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副中心探宝——漕运篇(二)

文旅通州 2023-08-07


上一期为您介绍了通州区博物馆中与运粮有关的通州文物,本期将为您介绍验粮。通州区境内以及通州区博物馆内又有哪些古迹和文物诉说了这段历史?这里面又隐藏了古人的哪些智慧呢?请您接着往下看!

上期说到,每年都会有大量来自南方的漕粮经过运河来到通州,这些粮食或进入皇宫内院,或供给戍边将士,那么保证粮食的质量尤为至关重要。古时候并没有那些现代化的验粮设备,粮食好不好全凭检查者的经验。同时为了防止漕运滋生的腐败问题,古人竟然在验粮时用上“不记名”制度。而这些历史的片段都能在通州区博物馆得到印证。


副中心探宝

漕运篇(二)






验粮官员坐镇大光楼

登上运河商务区新光大中心顶楼俯瞰,一座两层高的仿古建筑伫立在五河交汇处。这里是北运河管理所的一处船闸,这座名为大光楼的建筑,不仅是水利设施,更是漕运文化的重要见证。

大光楼

如今这座大光楼是根据历史记载新建的。据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任德永介绍,大光楼始建于明嘉靖七年,也有验粮楼、河楼等称呼。历史上,从南方来的漕船要停靠在大光楼前接受检查,负责验粮有两批人,一批是穿梭在漕船之间检查漕粮的第一道岗,名为军粮经纪,第二批是巡仓御史。而大光楼就是他们的办公地点。

石坝码头

在大光楼旁,有一处码头,名为石坝码头。这座同样建于明嘉靖七年的码头是明清时期的漕运专用码头

码头顺河长20丈、宽11丈,砌成180步台阶,伸入河底。南来的漕船都在石坝码头卸粮、验粮。检验无误后,再进行装袋,然后通过葫芦湖运往京城。

如今,大光楼将运用现代手法重现“千帆过闸”的漕运盛景。此外,还将通过还原绞关石、石权、拴船石等景观,让游客沉浸感受运河的漕运文化与验粮文化。


木盘验粮简单质朴地位重

漕船停在石坝码头,验粮官员驻扎大光楼。那么无数的漕粮如何检验呢?在通州区博物馆可以找到答案。

在通州区博物馆北侧的漕运展厅,里面就展示着专门用来验粮的文物,其中一件清代的方形浅耳验粮盘,专门供验粮官员查看漕粮的质量。

验粮盘

这件验粮盘的使用方法十分简单。负责检查漕粮的官员只需将粮食放在验粮盘内,通过肉眼观察,粮食干燥且纯净为合格。再将粮食按照应交漕粮数量进行过斛装袋最后将装好袋的粮食通过水路或是陆路运送入京,入仓存储。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北运河正式停漕,南方的漕粮在天津直接装火车入京,通州的大光楼、石坝码头等漕运相关地标相继停用,验粮盘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防止腐败 验粮“不记名”

通州区博物馆内“镇馆之宝”之一的军粮经纪密符扇,是乾隆年间的产物,据记载,此扇是清朝户部官员为防止军粮经纪在漕粮验收转运间作弊而创造的。

军粮经纪密符扇

军粮经纪密符扇在通州区博物馆漕运展厅的显眼位置。此扇上弧弦宽52.5厘米、下弧弦宽22厘米、纵长17.5厘米,两面共有100个密符,其中地名、舟名、车名各一个,店铺名两个,花果瓜蔬名12个,日常用具名16个,兽鸟虫名17个,古人名称绰号50个。

每一名军粮经纪检验完粮食后会将漕粮装袋,然后在袋子上用炭画出自己的密符。扇上的密符类似于草书笔体,有些密符甚至可以一笔画成,皆因漕粮验收量很大,又有大量的驳船和大车等待装运,所以这些独创密符造型简单、便于书写。

物以稀为贵,仅此一份的密符扇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这其中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上面精美的密符还与通州历史紧密相关。比如符名“通州”的符形,在扇面上是用两个“十”并列在一起,“十”字代表两条大街交叉,正是城市的喻义。

此外,密符扇上还有莲蓬、石榴、葡萄等以通州特产为名的密符。可见密符的创作并非凭空想象,更与所在地大有关系。

来源 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 张群琛 摄影 党维婷

—END—

往期推荐

 

1、副中心探宝——漕运篇(一)

2、副中心探宝——铜器篇(三)

3、副中心探宝——铜器篇(二)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