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第一善人余下了什么?探访无锡浮舟余氏宗祠

雁心 燕然有信
2024-08-23


最近在攻读这本善书《得一录》,作者是晚清江南第一善人余治先生。


最令我敬佩的是,余先生出身寒门,没有名门望族的财富地位,靠着才华和创新,立德立言,成为当时整个江南慈善家群体的灵魂人物。他的弟子李金镛、经元善等继承善志,皆成就一番慈善伟业,令后世景仰。时至今日,在江南地区的慈善和历史研究领域,余治先生始终是绕不开的丰碑式的人物。


作为在无锡工作的公益人,我对出生在无锡的大善人余治先生充满好奇和兴趣,希望从他的人生和著作中汲取公益慈善的养分,分享给更多人。


在这个秋风飒飒的周末,和两位无锡伙伴一起探访余治先生出生地惠山区的浮舟村,参观原址复建的余氏宗祠,收获良多。




浮舟余氏祠堂位于前洲路和桐前路的交界处,若不是祠堂前方修路,我们就走过了,掉头一看就在眼前,三个人都乐了。这座由余氏族人众筹,历时四年多,耗资250多万修建的祠堂,于2016年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房屋大都被拆掉,据说要建工厂。祠堂幸好有市文保单位作为护身符。


两位健朗的老人接待了我们,后得知他们年过七旬,老家是安徽的,而余姓的始祖是合肥人,这也是渊源。据他们介绍,每年清明祠堂都会举办大的祭祖活动,初一可以来这里免费吃面,阴历11月19日(大约冬至)在余治先生的诞辰举办纪念活动。这些时候人比较多,平常没什么人来。同行的无锡伙伴回应,身边很多无锡人都不知道余治。看来需要多多宣传。



余治先生被供奉在东厅,手臂搭了一块毛巾,我们好奇地问老人,这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回答是这里潮湿,要经常擦。不觉一乐。余先生不会介意,借他手臂一用。


东厅四壁悬挂跟余治先生有关诗词、文章。著有《中国善堂善会史研究》的日本学者夫马进、南京大学万朝林教授、苏州大学王卫平教授、江南大学蒋明宏教授等都来过这里。学术界对余治先生高度认可。



来祠堂,当然要看族谱。余治,字翼廷,号莲村,门人私谥“孝惠”。余孝惠先生年谱有20来页,较为详尽。他的生平在这篇文章写过一些:《他出身寒门,却是江南望族富绅朋友圈的核心人物;他放弃科举考试,反因行善加封五品官》。


来之前做过一些准备,也想找到余治先生的后人做访谈。听老人说,他没有子嗣传到今天,甚是遗憾。考虑到老人的年纪和口音,这次没有做访谈。跟老人说好冬至再过来,到时跟宗祠管理委员会的人聊聊。


后续想深入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余治先生为什么如此奋力行善(动机)?另一个是余治先生在《得一录》留下的慈善经验对当今公益界有什么价值和启示?


正厅供奉着余氏祖先。

古物


老物件

老人在祠堂边种了花生。

祠堂侧面,因草木充满生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燕然有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