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拍客记录50年来通州变迁,用30多万张照片描绘对家乡的热爱
在通州区的摄影圈有位家喻户晓的“70后”拍客。从喧嚣热闹的乡村大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落地崛起,从大运河两岸的巨变到燃灯佛舍利塔的古今……
72岁的武政用手中的相机记录50年来的通州变迁,用30多万张照片描绘对家乡的热爱。
✦✦
记·录·通·州
清晨,在大运河畔,武政熟练地将三角架固定好后,便从摄影包中取出相机架在云台上,对着大运河晨曦美景频频按下快门。一个小时后,他又扛起“长枪短炮”再一次登上河畔丽景小区的高层拍摄点位,这已经是他今年第11次来到这儿拍摄大运河两岸变化了。
“我出生在武窑村,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也是共和国同龄人,50年相机就没离过手。”从年轻起,武政便热衷于摄影。在他看来,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就是拿着相机走街串巷地拍摄照片,他的镜头中满满都是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谈起和摄影结缘,武政说:“以前在部队,是领导让我学摄影,让我拍片。如今城市发展太快,是我要学摄影,我要拍片。”1978年复员回到通州后,武政用几个月的工资买来一架海鸥照相机,从此开启了拍客生涯。拍摄、冲印、放大、剪辑、说明……他把部分拍摄的照片制成摄影集,并清楚地标记拍摄信息,让每一张照片都有了自己的“身份”,也让副中心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有了见证。至今,武政已拍摄了30多万张通州风景人物照片。
岁月荏苒,从黑发到银丝,进入古稀之年的武政本应在家安享天伦之乐,但老人手中的快门仍没有停下,依然奔走在大街小巷,端着相机,记录通州的点滴变化。“趁着现在还能拍,就多走走,多看看。”武政对未来还有很多计划。
“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我都会带相机来拍摄。”自从大运河通航,武政更是加快脚步,每天都要拍摄几十张大运河两岸建设的照片,回家后再精选入电脑,数千张母亲河照片被精心留存。
身为一名“拍客”,武政觉得通州的变化实在太快,简直是“和快门比快”。为此,他牵头成立京通乐淘摄影联谊会,号召大家一起来拍城市副中心建设,拍悠悠运河穿城而过,拍和谐宜居的小区环境,拍7号线环球度假区站封顶……记录城市变迁。今年的第四届“大运河春花儿”即时影像大赛武政也是向组委会投入了多组春花儿稿件作品。
去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武政入党50年,“拿相机”50年。他遴选出一百幅拍摄通州巨变的精品力作,无偿捐赠给区档案馆,“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一位摄影人的夙愿。”
—END—
往期推荐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