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红色记忆 | 两兄弟都是中共党员但互不知情,“佩剑将军”44年后才知弟弟已牺牲
后天是“八一”建军节,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小编今天要给您讲述的与通州有关,是一对亲兄弟的革命经历。
大家记得没有,七一前后,“红星照耀大运河——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通州区历史主题展览”正式开幕。此次展览以党和新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为链条,分为“开辟新天地、谱写新篇章、绘就新蓝图、奋进新时代”四个部分,串连起了通州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恢宏历史篇章。
展览外景照
展览上展出了两位早期革命者的事迹和图片,他们的展板位置相隔很远,事迹简介也毫不交集,貌似没有一点关系。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是一对亲兄弟,曾经居住在原通县新城南街6号,他们都是早期的中共党员,弟兄二人自幼亲密无间,工作在隐蔽战线,但双方均未暴露自己的中共党员真正身份,大哥直到44年后才知道弟弟已经牺牲。
新城南街资料照片
张克侠(1900-1984),原名树棠,生于1900年,河北省献县人,11岁时跟父母迁居通州城,居住在新城南街6号。后来他就读北京汇文中学。1915年,考入北平清河陆军预学校,1921年进入保定军官学校。1923年,他加入冯玉祥将军部队。192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张克侠在国民党军队上层人物中积极开展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活动。1948年11月8日,张克侠与何基沣一起 率2.3万余名官兵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受到毛泽东、朱德的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张克侠担任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林业部副部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84年7月7日在北京逝世。
张克侠为什么叫“佩剑将军”? 这是因为抗战期间他曾在台儿庄大战中协助张自忠指挥59军痛击板垣师团,自此声名鹊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笼络国民党亲信,颁发了一批佩剑,名曰中正剑,“白皮红心”的张克侠也获赠一柄,人称“佩剑将军”。
电影《佩剑将军》海报
张树棣(1910-1937),生于1910年,比大哥张克侠小10岁,又名双庆,后随兄改名为克义,1923年~1928年在潞河中学读书。1927年春,周文彬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张树棣也入了党。在周文彬、宏庆隆、张树棣的影响下,更多学生追求进步,被吸收为党的积极分子。经北京地委批准,成立中共潞河中学支部,周文彬任书记,张树棣等五位同志任委员。这是通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
张树棣在同学们眼里,勤奋进取,品格高尚,身体单薄但意志坚强,有一颗为大众奉献的热心。平民夜校是潞河中学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延续了很多年。以周文彬、张树棣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利用平民夜校传播革命道理,扩大革命力量。
1928年,张树棣潞河中学毕业后,考入辅仁大学。1930年,他从事学运和工运工作,1931年到日本铁路学校学习,1933年到苏联伯力学习,回国后被派到哈尔滨,在日寇占领区做地下工作。1937年,日寇大规模破坏东北地下党组织,被捕牺牲。
《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
于生和张克侠并不认识,是通过吕一鸣介绍的,而吕一鸣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据于生回忆,当时他还很诧异,为什么一个国民党的军官,要送自己的弟弟从事革命工作。全国解放后,他才明白张克侠原来是地下党。而张克侠自从把弟弟送走以后,就再也没有弟弟的消息,也一直在寻找弟弟的下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线索。这个事直到1981年,于生在一篇文章中披露张树棣牺牲的消息,张克侠才知道,而这时距离张树棣牺牲,已经过去了44年。
1924年张克侠去广州参加北伐时与弟弟合影
张克侠知悉弟弟牺牲后,曾经给于生同志写信说:回忆往事,不胜感慨。我与弟弟甚友爱,在南京一别,竟成永诀,虽然革命必有牺牲,彼此还是心安理得的。与先烈并列,是死得其所。
三年后也就是1984年7月7日,张克侠因病去世,兄弟两人终于在另一个世界相会。
撰稿:左岸
—END—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查看↓↓↓
往期精彩
碧叶连天际!这个夏天一定不能错过在通州边上的万亩荷塘!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