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一起吃了400多顿饭后,我们决定去乡下生活

慈姑 燕然有信
2024-08-23



2018年第一天我在纸上郑重写下出嫁的心愿,感谢老天眷顾,愿望即将实现。

二月初,我俩第一次见面在长沙岳麓书院。早在2016年夏天我们因环保益卖会结缘,成为微信好友,直到见面后互生好感,走到一起。

这一年我俩在一起吃了四五百顿饭,大多数时候是自己买菜做饭,以素淡为主。虽是两个湖南人,都不怎么吃辣,喜欢食物原本的滋味。能吃到一块儿,吃得开心满足,是我们在一起的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要长久在一起的重要原因。

遇到他之前,我并非巧手厨娘,对食物和下厨没多大热情。打小我就把时间都给了书,家中有厨艺高超的妈妈和妹妹掌勺,我是那种偶尔进厨房想帮忙被赶出的吃货。工作以后自己摸索着做饭,煮粥、下面条,偶尔也煲汤,味道自认为蛮好,哈哈。认识他以后,在厨房待的时间变多了,做饭更有动力了。因为他每次都吃光,我也有了更多信心。对了,他也会做饭,属于初级水平,嘿嘿。经过近一年的用心练习,我的厨艺长进不少,还得到两位父亲的认可。


年末回顾一下我俩好好吃过的饭。因为认真对待的每一顿饭,滋养着我们的生命,疗愈了我们的身心。爱在一饭一蔬、一粥一汤中升温,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成长。好好吃饭很重要,我们这样做了很受益,希望分享给更多人。

因为我的工作是传统公益研究,可自由安排时间,不必坐班,所以能做到一天三顿在家做饭。最近两三个月我喜欢自己动手做面食,他也是爱吃面的主儿,于是揉面的力气活多半交给他,晚饭后正好运动一下。烤面包继煎饼后成为我们早点的新宠,馒头、包子常轮着做,调理肠胃补虚的小面汤时常有做。

晚上如无意外都是下面条吃,这几天吃到他手擀的发酵面条,带芝麻的,入口香软,真是好吃。我俩决定以后尽量不买外面的面条了,自己发面做。不怕麻烦,自己动手,这样的生活更健康、踏实。


接着说早餐吧,除了面点,客串的早点有玉米、红薯,都是蒸着吃。有段时间我们在无锡,青团是我们喜欢吃的外购早点,艾草汁染的碧绿糯米团裹着细腻的红豆沙,清香柔软微甜,回想起来咽了一下口水。

自熬的杂粮粥是早餐的重头戏。熬粥的食材大都是我在姚社长、沃土工坊、素食星球购买的有机粗粮、豆类和坚果等,有一部分是爸妈从乡下亲友收来的。厨房常备三到五种豆子:红豆、黑豆、绿豆、红豆、黄豆、白芸豆、红扁豆等,还有几种谷物:糙米、紫糯米、白糯米、小米、薏米、藜麦等,常搭配的坚果有花生、枸杞、核桃、红枣、莲子等。这是近两年来我在食物上最舍得投入的部分,肉食、零食的钱省下来了嘛。


杂粮粥我是这样熬的:前一晚配好食材,豆、米、坚果各两三种,不同季节混搭不一样,浸泡三四个小时,用电饭煲预约煮粥三小时,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有香浓的粥喝了,两碗下肚,活力满格。

对了,烫一盘青菜,加一点腌制的酸菜,也是早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俩通常一起准备早餐,大概半小时搞定,美好的一天从此开始。



早饭后,提篮买菜,必买的是当季的叶子菜,我偏爱深色的蔬菜。豆制品几乎每天吃,我俩都爱豆腐,记得以前在无锡经常去一家现做的豆腐坊买,干净,种类多,嫩豆腐、白干、卤干、干丝、千张、百叶等,可以换着花样吃,买豆腐自带一个大的搪瓷碗装。他家的豆浆也特好喝,我会特地带杯子去,两元一杯,醇浓有点黏口。现在长沙,暂时没有找到这样的豆腐店,新鲜的豆腐吃得少了,会买好的腐竹、豆腐皮。


目前我们没吃有机蔬菜,没有合适的购买渠道,价格偏贵。我们尽量选当地的、小农的菜,不挑那些整齐好看的菜。社区菜店有一些生态农庄寄售的菜,品种不多,味道还不错,价格也能接受。菌菇、木耳、海带、紫菜等山珍海味备一些有机的在厨房,黄豆酱、腐乳、香菇酱等也是家中常备。

我们都喜欢吃干净、简单无添加的食物,以蔬菜、豆制品为主,偶尔搭配爸妈寄来的乡下鱼干和鸡蛋。我们做菜多是蒸煮的方式,没有油烟。常吃的是家里的茶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煮熟了放,有段时间是吃无碘的竹盐。少盐少油也是我俩的共识。午餐一锅炖或两三盘菜,三五种颜色,五六种食材。冬天煮汤多一些,最近大爱芋头萝卜豆汤。


如果中午剩下汤,晚餐下面条就用上了,一点不浪费。光盘是常态,两个人的饭量好掌握。做饭菜也不麻烦,午饭用一个小时或更少,晚饭用一刻钟左右。饭后我们轮流洗碗,收拾厨房,有时聊会天,吃饭的时候我们很少说话。

对了,还有个重要的环节是把菜叶等厨余放到堆肥桶里,到现在是第三桶了,堆肥用于阳台种菜。他把储物箱底部打孔,铺上土、堆肥和枯叶,一层又一层,按照厚土栽培来。现在种着胡萝卜,百香果发芽了是惊喜。

就这样一顿一顿,一天一天,好好吃饭,我们沉入生活,安心喜悦。 


好的食物是一把钥匙,开启幸福的生活,解开欲望之网,让我们明了什么是真正需要的,什么是虚妄的欲望。

好的食物是一剂良药,治愈身体和心灵,让我们温柔相待,与自然友善相处。

好的食物是天、地、人的联结,它们应天时地利人和而生长,进入人的身体必然是有益于人的健康。这世界不缺少食物,缺少的是对食物的觉知。当我们能在食物中感知日月的能量,感谢万物的滋养,就能体会到天人合一,活出幸福的本真。

近一年的时间,这些好的食物带着爱和能量让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气质到性情。脸庞变洁净,身体更轻盈,整个人从容柔和了许多,更愿意倾听、接纳不同的声音,和家人更亲近了。冬至回家,小侄子们喜欢和我在一起,这让我好开心。而他一直都很受小朋友欢迎。对他来说,好消息是体重略有增加,体质变好。

我们都是好的食物的受益者,愿意用更多时间亲近自然和土地。我们决定2019年回到乡下生活,种稻子种豆子,种菜种花,亲手劳作,分享有余。按需自制,减少消费,减少对金钱的依赖。这是我们主动的选择,是我们想要的活法,顺应自然和内心的活法,充满爱和自由的活法。我们想用饱含真诚、干净的良食和文字养活自己,联结世界。我们想探索一条青年回归乡村的路,也是回归本性的路。

我们计划先以五年为期,创造可持续的、简朴的、美的乡村生活,实现几个小目标:一家人健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生态食物上实现90%的自给自足;成为自然农耕、朴门农艺、食农教育的实践者;写一本乡居生活的书,含乡下育儿。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乡村公益。


2019年1月我将到泰国清迈参加自然建筑的女性工作坊,他将拜访国内做自然建筑的任卫中、波波等老师。春节后,我们将在长沙湘江边盖一所自然建筑,包含带土灶和面包窑的大厨房,树下的餐桌,童年的院子,还有两三间客房,留给家人和志同道合、远道而来的好友。

欢迎对食物、土地、农业有共识的伙伴加入我们的乡居探索,共建共享。

 

关于我们:

两个80后湖南人,小时候都在农村生活过,都很喜欢在农村度过的童年,都是农业大学毕业的,长期关注生态农业。我们都当过较长时间的志愿者,都在公益组织工作过。我们都不是独生子女,和家人的关系都挺好的。我们都喜欢老物件、二手物品,喜欢手工,喜欢树木,喜欢走路。我们都爱书,现有几百本书是我们断舍离后留下的。我们的物质欲望都不高,看起来显年轻,哈哈。我们有这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我们如何相处,如何做出下乡的决定,留待下回分解。 


最后,推荐令我振奋的记录片《明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燕然有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