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大鸨凝聚了多少真爱?|《护鸟英雄传》连载二
雪地漫步的大鸨真美。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分享。
2014年2月河南长垣县,黄河绿色未来环境保护协会志愿者在雪地巡护期间,发现一只中毒的大鸨,虽然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后全力抢救,仍然没有保住大鸨的性命。 摄影/宋克明
在黄河滩区越冬的众多候鸟中,大鸨是极度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大鸨和它的栖息地,相当于保护所有候鸟。
每年秋天,“北国神鸟”大鸨都会从遥远的内蒙古迁徙到豫鲁交界的黄河滩区,在这里度过整个冬天。由于大鸨的声管退化,发不出响亮的叫声,加之体量较大,起飞和跑动速度都不快,让它们在面临盗猎时难以自救。
每年大鸨飞来的日子,也是长垣县护鸟团队最紧张、最辛苦的时候,有时候甚至会日夜连轴转。尤其在晚上,他们和当地的森林公安、林业部门一起到滩区巡护,打击违法盗猎分子。
长垣县有一点非常了得,就是一个县有两个民间环保组织,放眼全国,连很多城市都做不到。这两个民间环保组织分别是长垣县黄河绿色未来环境保护协会,由60后宋克明于2002年创办,以及2016年注册的长垣县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协会,由70后王永昌担任会长。
“老宋,头发都保护白了。”
宋克明,五十多岁,一头花白的卷发。由于常年在野外,他显得比真实年龄要沧桑。在创办黄河绿色未来环保协会之前,他是村长。
2002年,天然文岩渠因上游开厂,河水变成酱油色,发臭,水污染导致附近村民癌症高发。宋克明自费调研、奔走呼吁,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环保风暴",污染企业被关停,村里打了深水井,村民能喝上干净水。
2017年2月,宋克明站在天然文岩渠的桥上,发现桥下垃圾多。摄影/雁心
因为帮助治理天然文岩渠,大伙都说:“老宋做了好事,”当地村民和政府部门都对他有好感。这对他之后的护鸟很有帮助。宋克明在河南包括山东一带小有名气,有相当的影响力。
从长垣县去黄河滩区肯定要路过天然文岩渠,治理后,河水尚清,有人钓鱼,有人养螃蟹,还有人非法电鱼,有人架鸟网捕鸟。
宋克明通过当地水利局组织当地的养殖户培训,邀请北京林业大学的郭玉民教授、沈阳的鸟类专家周海翔来讲鸟类保护,分享经验。王永昌作为螃蟹养殖户参与了培训。之后他们建立微信群,经常发护鸟的信息,交流多起来,慢慢熏陶,组织起来护鸟。王永昌带着他的越野车加入夜间巡护队伍,成为骨干力量。
宋克明坦言:“夜间巡护志愿者很难得,要有保护候鸟的责任心,还要投入时间和金钱。夜间巡护不是一般人愿意做的。全国来说,也就我们夜间巡护,艰苦程度和危险系数比白天拆网行动要大。十年前,我们把鸟网基本拆完了,长垣很少看到鸟网。”
最开始那些年,为保护候鸟,宋克明晚上骑摩托车巡护,骑坏了两辆摩托车。黄河滩区寒风凛冽,冷空气灌入肺里,落下了气管炎的病根。他听医生说:“这个慢性病无法根治,得控制住,别变为肺气肿,或者哮喘,那就麻烦了。一旦得了肺气肿,压着心脏,这病就不能治了。”原先他不知道气管炎这么厉害,一发作,气管壁肿大,呼吸困难,走不了十步。一般靠喷药,扩张气管,帮助呼吸。
这两年,宋克明经过郑州一位老中医开药调理,身体好多了。至少感冒发作,气管炎不发作了。身体一有好转,老宋又外出巡护了。他的心总是牵挂着鸟儿。
2017年2月,宋克明在家中。女儿在墙壁上画了好些鸟儿。摄影/雁心
做对的事,得到的支持越多
宋克明不会开汽车,夜间巡护通常是他儿子宋阳开车,他坐副驾驶。这么多年,宋克明逐渐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老伴笑着说:他不为家里操心,都为鸟操心了。
一晚巡护要跑一百多公里,路不好走,耗油。以前护鸟都是自费。前年开始,让候鸟飞团队帮忙众筹巡护费,情况好些。去年99公益日参与众筹,随机配捐得少,一共筹到六七万元,到春节前基本用完了。因为九月九到春节是最忙最累的时候,基本上每天巡护,没停过。夜间巡护团队五六人,钱不顶用。
宋克明是长垣县政协委员,长垣县纠风办督察员。因为护鸟,遇到一些小冲突,这两个身份挺管用。宋克明跟当地林业局、森林公安等政府部门打交道十多年,关系还不错,近些年反盗猎行动,官方与民间配合挺紧密。总的来说,情况越来越好。
近年来,宋克明的主要精力在建设大鸨保护网络,覆盖黄河中下游,包括郑州、兰考、封丘等地。通过组织培训发展志愿者,与当地志愿者联合巡护,逐步带动。鼓励志愿者写巡护日志,建立自己的公众号。
十几年不懈的努力,只因不忍看到生灵灭绝。
下期预告:
王永昌,永远心随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