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讲堂《寒来暑往中国节》

文旅通州 2023-08-07




春分已过,清明来临。在二十四节气的循环往复中,时光荏苒。从夏朝到周朝逐渐建立起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当时先进的科技知识不仅为历史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是对今天的气象学研究也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气象学是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作为宝贵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其作用与价值有待学术界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挖掘与感知。

活动中,我们邀请到了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为大家讲述《寒来暑往中国节》,带我们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



 任彤,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副主编,著有《汉史晨碑碑文通解》《陈师曾印谱》《中国画题款简明图例》《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农业气候历”,也是一部“星辰历”。坐上时光机,邀你慢慢欣赏这篇中国正北方写给岁月的情书。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二十四节气正是中国农耕文明最璀璨的代表。

即使在农学、气象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二十四节气中,关于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的观察,以及在这些观察上建立起来的天人和谐、顺天应时的生活哲学也从未过时。

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指导着人们于周而复始的物候微变中,积极科学地顺应自然改造自然。



随着时间的沉淀与累积,二十四节气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也逐渐浸润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思想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特质与文化内涵:“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是中国人热爱生活、辛勤劳动的精神财富;“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是中华民族对血缘相亲、阖家团团的美好向往;“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清明下种,谷雨栽秧” “惊蛰犁头动,春分地气通”等农谚更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


内容来源于公共服务科


—END—

往期推荐

 

1、假期不必远行,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不仅踏青赏花,还能遛娃~

2、邀您线上观看黄梅戏专场演出《梁祝》!

3、活动预告!清明节线上线下超多文化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