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驱动成果巡礼】辽源:校企合作赋能产业发展

辽源广电新媒体 辽源之声 2022-04-29


2021年1月23日,吉林大学与吉林省各市(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委书记景俊海在签约仪式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优势,提升创新能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推进省校合作、校地合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激发吉林振兴发展内生动力。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景俊海书记的指示要求,辽源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要素向本地集聚,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创新平台化、项目化、产业化、服务化。截至目前,已建成7个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多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47户企业与23个科研单位合作建设科技项目62个。68项创新成果实现了产业化。“辽源之声”开设【创新驱动成果巡礼】专栏,带您走企业、进现场、看项目,盘点校企合作成果,了解科研项目进展,体会科技创新在助力企业发展、推动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巨大作用!


推动创新要素聚集,构建高效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联合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辽源市紧抓创新驱动战略,按照“五化”方式积极对接吉林大学,推动校地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即将发货的移动微生物检测车陈列在厂房内,工人们赶制订单,工程师们在叮嘱技术要求,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车间现场工人们正在对车架进行改装准备。

“对于企业来说,时间跟机遇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吉大一院科研组的支持,我们的移动微生物检测车可能没有办法这么快上市,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订单,更没有办法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工程师王凤艳道出了企业心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市场对各类抗疫装备需求猛增,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急国家之所急,积极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结合公司生产能力,研制生产出负压救护车参与省内抗疫救护。


在抗击武汉疫情过程中,进口的移动微生物检测车在疫情中贡献力量,这让汽车改装企业捕捉到了商机。


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技术部的工程师们迅速行动,研制生产移动微生物检测车成为了他们的攻坚目标。


设计人员正在根据图纸商讨施工方案。

王凤艳说:“当时我们把电脑搬回家,开始查资料、做构想、写方案,上报了我们的想法以后,市里各部门协调力量,带我们深入抗疫一线了解设备需求,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有着丰富改装车经验工程师们迅速制作出了第一稿方案,但是否可行还需要更多专业医疗方面的指导。


2020年6月1日,在省科技厅牵线搭桥下,辽源市政府带领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负责人专程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签约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系列移动检测车研发项目合作,启动开发移动微生物检测车。



车间里正在进行改装调试的移动微生物检测车。

2020年7月中旬,双方合作完成移动微生物检测车设计方案。


同年8月,第一代移动微生物检测车投放市场。


那一刻,工作人员的兴奋溢于言表。


从研发开始,辽源市汽车改装公司成立了研发项目组,一边研发一边生产,工作人员连续几天不回家成为常态。


“移动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始合作后,吉大一院的专家们多次来到企业指导,我们也去参观,方案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得到完善。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这才有了3个月研发改装成功的奇迹。”王凤艳郑重地说。



正在施工的移动微生物检测车其中一个舱室的内景。

微生物检测车的开发应用,进一步推进了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核酸进度,有效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企业的订单明显增加,已经生产的50余台车辆服务于吉林省、黑龙江、辽宁、新疆等抗疫一线。移动微生物检测车也成为了企业的销售重点,占总销量的一半。


一方是科研尖端,一方是市场终端。科研力量助推产业发展,让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辽源市校企合作成为了有力而生动的实践。目前,辽源市共有68项创新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预防电信诈骗

应急科普 | “寒潮”知多少?

【助力创城】创城,我们一起这样做


信息来源:彩练新闻

监 审:王 硕   王岩坤

编 辑:王南翔   于新悦

【未经辽源广播电视台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辽源之声”的一切内容用于商业性使用。转发本平台稿件需标注来源“辽源之声”。否则,辽源广播电视台将视为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