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魅力秋分——二十四节气深阅读系列读书沙龙

文旅通州 2023-08-07

秋分,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意味着暑热已消,天气转凉,暑凉相分。“分”即为“平分”,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指秋季平分,故有“平分秋色”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9月23日上午,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组织开展了传统节气文化活动“魅力秋分——二十四节气深阅读系列读书沙龙”,以传播二十四节气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为目的,分享秋分相关的节气知识、民俗文化,以及文化沙龙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主持人聂锦荣介绍活动主题、主讲嘉宾,以及欢迎各方代表和群众的参与。

活动邀请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唐志强老师为大家做“秋分文化分享”。

唐老师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到秋分节气的历史渊源、物候特征、民俗文化,以及养生之道等,进行了详细的分享。

公元前104年,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开启了全面的推广应用阶段,通过对天文、气候、物候的观测,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以及对节令习俗、饮食养生、谚语歌谣、民间文学等产生的影响,都赋予了二十四节气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发展成了蔚为大观的节气文化。

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分”意指昼夜平分,同春分一样,此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期等内容。

通过分享,让广大市民朋友对秋分节气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二十四节气——秋分

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节点在公历9月22-24日,太阳位于黄经180°时。此时昼夜均分,寒暑相平。华北地区农谚曰:“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江南地区民谚道:“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趣赏:秋分时可见南极星一闪而过,据说是南极仙翁下凡,视察人间寿辰。

秋分宜习

和春分一样,秋分昼夜等长,其后由热转凉,大雁开始南飞。此时正值中秋佳节,各地都有赏月拜月的习俗。人们在养生中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要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饮食调养上,多喝水,吃清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等。

秋分三侯

一侯

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二侯

蛰虫坯户

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侯

水始涸

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传统习俗

01

祭月节

最初“祭月节”定在“秋分”这一天,后来由于每年这天不一定都有圆月,所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而仪式各异。

02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还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取名叫做“秋汤”,以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03

送秋牛

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04

品秋蟹

所谓品秋蟹,这是沿海沿河沿湖等地的特色。秋分正直大秋丰收的时节,此时的螃蟹也正是蟹肉肥美的时节,故而在秋分有品蟹的习俗。

05

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秋分与春分这天,全国各地都会有很多人做“竖鸡蛋”的实验。

06

粘雀嘴

进入深秋后,麻雀总是成群地从这头飞到那头,有时几十只,有时上百只。总是回去糟蹋地里的粮食。所谓粘雀嘴就是将不包心的汤圆煮好后,用竹签插着放在田坎边给雀鸟啄食,免得雀鸟破坏庄稼,故名粘雀嘴。此习俗主要盛行于客家人之间。


秋分节气文化沙龙

最后,活动开启了“二十四节气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主题沙龙,四位特邀嘉宾同台讨论、交流。

袁朔老师从智慧、和谐两个关键词谈道: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世界文化求同存异,如何在西方分享中国的传统智慧,我们应该要智慧的生存,要用老祖宗的智慧指点今天的人生,同时也激励每一个人用自己的人生去谱写中国传统智慧在当下解读,让传统智慧萌发新芽,更好地流传后世。 

唐志强老师从传承、二十四节气两个关键词谈道:二十四节气如何确立,怎样划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得出每个节气,为什么夏、秋两季相连的节气间隔会比春、冬两季节气的间隔时间长等内容,在正确认识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前提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张丽娜老师从自然、创新两个关键词谈到个人的实际感受,感慨先人以节气和物候为令,从中汲取自然律法,谨遵耕牧之道。这样的岁月,或许略有拘谨与寡淡,但却涌动着生与息的节奏,悠长、清澈、且鲜明。 

刘恩东老师从科学、传统两个关键词谈道:中国是农业大国,二十四节气是对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对当时的农耕生产、生活指引发挥了重大作用,它是中华文化的精气神,人类几千年活动的指向标,它是传统的也是科学的。

秋分,华夏大地的丰收节,万事万物皆有收获,金秋时节不单是对丰收的祝福,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END—

往期推荐

1、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鲁新红带队视察我区精品民宿建设情况

2、一图读懂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3、线上讲座 | 书香运河讲堂之红学:说说老君眉茶(下篇)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


更多精彩视频

欢迎关注文旅通州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