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地面公交线网总规,来啦!

北京交通 2021-04-17



4月10日,《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总体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发布。《规划》贯彻“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思路,按照“先优干线微循环后优普线,先增服务后减重复线路”的原则,力争到2022年地面公交基本实现与轨道协同发展、精准服务、准时高效的发展目标,公交专用道长度1020公里,高峰时段地面公交干线平均运行速度20公里/小时,地面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9.5%


《规划(草案)》基于“先定走廊、后定线路”的原则,利用手机信令、公交IC卡、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等大数据综合分析,识别出“八横、六纵、三环、十放射”共27条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形成了“棋盘+环+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网络结构。同时,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北京实际,提出了“3+1”线网层级体系:“3”即干线、普线和微循环线,统称常规线路。“1”即定制公交,提供多元化、集约化、高品质的新型地面公交服务。《规划方案》以北京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居住组团为重点,并辐射至远郊区及河北毗邻县市,不包括远郊区区属运营公交。


为进一步推进《规划(草案)》实施,提高公交线网层级和区域运行辨识度,自4月10日至16日,启动“北京公交车身颜色及图案创意设计征集”,公开征集北京公交车身颜色及图案创意设计作品。希望通过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提升北京公交整体外观形象,展现北京公交绿色发展理念,彰显古都神韵,凸显时代特征。




 “两定四优先”助力北京公交飞跃式发展

公交线路数量位列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自2006年北京市出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意见”,明确“两定四优先”发展战略以来,北京公交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北京公交线路数量和车辆规模、客运量均位列世界各大城市之首。2019年底,北京地面公交车辆保有量19.46标台/万人,建成区5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99.4%,公交专用道里程952车道公里,日均客运量858.6万人次,地面公交出行比例22%。


为适应市民差异化、多样化出行需求,多年来北京陆续开通了商务班车、快速直达专线、节假日专线、高铁专线、就医专线、合乘定制公交等多样化公交线路,至2019年底多样化公交线路490条、夜班公交线路37条,日均客运量6万人次,地面公交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和周边部分大型社区已基本实现全天候运营服务。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服务复工复产,从2020年2月27日至3月底,北京市推出了定制公交升级版,陆续开通了223条网上预订、集约出行的定制公交线路,为乘客提供了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务。


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已成为北京市民通勤和日常出行的重要保障。2018年,北京市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利用大数据聚焦公交发展痛点

协调地上与地下、供给与需求、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纵观公交发展历程,我市公交线网布局经过多年不断调整和叠加,仍存在线路层级不明确、重复度高、运行速度慢和换乘不便等问题,不能适应市民对公交准时、高效、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的颁布实施,在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的调整和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轨道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对准时、高效、多元化出行诉求的新形势下,需要主动适应内外发展的变化和要求,对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和重构。


自2018年6月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第二次会后,北京市交通委正式启动了北京市公交线网规划工作,依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公交线网规划工作专班,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技术支撑,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编制了《规划方案》。


《规划(草案)》贯彻“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思路,充分运用大数据编制公交线网规划并落实三大理念。


以协同发展为方向调战略,处理好地上与地下的关系。要在增强公交、轨道两网的融合度上下功夫,调整地面公交的发展战略,实现地面公交网和轨道网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以轨道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以精准服务为导向优线路,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客流需求是公交线网规划的核心,只有精准识别乘客需求特征,才能设计出乘客满意的公交系统。本次公交线网规划,充分利用了各种大数据,从全方式、全链条的角度深度挖掘乘客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以准时高效为目标提能力,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准时高效”是本次线网规划的核心目标。通过公交线网规划,车辆、场站、路权等硬件支撑,以及运营调度、信息服务、配套政策等软件保障,全面提高地面公交服务能力和品质,使乘客出行可计划、可预期。



大数据识别27条主要公交客流走廊

构建“棋盘+环+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网络结构



《规划(草案)》基于“先定走廊、后定线路”的原则,利用大数据识别出“八横、六纵、三环、十放射”共27条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包括11条满载率高、需要公交分担客流的轨道线路所在走廊,14条既有公交主要客流走廊以及2条无轨道线路覆盖的潜在公交客流走廊,形成了“棋盘+环+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网络结构。


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北京实际,规划提出“3+1”线网层级体系。


“3”即干线、普线和微循环线,统称常规线路。其中:


干线构成公交线网的骨干网络,根据服务空间范围的不同,分为服务远郊区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市郊干线,以及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区的市区干线,采取快慢结合的运营模式,可以弥补轨道的不足和分担轨道压力。市郊干线服务远郊区及新城往来市中心,服务对象为长距离通勤、休闲购物、旅游等出行,线路主要布设在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等主要客流通道;市区干线服务中心城区及周边居住组团,服务对象为城市东西南北通道、环线、放射线沿线通勤、通学等中长距离出行,以及主要居住组团与就业地之间的快速通勤,主要布设在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等主要客流通道。


普线:主要服务中心城区,服务对象包括从居住区去往医院、公园、商场等分散的中短距离出行,主要布设在快速路辅路、主干路和次干路等次要客流通道,可以弥补轨道服务的空白。夜班公交线路独立成网,连接交通枢纽、医院、工厂和住宅区,保证城市昼夜延续的各类活动的正常进行。



微循环线:主要服务轨道和公交干线站点周边,提供居住区、就业区与轨道站点、公交干线站点之间的接驳服务或者短距离通勤通学服务,主要布设在次干路、支路和小区道路等分散客流通道,主要起到为轨道和公交干线接驳客流的作用。


“1”即定制公交。定制公交是常规公交的补充和服务升级,通过线上预约、拼车同行、智能调度等创新手段,满足市民不同场景下的精准需求,提供多元化、集约化、高品质的新型地面公交服务。




完善地面公交辨识系统

推进公交线网、公交专用道网、道路网三网融合



逐步更新规范地面公交辨识系统,包括线路、车身、站台等辨识系统。


线路辨识系统公交线路编码体系。现行北京市的线路辨识是以行驶区域划分为主的数字路号体系,这也是全国各城市最为普遍、通用的路号体系。现行路号体系存在编号资源不足、路号前缀含义不清晰等问题。下一步,将按照方便乘客、历史传承、易于辨识、适度前瞻、平稳实施的原则,对北京市地面公交路号编制规则进行完善。具体编号规则另行研究制定。


车身辨识公交车辆车身颜色和图案。从10日起启动对车辆外观创意设计征集,逐步更新车辆外观。


站台辨识重点规范主要公交走廊内站台的电子站牌设置,为市民公交出行提供车辆到站信息预报、交通出行信息提示、远程信息发布等信息服务。



为更好地推进公交线网规划实施,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推进公交线网、公交专用道网、道路网三网融合。公交专用道结合公交线网规划的同步实施、同步完善;道路网运行条件和交通秩序治理提前规划设计,同步实施。


公交智能调度要与线网规划同步实施。加快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和智能调度平台的建设,实现灵活调度、跨线调度、区域调度。同步开发完善移动信息服务,丰富APP乘车信息查询功能,提供到站预报、车内拥挤度查询、乘车出行规划等服务,市民出行可计划、可预期。


场站支撑。加快公交场站的规划编制,落实用地并加快建设。


相关政策保障。结合公交线网规划的实施,研究制定公共汽电车线路设置规范、公交运营考核评价办法等政策,确保公交线网规划实施的效果。


为了保障公交线网总体规划的实施,市交通部门还将结合线网层级开展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期间,将认真听取各相关单位和广大乘客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确保地面公交干线网和轨道交通网的有效衔接,提高换乘便捷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