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意外?​!哈佛和MIT几世“互黑”,这次却因力挺国际生而在一起了

藤门君 藤门海外 2022-09-29


 


大学的江湖总流传着武林高手的一些传说。
 
中国清华和北大一街之隔,彼此相互不服对外却惺惺相惜;

英国牛津剑桥互怼了上百年,谁是英国最棒的大学仍不分伯仲;

而在美国,哈佛和MIT“互黑”几百年,恩怨情仇无数,不知擦出过多少“火花”。
 
然而,谁能想到,由于一个“意外”政令,这对老冤家却突然携手,在两所学校共同所在地的马萨诸塞州地区法院对ICE以及其上司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起共同诉讼!
 
两所大学诉称,政府突然改变签证政策违反了联邦法律和公共利益,为保护国际学生,请求法庭阻止新政策实行。
 
对于不熟悉美国大学历史的人来说,或许读不出这一事件背后的“味道”。这就如同我们常说的“搁置争议、一致对外”,突然之间,两所“互黑”数百年的名校,竟然因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了一起,而共同的“敌人”,竟然是美国政府!
 

哈佛和MIT:百年“互黑”,相爱相杀


 
借此时机,我们先来回忆回忆哈佛和MIT的恩怨情仇,相爱相杀。


1

第一回合:嘴炮大战


众所周知,如同中国的北大清华一样,哈佛和MIT作为美国两所顶尖高校,分别以文理学科和工科技术领先而各有所长。

 

MIT的校刊曾经刊登过一幅漫画:画里哈佛和MIT正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问MIT选手:“地球的半径是多少?”MIT当即回答:“6367km。”主持人又问哈佛一方:“1+2 等于多少?”哈佛学生抓耳挠腮,然后愤怒大叫:“为什么给我们的题目需要运算?这不公平!”



受到如此侮辱,哈佛学生自然要怼回去。某一天,哈佛洗手间墙壁上出现一句涂鸦:“What does M.I.T. stand for?”下面是煞有介事的回答:“Monkeys In Training!”不得不说语言游戏哈佛果然玩得老辣。

 


2

第二回合:MIT的哈佛桥



波士顿的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上有许多座桥,而紧邻MIT的一座居然叫“哈佛桥”,始建于1891年,是MIT学生从学校前往波士顿的必经之路。
 


因为这座桥的名称,据称老MIT人还曾闹上法庭,要求市政府重新命名这座桥。而哈佛据理力争,傲娇地表示,“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的历史比美国还要长,自然是MIT不可比拟的,于是,MIT的诉求灰溜溜败北。


 

但是MIT拿出了“看家本领”,一向擅长工程的MIT工程师分析了哈佛桥的结构,认为这个桥不够稳固,如此糟糕的设计正好配哈佛之名。

 

市政府当然是不以为意,哈佛也以为一定是MIT嘴硬不肯认输,谁料到桥建成后的第5年,由于交通量剧增,它真的华丽丽地垮了……



后来桥梁原址重建之后,也并没有更名为“MIT”桥,不死心的MIT人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收复”大桥。1958年,一个叫 Oliver Smoot 的MIT 学生叫上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身体测量大桥的精确长度,留下了一个个“身体度量衡”。从此,MIT学生名字的度量衡和成为了哈佛桥的景观,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MIT的学生每学期上桥将他们当年留下的记号重刷油漆,目的就是要让哈佛桥上的 MIT 痕迹鲜艳常新。



 

3

第三回合:哈佛耶鲁球赛,却成了MIT“主场”

 


体育在美国大学很受重视,当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橄榄球水平不高,这成了哈佛学生的笑柄。哈佛每年都要和耶鲁大学举行对抗赛。

 

1982年,耶鲁与哈佛大学的橄榄球赛在哈佛主场举行,有3万多人观赛。在中场休息之际,突然一声爆炸,只见球场正中央裂开一个大洞,升起一颗气球,上面竟写着代表麻省理工学院的“MIT”三个大字母。

 


原来,在足球赛开始的前一夜,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趁着夜色潜入哈佛大学的足球场,利用自己工程的深厚功底,安装上了巧妙的装置,成功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抢走了风头。当天《波士顿环球报》的新闻是这么写的:”今天这场比赛的胜利者既不是哈佛也不是耶鲁,而是麻省理工。”

 


此后,哈佛和耶鲁每次的橄榄球赛似乎都成了哈佛人的噩梦。2006 年的比赛中,哈佛在体育馆里的校徽被 MIT 学生改掉校训“ Veritas真理”,换成了“Huge Ego自以为是”。2000年,MIT 还在哈佛和耶鲁的球赛中发射了一支小火箭,在球场上空喷射出 MIT 字样的烟花。

 

数百年来,哈佛和MIT的“明争暗斗”也成为了美国名校的趣闻,表面上看风起云涌,骨子里却是英雄相惜。

 
 

互黑可以,但我们决不可以丢“人”


 

这不,2020年7月6日,美国移民局对国际学生签证新规一出,哈佛和MIT校长立马发表公开信表示反对,在对国际人才的珍惜上,作为教育者观点和立场那是出奇的一致。

 


哈佛校长劳伦斯·巴考(Lawrence Bacow)公开表示:“我们不会袖手旁边,我们要为他们挺身而出。”

 

而MIT校长拉斐尔(L.Rafael Reif)也在公开信中表示:“麻省理工学院的优势在于其人才——无论来自何方。”

 

两天不到,两所顶级世界名校就迅速达成一致,走到一起,拟定了一份20多页的诉讼文书,共同将美国政府告上法庭。

 

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带头大哥”,两所高校的团结和行动无疑会起到示范效应,法律诉讼的结果现在虽然无法预知,可能也会经历漫长的程序,但无疑已经引起了蝴蝶效应。美国几十所高校已经相继发声,纷纷抗议谴责对国际生签证的不合理政策。

 

特朗普毫不掩饰其目的,利用搞签证逼大学重启校园,根本上还是希望经济重启,为今年大选做好准备。但目前来看,这张牌似乎并不怎么好使。

 

本来,超过90%的高校此前都已经制定了重启方案,或许特朗普也没有想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签证新规,却引发了高校抗议的蝴蝶效应。高校本来也“没朋友”的他,这次大选,还会赢吗?

 

 

2020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意外转折与事物发展进程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是刚刚结束的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

 

是的,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就像2020年元旦你还在制定着全年的工作计划,憧憬着今年的海外假期。而疫情说来就来,突然整个世界都变了。

 

就像哈佛和MIT几百年来都欢喜冤家,或许MIT的“捣蛋鬼”还在密谋着下一场哈佛的橄榄球赛。


而签证新规出台,突然二者就“调转枪口,一致对外。”

 

意外的转折会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吗?会的!这一届毕业生从来没想过,过个年就再也回不去校园。

 


但无论是东方、西方;不管是哈佛,还是MIT;也不分种族还是国籍,因为我们有一些人类共同珍视的东西,人类发展前行的方向并不会根本改变。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每一个高等教育从业者秉持的共同价值。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志同道合者最终并肩,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化解。

 

我们相信:开学可能会延迟,授课可能会不同,但教育终将按照合理的节奏,遵循教育者的意愿,回归校园。

 
 

推荐阅读

美国国务院:请用大号加粗字体表明我们继续欢迎中国留学生

心里有底的留学生,“低谷入场”却赢得十年领先

“云毕业“创意百出,这一届毕业生才是真正的”C位“



点击【阅读原文】制定专属留学规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