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场疫情,改变了香港人的这个习惯……
10月27日,香港确诊数字突破6000宗,新冠疫情反覆,但港府开始逐步放开社交措施,解除酒吧、卡拉OK、party room等场所的营业时间限制。香港食肆和娱乐场所在周末也逐渐恢复往日的人山人海。
随着“0+3”的政策公布,不少香港市民也开始安排自己的旅行计划,可以说,香港开始逐步恢复疫情前的生活方式。然而,有一个习惯,是香港人在疫情期间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估计连香港人自己也没有发现,那就是网购。
其实早在2000年初,香港的网上消费就已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开展。虽然电子经济稳步增长,但碍于市场规模有限,加上网上支付和各类配套未能配合,发展速度低于预期。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在2004年的数据统计,在过去一年,市民有网上购物的比率为7%,到了2014年,升至23%。但相较英国的81%,美国的78%和内地的67%,香港的网上零售发展显得远远落后。
那为什么如此便利而且受欢迎的网购在香港一直不温不火,香港人对网购也似乎不太“感冒”呢?那是因为与内地相比,大小商场仍旧是香港零售业的主流。
在香港零售业高度发达以及地少人多的情况下,街上除了“五步一莎莎,十步一卓悦”外,屈臣氏、万宁等零售店星罗棋布,711便利店密度极高,不少港人也习惯于在实体零售店消费,再加上移动支付没有普及,香港也没有形成规模的网购平台,都限制了本土电商的发展。
根据消费者委员会在2017年的调查显示,香港不参与网购的原因有三个,30%的人担心个人资料泄露,22%害怕购买的商品与描述不符,15%的人认为没有网购的必要。
但一场“新冠”,却轻而易举地改变了香港人网购的这个习惯。
疫情刚开始蔓延的时候,香港的防疫物资非常紧缺,不少香港人都通过网购的方式,在各个国家的网购平台上搜罗防疫产品,比如亚马逊、eBay、日本乐天市场等等。但由于疫情原因,不少国家会扣留物资,有时候甚至会突然取消买家的订单。
△图片来源HKTE
这时,香港本地的网购平台,就看准时机,进入了市民的视线。不少平台开始不定期推出防疫物资供市民购买。根据新闻数据显示,香港HKTVmall (香港最大的网购平台之一)及屈臣氏app的下载量开始大幅度攀升。而HKTVmall的老板王维基则斥资20万美金购入口罩制造机,并且公布降低口罩销售价格,种种的行为让香港的网购平台越来越受到关注。
△HKTVmall口罩制造机广告
而除了抢购防疫物资,再加上香港政府当时严厉的社交措施,在疫情下,香港市民的出门意欲减弱。即使是上班工作,香港民众也是大多在家办公(work from home),避免外出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生活购物类app下载量开始大势兴起;另外,早前收到内地多个城市封城影响运输,客观上也促使了香港人从淘宝(没错,香港人也会淘宝)转向关注本地平台。
而疫情期间,政府发放的电子消费券(香港政府这个措施竟然获赞无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香港的电子支付发展。根据《头条日报》的报导,有7成受访商户表示,电子消费券有为他们带来额外营业额,部分更指营业额增长2倍或以上。
根据政府统计处出版的《主题性住户统计调查第73号报告书》,2000年,15岁以上过往一年的网购比率升至43.1%。全球智慧开店平台SHOPLINE在今年4月公布《2022香港开店白皮书》,显示在2021年全年香港网购顾客达到264万人,达全港人口三分之一。这些数据都显示,今年香港的电子商贸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网购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这个行业的就业,HKTVmall因为网购订单激增,因此招募了见习经理(Management Trainee),月薪一度达到港币32000,条件丰厚得让不少人蠢蠢欲动。
网购平台“士多”在今年3月公布,会连同5大工会,招聘超过100个职位,包括仓务员、跟车派货员、客户主任等等,月薪高达港币26000,希望帮助受疫情重创的从业员。
新冠疫情让香港的零售业大受打击,但所谓“有危就有机”,这也让不少中小企业看到了商机和转机。在发展电子商务上,香港仍然有不足,但其实发展潜力巨大。
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也会对香港流行的购物平台app产生兴趣,之后的推文小编会给大家详细解析,敬请期待吧!
▼▲▼▲▼▼▲▼▼▲▼▼▲▼▼▲▼▼▲▼▼▲▼▼▲▼
本期话题
你有在香港网购的经历吗?
部分参考文章
1.【网购商机】 港人最爱晚上浏览网购平台 O2O行销成未来大势 (HKET)
2. 调查显示全港三分一人有网购 消费券助七成多商户增生意 (头条日报)
3. 香港人变了!身处购物天堂却依赖起网购 (HKGSEO)
更多文章
最低工资涨了,香港人却开心不起来
香港身份证竟然也会失效?
--------------------------------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