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大家谈】带上你的想象和期待,一起来感受北京的智慧交通
共享单车,智能导航、ETC、智能停车……还有正处在研究阶段的无人驾驶技术等等,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超乎想象的体验和便利,也推动交通体系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更舒适,带动交通运输相关产业转型和升级。昨天,“治堵大家谈”第43期节目聚焦这个充满想象和期待的话题——智慧交通,请来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处长葛昱。欢迎持续关注每周三早间7:30—9:30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治堵大家谈”系列节目,我们一起为北京的缓堵出谋划策!
智慧交通:借助信息化手段,
提高交通运输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智慧交通有很多种定义,通俗点说,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交通运输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智慧交通既包含老百姓日常出行中可以时刻感受到的东西,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公交一卡通、高速公路上的ETC、手机上用的驾驶导航或是公交到站预报等交通信息服务。也包括一般出行者日常感受不到的,在背后支持交通系统运行和管理的,比较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公交的智能调度系统和应急指挥监测系统等。
智能感知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
服务市民出行和政府决策
智慧交通已经深入到北京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交通的运营和服务。近几年,北京交通的智能感知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公交、出租、旅游,长途、危险货运车辆实现卫星定位全覆盖,高速公路实现了视频监控及断面交通流检测全覆盖,桥下积水、路面结冰、客流采集等感知系统也都在陆续建设。同时,建成了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通过数据的挖掘和处理,为市民的出行和政府的决策提供服务。
公安部门正制定电子车牌的标准和规范
未来京津冀地区将作为重要示范应用区
“电子车牌”是汽车电子标识的俗称,也叫汽车电子身份证,可以将车辆的号牌信息、环保信息等存储在电子射频标签中,这样,车辆在通过设有“天线”的地方,就可以实时、非接触、不停车地完成车辆信息的读取。电子车牌具有防伪性和防盗性,有助于避免盗牌,套用他人车牌等现象的出现。目前,公安部门正在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未来京津冀地区将作为重要的试点、示范区,进京证的管理,公交的路口信号优先等,都可以借助电子车牌技术实现。
智慧交通优化出行体验
增加市民出行中的“获得感”
智慧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通过提高出行效率,优化出行体验,增加市民出行中的获得感。首先,在交通信息服务方面,智慧交通提供了很多及时准确的出行服务信息,比如,通过“北京交通”APP,市民已经可以实时查询公交车的到站预报。第二,在收费方面,高速公路上使用的ETC,乘坐公交、地铁时使用的一卡通,还有现在正在试点的路侧停车电子收费,让大家的交费更加方便和快捷。第三,在出行环境方面,信息化手段带来了更好的出行环境,例如乘坐公交时可以使用的公交WIFI以及定制接驳公交服务等等。
公共交通采用移动支付需进一步测试
高速公路收费手机支付正在研究之中
现在的移动支付在商业领域应用非常普遍,大家使用起来也很方便。目前北京的公共交通领域主要采用的还是一卡通刷卡支付,大家都很清楚北京的地铁、公交客流量非常大,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基本是人挨人刷卡过闸机,这对刷卡速度是个挑战。目前一卡通的标准是一个交易不高于300毫秒,这样才能保证密集的大客流能够顺利、快速的刷卡上车或者进站。但是移动支付能否达到这个标准,并且保持系统稳定,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的。在北京这种大客流的环境下,保证运行效率,让大家尽快刷卡进站、乘坐我们的公共交通工具到达想要去的目的地是我们交通工作者首要关注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一直在关注移动支付在交通领域应用的问题,比如,目前在交通运输部的统筹下,我们在研究高速公路使用移动支付缴费的问题。在不影响通行效率、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们欢迎新的技术与交通进行融合,也希望为公众提供更加多样化、便捷化的服务。
汽车自动驾驶分为四个阶段
辅助驾驶和半自动驾驶技术在我国已大量应用
一般来说,从有人驾驶到无人驾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驾驶员辅助,譬如车道偏离警告;第二阶段是半自动驾驶,譬如紧急自动刹车;第三阶段是高度自动驾驶,这是在驾驶员监控下的自动驾驶;第四阶段是完全自动驾驶,也就是我们说的无人驾驶。目前大量辅助驾驶和半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在我国很多中高端车辆上投入使用。
智慧交通正融入道路建设
一条路上铺设的智能化设施约达15种
智慧交通与道路建设目前正处在一个融合发展的阶段。现在的道路中除了钢筋、混凝土之外,还包含大量的智能化设施。现在修一条路,路面上要铺设的智能设施大约有15种之多,常见的包括闯红灯摄像头,排队流量的监测设施,桥下积水、桥面结冰的监测设施等等。目前的理念是,在道路规划阶段就把这些智能化设施同步的规划、设计、立项、建设,这样,在一条道路投入使用开始为大家服务的时候,这些智能化设施可以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出行环境。
大力加强机制、体制创新
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智能交通建设
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是目前北京市的一项重点工作,而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则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州的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将在体制、机制以及运作模式方面实现一些变革与创新:一个是集约建设,效能叠加。把交通管理、交通服务以及一些信息化的设备在前期规划过程中,把不同需求集约在一起,共同建设,从而实现效能叠加。第二是绿色节能。交通应该以人为本,应该无论向私家车、公交乘客,还是非机动车和行人提供绿色的智能服务设施。第三是科技创新,智慧服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理念,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向社会的开放,让出行者在出行中能得到全方位的出行服务。
交通委与交管局实现数据共享
最大限度实现数据价值
信息时代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交通领域也不例外。“十二五”期间,我们建成了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借助各种智能化设施,通过监测和采集,每天新增的数据量达到28GB。但是,数据只有通过共享和应用才能发挥作用。为了真正实现这些数据的价值,去年,我们交通委实现了和交管局的数据共享,比如交管局122事故报警信息,客流采集数据等同交通委的一些行业的比如公交、地铁的数据,实现了融合共享。现在,交管局发布的路况和民警的一些执法行为,包括交通委为市民服务的一些事项,通过数据的共享,可以产生比原来更好的效果。
未来一段时间,“治堵大家谈”将作为《一路畅通》的系列专题节目,于每周三上午7:30播出,搭建一个以治理交通拥堵为主题的开放的大平台,大家关于交通的问题可以到这个平台上去讨论。节目也会邀请专家、市民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做客直播间,就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共同为北京的治堵、疏堵出谋划策。
如果您对治堵、疏堵有什么想法、高招、不吐不快的问题,欢迎通过参加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互动、微信留言等多种方式告诉我们,我们将认真倾听、积极研究、加快推进,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北京的道路畅通起来,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和谐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