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券通今古》| 博物馆门票收藏展(七)

文承小编 文旅通州 2023-08-07

华 中 篇

今天带给大家

河南、湖北、湖南的博物馆门票,

还有这些博物馆的精彩文物。

跟着小编继续走遍全国的博物馆吧


河 南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本馆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中段,院区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2009年入选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新石器时代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但贾湖骨笛能够改写的,远非整部中国音乐史那么单纯简单。更为重要的是,贾湖骨笛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座珠穆朗玛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文明的重要影响,恐怕语言文字也就只能略述一二了!

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妇好鸮尊

1976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

妇好墓是目前在殷墟发现的唯一一座不曾被盗掘过的商王室贵族大墓,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能够确切断定墓主人身份的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墓。妇好墓是人类文明的宝藏。

鸮尊整体采用的是鸮站立的姿态,头部微微扬起,圆眼钩喙,前胸微略突出,双翅紧紧收拢,两爪和宽尾共同构成了三个支点,得以让其站立不倒,鸮首的后部有一半圆形的盖子,盖子的前端站立一只小的鸮,小鸮后面还有一条小龙,而在鸮尊的颈部还有一只弯曲变形的鸮,正好充当了鸮尊的把手。此外,鸮尊的头部为酒器口,盖面还铸造有站立状的鸟,整体以雷纹衬地,而这些纹饰又布满了饕餮纹、云雷纹、羽纹、蛇纹、龙纹等多种纹样,并且口内有铭文,刻有“妇好”二字,鸮尊整体的形象,可以说是身姿矫健威武,隐隐透露出让人折服的自信,仿佛是一位胜利归来的将军,而妇好正是这样一位让人敬佩的女战神,所以这妇好鸮尊又被看成是妇好的化身。

洛阳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

曹魏白玉杯

白玉杯是魏晋时期的酒器上好的玉器,杯高11.5厘米,直径约5厘米,平边直口,圆腹圆腹,杯壁厚薄均匀,光素无纹,其制作精良,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出土于目前为止所见的唯一有确切纪年的曹魏墓,墓室虽被盗掘,而墙角处的玉杯,则幸运地保存下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种情况和魏文帝曹不极力推荐简朴的社会风气极为相像,反映了玉器从浓厚的政治等级到世俗化的重要史实。

郑州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7月,是一座综合性城市博物馆,被列入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单位”。现有文物藏品近6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书画等20多个门类,尤以新石器时代陶器、商周青铜器、唐宋石雕、历代瓷器等最具地方特色。郑州博物馆原址位于碧沙岗公园内北伐军阵亡将士烈士祠,1999年12月搬迁至嵩山南路168号。

饕餮乳钉纹铜方鼎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高81厘米,口长55厘米,口宽53厘米,重75公斤,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出土。铜鼎口近正方形,平折沿,方唇,口沿上有圆拱形外槽式双耳,两耳略向外张,内侧素面,外侧耳槽内有一道圆拱形凸棱纹;斗形方腹,平底,下附四个圆柱形空足。腹部饰带状饕餮纹和乳钉纹,饕餮纹用宽线条构成,目鼻凸起,类似浮雕;乳钉纹呈带状饰于鼎腹四隅和下腹部。鼎腹壁和底、足间有烟熏痕。该鼎造型宏大,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极大地开阔了学术研究的视野。

安阳市博物馆,属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是河南省内成立较早的地级市博物馆之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文明大道436号两馆大楼西。安阳市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共有8个库房、7个展厅。始建于1958年,2008年12月25日,安阳市博物馆搬入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截至2019年,共有馆藏文物10000余件。

商 “父乙车衢”

青铜觚

 此觚喇叭形口,颈腹较粗,平底高圈足。口沿下饰蕉叶纹、夔纹,腹饰兽面纹,腹足间有节,饰凸弦纹两周,弦纹间有十字镂孔。圈足上部饰象纹,下部饰兽面纹。器身花纹均以云雷纹衬地。通体有四道扉棱。圈足内侧有铭文“父乙车衢”四字。

平原博物院成立于1949年,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博物院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平原省博物馆、新乡市博物馆、新乡市档案馆,2007年总投资约3亿元开工,于2011年合并建成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馆、城建档案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妇婥牛头爵宽流尖尾,深腹微鼓,腹中部有龙首衔半环形鋬,三个三棱形高锥足略外撇。爵盖前部为水牛头形,口鼻前突,两耳立起、略向后撇,两角硕大醒目,双目圆睁,嘴半张半闭,写实如生。盖面中线微凸似牛脊、脊饰“人”字形纹,以“牛脊”为中心饰对称夔龙复合兽面纹。腹部四条浅扉棱将两组兽面纹分隔成四区。 通高23.5、流尾长17.6厘米,重1095克 。盖内面和腹内壁铸铭文“聑斐妇婥”四字,“斐”字也有学者释为“髭”。妇婥牛头爵造型别致、比例匀称、纹饰精美,造型与纹饰融为一体,充满力量感和优美感,不仅彰显了高贵的身份,还担负着器主与祖先神沟通的重要使命。

 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占地10万平方米,是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等多项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基本陈列《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分为虢旗猎猎、吉金灿灿、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车马辚辚、古墓秩秩六个部分。虢国墓地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两周时期大型邦国公墓,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研究价值。

玉柄铁剑——“中华第一剑”,尽管“年老色衰”,看上去像块不起眼的“烤红薯”,但岁月不能掩埋它昔日的光华。它是一柄仿生宝剑,剑柄坐地,就像是一杆破土而出、英姿飒爽的翠竹!年代距今2800年,打破了秦国铜柄铁剑2600年的中国最古老冶炼铁器记录。把中国铁器冶炼推进了200年。

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位于郑州花园路与迎宾路交叉口,迎宾路402号。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作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馆之一,截至2016年是中国唯一一座以黄河为专题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黄河博物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治黄展览会”。1987年6月,正式更名为黄河博物馆,由舒同先生题写馆名。

埄堠碑为宋代黄河堤防分段管理的重要实证。高54厘米,宽21厘米,厚10厘米。1987年春出土于河南汲县柳卫村东北的古黄河大堤。该碑为模制陶质,上圆下方,碑的正面阴刻三行文字,竖行楷书。中间一行刻“汲县河堤下界埄堠”;右边行刻“西至上界永”,左边行刻“福村八十里”。碑的背面一侧有刻印花纹,中间竖向排列六组对顶三角形刻纹,两边各竖排六组“川”字形刻纹。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展览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同时反映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

善夫吉父鬲(lì)

平沿外折,方唇,短束颈,丰肩,分档,蹄足。腹部饰夔纹至足部,肩部腹部有三个凸出的月牙形扉棱与三足相对。口沿上有阴铸铭文17字:“善夫吉父作京姬尊鬲,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1940年2月出土于陕西扶风任家村著名铜器窑藏。

南阳唐王府博物馆

选这张门票,

完全是因为票面上印有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几个字……

疫情当下,希望所有人都能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多理解多包容,众志成城才能战胜疫情,赢得胜利。

湖 北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风景区,占地面积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

越王勾践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在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还写有两行鸟篆铭文,分别是“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经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向我们表明了这把剑的身份和地位。这把剑在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仍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

越王勾践剑制作精美,历经两千五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寒光闪闪,毫无锈蚀,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为战国早期。钟架长7.48米、高2.65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层为三组共19件钮钟、中下层五组共45件甬钟,及一件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所组成。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程的双音,整套编钟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中心音区十二个半音齐备,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

曾侯乙尊盘,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

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中游动。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盘的制作更为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抠手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 曾侯乙尊盘是商周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县,其中包括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秦法已经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秦律对汉代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汉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青年路373号,西距汉口火车站300米。2001年10月1日 正式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17834平方米。武汉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学术科研、宣传教育、文化交流以及休闲娱乐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武汉博物馆共有藏品10万余件,涉及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竹木牙雕、珐琅器、印章等众多种类。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瓷器,它出现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晚期,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品种,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最普及的瓷器之一,在世界上也享有极高声誉。元代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稀少,因此极其珍贵。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描绘古代四大文人以及他们的倾心所爱。人物形神兼备,特征鲜明,衣纹用笔潇洒自然,主题纹饰与青花色泽交融一体,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为国家一级文物。

凤纹方罍(读作“léi”),酒器,也做礼器使用。罍的器形见于商代晚期,有圆形和方形两种。这件凤纹方罍于1966年出土于武汉市蔡甸区永安乡竹林嘴。该器物制作精湛、纹饰华丽、典雅大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

江汉揽胜图(局部)绢本设色。画面取长江与汉水交汇的水陆情境,巍巍黄鹤楼与晴川阁隔江对峙,江上千帆竞发,岸上屋舍鳞次栉比,城墙逶迤如龙。再现了当时武汉三镇的物事风貌。画面大气磅礴,结构严谨,景物繁而不杂,虚实结合,融艺术与写实于一炉。经考证此画的创作年代应为明代中期,题款为后人所加。属国家一级文物。

“乾隆”款青玉双凤交颈壶

青玉,玉质温润无暇。圆雕。壶的造型为两只交颈互拥的凤鸟。壶盖为两只交颈的凤首,脸颊相贴。壶身由两只互拥着的凤鸟身、翅及足组成,两足相抵,亲昵偎依。壶底刻有“乾隆御制”填金撰篆书款。造型新颖奇巧,工艺精湛,是乾隆时期玉雕中的精品。

黄陂区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大南街172号(康民楼),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隶属于黄陂区文化体育局,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1979年3月,黄陂县人民政府批准建设黄陂县文化馆大楼。1990年,黄陂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黄陂县文物管理所。2005年9月,文物管理所与文化馆单独分设。2005年10月,黄陂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武汉市黄陂区博物馆,与黄陂区文物管理所合署办公。

黄陂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处在盘龙湖半岛,东南西三面环水 [1]  ,是长江流域发现的夏商时期规模较大、出土遗存较为丰富的城邑遗址 [2]  ,也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 [3]  。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到距今约3200年,属商代早期和中期。

襄阳市博物馆正式成立于1975年4月28日,2006年6月加挂“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牌子,2010年12月加挂“襄阳市文物修复中心”牌子,为三块牌子一套班子。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二级博物馆”。

现馆址位于襄城北街1号的昭明台,占地面积4202平方米,建筑面积9739平方米。共七层,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其中地下室为设备间、会议室、库房;一层为序厅、接待服务中心,二、三层为基本陈列展厅、文物库房和办公室;四至六层为临时展厅。展厅面积3200平方米,库房面积1200平方米。

战国嵌错龙凤云纹铜樽

樽圆体,带盖。通高15.1、口径20.3、底径17.7厘米。盖顶部凸起略呈圆锥状,上有一环钮,侧面置有三个凤鸟形环钮,盖沿边缘三兽面形卡扣。器身为口大底小,直口,斜直壁,腹侧有对称铺衔首环,三小兽蹄形足。盖面以弦纹分隔为两组镶嵌纹饰,内圈为左右对称的勾连云纹,外圈为三组变形龙、凤纹,每组横列四龙四凤,也是两两左右对称,间饰细云纹。器体腹部嵌错勾连云纹。

春秋“卫伯须”铜鼎

鼎通高26.6、口径28、腹径27、腹深11.6厘米。敛口,仰折沿,方唇,立耳,浅鼓腹,圜底,蹄形足。足内侧有竖向凹槽并裸露范土。足下部系补铸。口沿下饰横“C”形无目窃曲纹,腹饰连体龙纹,间一道凸弦纹,耳部饰窃曲纹和重环纹。

明弘治款云龙纹鎏金铜钟:

高25.8、口径16.5厘米。旧藏。整器通体鎏金。龙首蒲牢钮,钮高4.2厘米,以双龙腹尾缠绕为提手,龙拱背四脚撑地与钟体相连,五爪。顶端由细凸弦纹分为内外二区,内区饰四朵对称如意云纹,外区饰十六瓣变形莲瓣纹,顶部正中有直径1.5厘米的圆孔。钟身上部由凸弦纹划分为八区,区内浮雕八个云龙图案,区间各饰一朵如意云纹,共八朵。下部有一圈海水波涛纹,口沿均匀地分布着四个大圆饼。口部铸正楷阳文十六字:“大明弘治丁已年十二月吉日坤宁宫施”。

三国青铜马

高163、长163厘米,重约720斤。2008年10月襄阳市樊城区菜越墓地出土。灰绿色。面颊平,双耳直立如削竹,两目凸出,翘鼻,张口露齿,双耳间立一扁长条状纛,额部錾刻有阴线流苏,长颈丰腴,上部有直立鬃毛,作引颈嘶鸣状。马呈站立状。两前肢微外张,后肢直立,马尾下垂。该马是目前国内出土体型最大的青铜马,堪称“中华第一青铜马”。

十堰市博物馆湖北南水北调博物馆位于十堰市北京北路91号,是十堰市人民政府于“十一五”期间兴建的一座造型独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从空中俯瞰十堰市博物馆,犹如穿透十堰历史的“眼睛”,既象征着武当太极“阴阳鱼”,又融入了东风汽车商标形状。十堰市博物馆于2005年6月奠基建设,2007年7月1日建成开放。

布袋和尚石雕像席地而坐。袈裟敞披于肩头,脐下打麻花同心结带。光头大耳,笑态憨厚,袒胸暴肚突乳。左手紧握一布袋口,右手抓捏数念珠,呈舒坐状。

武汉詹天佑故居位于式汉市汉口洞庭街65号,是一栋欧式是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故居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大门为八字形麻石台阶,东南西三面回廊,走廊和楼梯居于正中,上下呈内走廊式布局。屋顶为红瓦回坡屋面,设有阁楼和老虎窗,居内置有壁炉,附楼通过内走廊与主楼相连。在主楼里,辟有基本陈列与复原陈列;附楼为办公区和临展区。

1912年至1919年,磨天佑主持修建汉粤川铁路期间,在汉口自购土地与设计修建了该幢楼宅。1919年,詹天佑去世后,其楼宅变卖给比利时一位商人;抗战时期,这里曾经是红十字会救助站。该楼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科技名人故居。“詹天佑是中国人的骄傲”,为弘扬詹天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他开创的科技工程事业。1993年1月始建了詹天佑故居陈列馆,同年4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彭刘杨路258号,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总建筑面积22142平方米,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鄂军都督府(红楼)、孙中山铜像、拜将台铜像、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辛亥革命博物馆于2009年8月动工兴建,2011年9月落成,2011年10月15日起免费对公众开放。

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

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位于汉口江滩公园内、江滩防洪纪念碑正对面。该馆采用苏式建筑风格设计,总建筑面积4975平方米,高42米,共7层。博物馆展示厅由序厅、主展示厅、体验厅、观景区等组成,展示内容包括“击水中流”、“情系长江”、“大江弄潮”三部分。

博物馆位造型上采用苏式风格,总建筑面积4975平方米,高42米,共7层。其中,4楼以上采用退台式设计,可形成3级360度全景观江平台,游客可登高眺望长江两岸,俯瞰江滩美景。整个楼体的架空层完全架空,不影响防汛行洪。整个横渡长江博物馆外立面装饰五开间的柱廊,三段式塔楼高耸,与防洪纪念碑及沿江大道老建筑风格相呼应,并与防洪纪念碑等构成横渡长江文化园的核心景观。

中山舰博物馆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坐落于中山舰当年蒙难地——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是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名舰中山舰的名字命名、武汉市文化局所属的一座专题性纪念性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它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长崎三菱造船所订造。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国海军。1922年6月孙中山先生登临该舰指挥平定陈炯明叛乱。1925年4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永丰舰易名为中山舰。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同年10月24日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被日机炸沉于长江金口水域。1997年打捞出水。2001年修复竣工。2008年5月陈列于中山舰博物馆舰体陈列厅。

湖 南



湖南省博物馆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就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多年来,作为长沙市的文化地标,她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参观,是代表中华区域文明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人们了解湖湘文明进程、领略湖湘文化奥秘的重要窗口。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街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马王堆汉墓于1972~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三座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1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利苍墓出土。墓主私印。印面雕刻阴文篆体“利苍”二字,字体工整清秀。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

利豨墓出土。约5000字。每卦开头均绘有卦图,与传世本对比,主要是卦序、卦辞、卦名和爻辞有所差异,是《周易》最古的抄本之一。对校勘订正通行本《周易》研究《周易》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中国洞庭湖博物馆是一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位于南洞庭湖畔沅江市区。该馆收藏了大量的洞庭湖地区的生物水产、植被标本。其中鱼类113种,分属11目26科92属;有水产植物71种,还有甲壳类、螺蚌类、两栖类、爬行类。该馆藏有珍贵历史文化近万件。其中有古字画2000余幅,玉器、青铜器、陶器、瓷器等数千件。

岳阳市博物馆地处岳阳市南湖风景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畔,属地方综合类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雷锋精神教育基地、湖南省和岳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是岳阳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

春秋愠儿青铜盞青铜盞通高18厘米,口径19.5厘米。器作扁园形,盖隆起,中部有由蛇盘结而成的镂空圆形提手,由四组(毎组3根)共12根圆柱承托。平沿,直口,近沿处饰四个环形耳。盖口有三个距离相等的兽面扣卡,盖上饰陶索纹三周,间以蟠螭纹、蟠虺纹及变形蝉纹。器身直口,方唇,平沿,附由蛇盘绕而成的镂空兽首形耳和两个小环形耳。束颈,器壁圆鼓,深腹,圜底近平,下有三个由二条小蛇盘结而成的镂空足。腹部饰綯索纹三周,间以蟠螭纹、蟠虺纹和变形蝉纹,器盖、身内壁有铭文七字,经考证大意为:“春秋时期湘北一带,形势大好,它是楚国坚实的农业生产基地,铸成楚国强盛的基础。”铭文内容虽然简单,但一字一议,表述得比较完备。

常德博物馆始建于1990年,是湘西北地区一家大型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舍为四合院式仿古建筑。2018年年底,常德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馆舍面积1.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5267平方米,各项配套设施完善。2019年7月常德博物馆陈列布展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展览以“德行千载,史蕴常德”为主题,包括基本陈列《常德历史》,专题展《常德根艺》《常德民俗》《常德名人》《常德名胜》,全面展现了常德本土的历史文化。

战国彩绘陶壶

1987年3月14日于汉寿县株木山乡砖厂M24出土。泥质灰陶。盖高5.2cm,盖口沿内敛,盖面上鼓,近沿处有三个高4cm的立耳,饰长点纹、涡纹、三角形水波纹。壶口微侈,长颈内弧、溜肩,肩部有对称环形双耳,鼓腹,假圈足。器身饰七道四弦纹,弦纹中有白色戳点。

衡阳博物馆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西湖公园之南明翰路28号,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是地方综合类博物馆。 

衡阳市博物馆前身为坐落于岳屏公园内的王船山纪念馆。1973年6月,衡阳市博物馆建立。1992年后,迁建于西湖公园之南明翰路28号。2008年10月,免费开放。


商青铜牛觥

觥是古时贵族用于祭祀的酒器,也是实用器。商代的审美观比较讲究,用各种兽形铸造酒器,但牛形觥非常少见,因为牛的形状较难铸造。该牛觥是全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完整的青铜牛觥,由器身和器盖两部分组成,形似水牛。器盖的前半部为牛首,二目圆睁,小耳,双角扁平后曲。器盖的后半部上立一虎为盖钮,虎长尾,四肢伫立。牛的躯体浑圆,四肢粗壮,全身以云雷纹为地纹,以凤鸟纹、夔龙纹、兽面纹等为主纹。通体碧绿,造型敦实凝重,纹饰繁缛,制作精细。学者认为这是当时衡阳土著民族,即古史传说中的三苗人用于祭祀山岳河川的祭祀用器。

动物纹提梁卣

卣,酒器。此提梁卣出土于湘江流域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它的形制与中原地区西周时期的铜卣极为相似,但盖上和腹部装饰的蛇纹、蛙纹等,不见于中原商周同类器物。与之形制、纹饰相近的铜卣仅在湖南湘潭和广西各出土一件,但器高仅30余厘米。因此,这件铜卣应是湘江流域越人仿制中原西周铜卣的作品。

临澧县博物馆位于临澧县城关镇朝阳东街,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主要经营文物挖掘、研究、陈列与保护。

石门县博物馆位于湖南省石门县文庙内。博物馆是一座以文物收藏、陈列开放、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职能的综合性博物馆,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德市唯一幸存的县级文庙--石门文庙为馆址,多年来耗资近300万元进行修缮,恢复旧貌,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11月1日,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地方综合性重点博物馆,也是迄今为止湖南省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级博物馆。坐落在吉首市风景秀丽的芙蓉岗公园内。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约6800平方米。馆舍按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设计建造,主体建筑由湘西民俗风情馆、湘西剿匪胜利纪念馆和湘西剿匪胜利纪念碑等组成,两馆皆为仿古四合院式琉璃瓦建筑。数十亩之境,依山势而建,飞檐翘角,高阁凌空,重檐叠翠;树木葱郁,鸟语花香,环境幽雅。

明土家族八部大王庙门楣——“八部大王”铭文石碑

八部大王庙是土家族宗教祭祀的圣地,在湘西最有名的是龙山马蹄寨、保靖水坝洞、永顺老司城的八部大王庙。

保靖县拔茅乡水坝洞八部大王庙,解放初期因战火烧毁,遗留下石碑门楣,1979年由州博物馆征集入库收藏至今。

此碑呈长方形,长148厘米,宽76.5厘米,厚约20厘米。正中阴刻楷书“八部大王”四字,两边浮雕对称两条神龙,上部正中浮雕图案为一龙,下部为云水纹饰。保存完整,造型古朴粗犷,极具少数民族特色。

长沙简牍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92号,邮编410002。成立于2002年,为副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隶属于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长沙简牍博物馆是国内首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全馆占地30亩,主体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绿化广场8000余平米。馆舍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天井型内庭和黑白外墙设计,具有中国现代园林建筑风格。

[三国孙吴] 上报文书简

1996年长沙走马楼22号古井出土。木质,属孙吴时期上报文书。该文书由仓吏潘虑向郡的长官汇报,详细记载了州中仓仓吏郭勋、马钦两人十二月份接收百姓缴纳八亿钱准米的数量。其释文为:

州中倉郭勳馬欽起十二月一日訖卅日受民入八億錢准米卌四斛三斗    十二月卅日故倉吏潘慮白

从该批简的其它材料中我们得知此简出于嘉禾五年、六年之间,据《吴志·吕蒙传》:“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 我们得知当时孙吴国内通货膨胀厉害,钱常以亿计,而该简中的“八亿钱”无疑正是当时社会通货膨胀的真实写照。

华中三地的博物馆就先介绍到这里吧,小编根据票面内容搜集了一些资料,希望能你能对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有所了解,有所期许……希望未来那儿会是你的打卡地……


下期预告

下期小编准备给大家带来华东地区(上篇):

山东、江苏、浙江的博物馆门票。

跟随小编的脚步走进博物馆,

开启一个新视角吧

……

来源:通州区博物馆

—END—

往期推荐

 

1、《券通今古》博物馆门票收藏展(六)

2、《券通今古》| 博物馆门票收藏展(五)

3、《券通今古》| 博物馆门票收藏展(四)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