺在病床上的王女士虽然才42岁,但是整个人面容憔悴,犹如60岁老人。看病费用已经花去了家里所有积蓄,让整个家庭负担沉重。回想起以前没有好好听医生的话积极配合治疗很是后悔。


陈医生说:“其实糖尿病的管控,光靠医生、药物治疗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自我约束。”


年轻“糖人”频现

抗“糖”贵在坚持


区一医院内分泌科一年的门诊量为15万人/次,其中有近80%为糖尿病患者,100个患者中,有80个是糖尿病,其中“年轻糖人”占15%。


对此,陈医生说:“目前,我们常规体检中,只检测空腹血糖,其实餐后血糖指标也很重要。如果餐后血糖纳入体检,那糖尿病的人数将大大上升。在糖尿病患者人数中还有一部分是20~30岁的年轻患者,甚至有些肥胖儿童也伴有糖尿病。年轻人患糖尿病主要和日常饮食、生活环境、熬夜等因素有关,高发于超重或出现腹型肥胖人群。”


今年7月,萧山曾有一位13岁儿童因为肥胖引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当时的血糖检测已经爆表,直接显示HIGH。


那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糖尿病呢?许多病人毫不在乎,一点不加干预,或认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需要综合治疗,长期治疗,通过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方式来进行慢病健康管理。近几年,家庭医生的介入也让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得到有效监管。


对此,陈医生建议,市民在日常饮食中要控制总热量摄入,清淡饮食,少盐少油少糖,合并有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控制体重,加强锻炼,散步、快走、慢跑都是不错选择。


此外,陈医生还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要遵医嘱,坚持按时服药,加强血糖监测,定期复查。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应控制血压、血脂。糖尿病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物品,如葡萄糖糖块、糖果、饼干等预防低血糖的食物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多种,虽然都有降糖功效,但每位患者适合的药物种类和剂量都是不一样,切勿自行服药。


文/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邹紫

编辑/陆意


>>>>

你可能想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萧山日报和萧山发布APP萧山日报&萧山发布


一下,更有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