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jtysbwx Intro 家庭医生报是一份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健康科普保健报,向公众提供医学新闻、诊疗信息、医学科普知识等相关服务。   据WHO预防聋和听力减退合作中心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卜行宽教授介绍,听力损失是全球流行最广的感觉器官残疾。WH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听力残疾人已达3.6亿,其中成年人约为3.28亿,儿童约为3200万;65岁以上的老人约1/3为听力残疾;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   卜行宽教授特别指出,听力系统就像蛋壳一样,一旦受损无法失而复得!听力损失不但妨碍儿童的言语和认知发育,影响成人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的独立高危因素。   已有研究表明:轻、中、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其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这已成为全球老龄化中的突出健康问题。   卜行宽教授告诉记者,一半以上的听力损失人群是可以通过如疫苗接种、噪声防护、慎用耳毒性药物、遗传咨询等方式进行预防的,剩余的大部分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如药物和手术治疗外耳、中耳疾病,人工耳蜗植入、助听器验配等方式进行治疗和康复。 保护听力应做到以下五点 保持低音量   在听力安全范围内收听 确定个人音频设备的听力安全水平,在安静环境下将其音量设置在不超过最大音量60% 的舒适水平。   带耳塞 如果经常去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场和其它嘈杂场所,使用耳塞保护听力。安放得宜的耳塞可以大大降低接触到的噪音音量。   使用合适的耳机,如有可能,使用降噪耳机  如果选用合适,耳机可以让使用者在音量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听清音乐。降噪耳机可以降低背景噪声,这样你就可以听到音量更低的声音。 限制从事有噪音活动的时间   避开巨大声响 在噪音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呆在场所内比较安静的地方也能减少接触噪音。   限制每天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时间 虽然降低音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将个人音频设备的使用时间限制在每天不超过一小时非常有利于减少接触噪音。 监测听力安全水平   利用智能手机技术测量噪音暴露水平,使自己了解来自个人音频设备的噪声性听力损失风险。有些手机应用程序可以显示以分贝为单位的噪音强度,表明接触的噪音等级是否危险。 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   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电话上),或者在餐馆或其它社交场合等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则应寻求听力保健专业人员的帮助。 定期检查听力   利用学校、工作场所和社区提供的服务,定期检查听力。此类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听力损失的初步迹象。 文/本报通讯员 吴倪娜 成运芬 图/源自网络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