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hris Dixon 2018-05-31

导语:我们赶上了一个中心化加剧的时代,一个去中心化暗涌的时代,一个冰与火的时代。本文翻译自 A16Z合伙人Chris Dixon 的 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 ,作为互联网老江湖,Chris以大历史的视角总结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轮回纠缠,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很妙:谁能赢得更多优秀开发者的支持,谁就能赢得下一个时代。


互联网的前两个阶段


1980年代到2005年左右是互联网的第一阶段。当时的互联网服务是建立在开放式协议上,由互联网社区控制,不会说变就变。因此,任何人都有机会在互联网上闯出一片天。后来的巨头比如Google、Amazon、Facebook都在这段时间起家,同时,上一代的中心化平台比如AOL逐渐没落。


2005年左右到现在是互联网的第二阶段,以盈利为导向的科技公司创造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远远超出开放式协议能做的事情,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四巨头Google、Apple、Facebook和Amazon。智能手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这个过程,现在我们说上网,大部分时候就是用手机App了。最后,用户从开放式服务迁徙到了更中心化的服务。我们还是会使用开放协议支持的服务比如web,但是入口掌握在巨头手中,什么事都得过一道他们的手。


好的一面是,现在有几十亿人能使用这些技术服务,坏的一面是,中心化平台过于强大,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创业公司很难出头,行业里的创新也少了。中心化还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社交平台上的假新闻,算法推荐的合理性,欧盟隐私法案等。未来这些问题会愈演愈烈。


互联网的第三阶段


应对中心化带来的问题,有人提议,政府应该对互联网巨头严加监管。这种提议,是假定互联网就像过去的通讯网络,比如电话、广播和电视网络。实际上,前者是基于软件的网络,后者则是基于硬件,两者有根本性不同。基于硬件的网络一旦建成,几乎不可能重构。基于软件的网络则可以通过企业家和市场的力量完成重构。


互联网是终极版基于软件的网络。它通过相对简单的核心层协议,把数十亿台计算机连接起来。软件是人类思想的编码,因此有几乎无限的创造空间。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几乎可以运行任何软件。只要有合适的激励机制,任何构想都能在网上飞速传播。互联网就是技术创新和激励设计结合的产物。


互联网依然处在演化的早期阶段,现在的核心服务极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完全被重构。加密网络将会是促进这一变革的核心力量。它已经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上露了一手。加密网络结合了互联网前两个阶段的优势:社区治理的去中心化网络,以及终将超越最先进中心化服务的性能。


为什么要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概念。举个例子,有人会说,加密网络的支持者喜欢去中心化,是为了对抗政府审查,或者是因为自由主义政治理念。这些都不是去中心化真正重要的原因。


我们先来看看中心化平台的问题出在哪。中心化平台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最开始,它们会竭尽全力吸引用户和第三方合作伙伴,比如开发者、商家和内容生产者,以此提升平台价值。随着平台的发展,平台对用户和第三方的控制力也会逐步变强,走出一条S型曲线。


所谓盛极而衰,发展到S曲线顶端时,平台和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就从正和博弈变成了零和博弈。要想继续增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用户那榨取数据,以及和第三方争抢用户和利润。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微软和网景,Google和Yelp,Facebook和Zynga,Twitter和它的第三方客户端。Android和iOS的表现好一点,但是也会抽30%的税,以各种武断的理由拒绝应用上架,还有把第三方应用的功能做到自己的系统里。


先合作,再吃掉你,对第三方来说平台的这种做法简直就像是下套。时间一长,优秀的创业者、开发者和投资者都不敢在中心化平台上做事了,因为有太多这么做没有好下场的先例。另外,用户也得牺牲隐私,交出数据控制权,因此更容易出安全事故。将来,中心化平台带来的这些问题只会变得更显著。


加密网络登场


加密网络建立在互联网之上,一方面通过共识机制(比如blockchain)来维持和更新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加密货币来激励网络节点参与维护和运营(比如挖矿)。有些加密网络是通用编程性平台,啥都可以做,比如以太坊。还有些是专用型,比如比特币主要是为了价值存储,Filecoin则是为了去中心化的文件存储。


早期的互联网协议是由工作组或者非营利性组织创造的技术规范,依靠互联网社区里的利益联盟来推动协议的普及。这个方法在早期很有效,但自从1990年代开始,再没什么新协议能被普及了。加密网络能够解决新协议普及难的问题,办法是向开发者,维护者和其他网络参与者提供token形式的经济激励。同时,加密网络在技术上更有鲁棒性,比如可以保存状态,并在这个状态基础上做任意变换,这一点是过去的协议无法想象的。


加密网络通过多种机制来保证其中立性,不会像中心化平台一样给开发者下套。第一,加密网络和参与者之间的协议是由开源代码强制执行的。第二,协议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发声和退出”。参与者可以通过社区治理来“发声”,包括链上(通过代码协议)和链下(通过围绕协议形成的社会结构)。参与者还可以选择“退出”,既可以退出网络并卖掉代币,也可以分叉出一套新协议。


简而言之,加密网络让参与者结成联盟,一起推动网络的发展和代币的普及。这种联盟机制正是比特币成功的秘诀之一。


现在的加密网络还有诸多不足,没法挑战中心化巨头。最大的不足是关于性能和扩展性的。未来几年,业内需要解决这些大问题,把底层建筑做好。之后,主要精力就要转向应用层的建设了。


去中心化会怎么胜出


软件和互联网服务都是开发者做出来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开发者,其中在大型科技公司上班的不多,在大公司做新产品的就更少。许多重要的软件工程都是由创业公司和独立开发者组成的社群完成的。


不管你有多牛,大部分聪明人都在为别人工作。——Bill Joy(此人是Sun的联合创始人,当时微软如日中天,Bill Gates觉得最优秀的人才都在微软门下。Bill Joy反对,还说“更好的策略是创造一个生态,让所有的聪明人在你的花园里为你的目标干活。如果你只靠自己公司的员工,不可能解决你用户的所有需求。”)


赢得创业者和开发者的支持,去中心化网络就能赢得互联网的第三阶段,就像赢得第一阶段一样。


以维基百科和中心化对手Encarta之间的竞争为例,20世纪初期,Encarta比维基百科强很多,词条覆盖面广,也更准确。但是维基的迭代速度更快,原因就在于去中心化和社区治理的气质吸引了大量志愿者参与内容生产。到2005年,维基成了网上最受欢迎的参考站点,Encarta则在2009年关站了。

(2004年的 Encarta)


比较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系统时,你需要动态而非静态地看待他们。中心化系统刚推出时通常已经大体成型,但之后优化的速度受限于本公司雇员的努力。去中心化系统最开始像半成品,但是如果环境合适,就能够不断吸引新的贡献者,实现指数型增长。


在加密网络这个领域,有多种复合反馈回路,包括核心协议开发者,周边加密网络开发者,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和运营网络的服务提供者。这些反馈回路还会进一步被token放大(比如bitcoin和以太坊),强力刺激社区的开发速度。当然有时候也会有负向效果,比如比特币挖矿的过量能耗。


互联网的第三阶段到底属于去中心化还是中心化系统,取决于谁能做出最好的产品,再进一步,则取决于谁能争取到更多优秀的创业者和开发者。现在的巨头有很多优势,有钱有用户,还有运营基础设施。加密网络则为开发者和创业者提供了一种更有吸引力的价值主张。如果加密网络能够赢得开发者,就能调动比巨头更多的资源,做出更好的产品。


如果你问1989年的人,什么东西能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几乎可以肯定,没人会回答“一种通过超文本互联的信息节点组成的去中心化网络”。——Farmer&Farmer

(1989年的互联网)


中心化平台通常刚推出时就内置有杀手级应用。Facebook最开始就有核心的社交功能,iPhone也是自带了一些关键应用。相比之下,去中心化平台最开始就像半成品,没有什么清晰的用户场景。因此,去中心化平台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的“产品-市场匹配”。第一阶段是平台和开发者之间的匹配,主要是完善平台和生态。第二阶段才是平台和终端用户之间的匹配。正是这个两段式的发展过程让很多人低估了去中心化平台的潜力,甚至一些技术专家都会看走眼。


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


去中心化网络不是万能药,现在互联网世界的不少问题它也解决不了。但是它指出了一条远比中心化系统更好的路。


对比一下Twitter和邮件两个系统的垃圾信息问题。由于Twitter把第三方开发者拒之门外,解决Twitter垃圾信息问题的就只有Twitter公司自己的人。相比之下,数百家公司都在试图解决垃圾邮件的问题,背后是数十亿美元的资本在支持。垃圾邮件没有被彻底解决,但是比以前好多了。由于支持电子邮件的协议是去中心化的,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很放心的在它基础上构建自己业务,不用担心哪天规则一变,生意就没法做。


再看看网络治理的问题。现在大公司里的人可以决定很多重要的事情,信息如何排序和过滤,用户的推荐和封禁。在加密网络中,这些重要决策都是由社区做出的,遵循开放和透明的机制。从线下的真实世界看,民主系统并不完美,但是比其他的选择要好很多。


中心化平台统治时间太久,很多人已经忘了其实还有更好的方法来构建互联网服务。加密网络给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空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互联网的第三阶段,我们会看到去中心化网络的价值再次崛起。




去中心化看来的确很重要...等等,到底什么是去中心化?下一篇文章,我们来看看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完你就会明白,为何他20岁就能创造出以太坊。关注“橙皮书”,周六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