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贫攻坚战区行】一条索道,牵引2081户精准贫困户走上脱贫之路!

2017-04-12 黔西南日报 贵州省妇联


文/图 黔西南日报记者 邓伯祥 实习记者 刘朝富

一道道风景——

  这条索道,长约600米,从险峻的老鹰山垭口牵引到山脚老熊湾,是进入兴农养殖场的唯一通道。山上,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正含笑怒放;山顶,张玉会去年10月1日升起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些,成为外界人们眼中的一道道美丽风景。


一段段记忆——

  这条索道,当然也通向山外。就是通过这条索道,2012年至今,张玉会的一只只“金谷黄”土鸡销往山外广阔的市场;就是通过这条索道,牵引着张玉会辐射带动的2081户精准贫困户的脱贫之路。这些,成为她内心深处一段段美好记忆。


鸡苗送到百姓家


  翻过老鹰山垭口,张玉会的鸡苗就可以通过索道运下山了。

  4月7日,兴农养殖场要把5200羽鸡苗运到贞丰县鲁贡镇毛闷、坡扒两个村。凌晨4点,张玉会就起床了。“一个箱子装50羽鸡苗。”她向工人吩咐道。大家把鸡苗装好,用三轮车一趟趟运到老鹰山垭口,准备再用索道运下山。


4月7日,张玉会(右一)在老鹰山垭口,用索道把鸡苗运下山。


  当我们从贞丰县城连夜赶到老熊湾索道时,时针指向6点,天刚露出“鱼肚白”。

  “大家抓紧点,趁天气凉快,把鸡苗运下来,王站长已经开始催我了!”张玉会挂断鲁贡镇扶贫工作站站长王发伟的电话,又拨通索道另一头——老鹰山垭口上工人的电话,冲着对方喊。

  一箱箱鸡苗,源源不断地通过索道运下山……


张玉会站在山腰,叫工人抓紧运苗


  抵达毛闷村村委会办公楼前,已是上午11点。王发伟和驻村干部李敏已等候多时。他们在楼前摆放了一张桌子,让老百姓签收鸡苗。

  “王建礼,王建礼来没有?赶紧领苗!”

  “好嘞好嘞!”王发伟话音刚落,68岁的精准贫困户王建礼急忙应声,从人群中走出来,签字、摁手印,搬走了他家的4箱共200羽鸡苗。


韦安德签字、摁手印,鸡苗领到手

鲁贡镇坡扒村精准贫困户武忠英(右二)等人领鸡苗


   “这些鸡苗已经有半斤重了,长得快,长大了不要宰吃了哈,要卖出去赚钱用,搞循环养殖。”张玉会语重心长地对王建礼说。

  毛闷村八组的精准贫困户韦安德,头戴一顶草帽,开来了一辆三轮车,当他把鸡苗领到手,张玉会对他进行养殖技术辅导:“运回去喂点水,圈养一星期后才能放养……”

  当天下午2点前,毛闷村9户、坡扒村17户精准贫困户,每家领到了200羽鸡苗。


索道上的七年坚守



  这是一处绝地,叫小农卜柴,也是一个山窝窝,地处贞丰县珉谷街道与白层镇的交界处,四面环山,远离村庄,满山是石头和石缝里的灌木杂草。石旮旯里,一只只“金谷黄”鸡或嬉戏,或觅食,在山间自在生长。看到主人来了,这些鸡便争先恐后地赶来围着要吃的。张玉会舀起混合了米糠和豆粕的鸡食一撒,它们便欢快地争抢起来,寂静的山野因这些土鸡充满了灵气,充满了勃勃生机。

  而此刻,张玉会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贫困和创业的艰辛,脸上荡漾着笑意,如那山上的野花一般。


张玉会在兴农养殖场喂鸡


  1993年,张玉会小学刚毕业,随外出务工的大潮,到浙江永嘉县一家塑料加工厂,开始了打工生涯。1999年,纯朴善良的她邂逅了一段好姻缘,认识了浙江籍丈夫李细友,婚后在当地开了一家具有二级资质的汽车修理厂,随着修理厂的规模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好,她的思乡情结也越来越浓,改变家乡面貌,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也如星星之火般在心中燎原。

  “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总是在家乡系着,浙江虽好,但我的根在坝桥,这里有我发展的土壤,我走出去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来创业!”2009年春节,张玉会回到贞丰县白层镇坝桥村三家寨组探亲,她找到村支书杜朝光,杜支书也动员她回乡创业。经过一段时期的考察,当年夏天,她与村委会达成协议,承包600多亩荒山发展养鸡,承包期30年,开始了她的追梦之路。


从兴农养殖场将鸡苗拉至索道的路并不好走


  之所以选择深山中的小农卜柴作为创业之地,是因为这里远离工业、远离城镇,没有任何污染。但是由于地处偏僻且险要,创业之初的艰辛只有她最清楚:不通电,不通路,水源奇缺。荒草丛生的养殖场地,是她和家人弯腰驼背用镰刀一刀刀砍出来的;住的地方是半山腰的一个小山洞;建筑材料最初是靠人力背运,路根本就不能称为路,从山脚爬到老鹰山垭口,回望山下全是悬崖峭壁,一包水泥的运输费用16元,相当于购买的成本;水是从1.5公里外引过来的。创建养殖场所遇到的困难和资金投入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后来,丈夫李细友转让了汽车修理厂,追随张玉会来到养殖场和她共同创业。他利用自己的技术,投入5万多元,用4条钢丝绳、两组滑轮、1个载物载人的简易铁箱,在悬崖峭壁上架起了索道,连通了老鹰山垭口到山下老熊湾约400多米的直线距离。


4条钢丝绳、两组滑轮、1个载物载人的简易铁箱,这条运货索道张玉会一用就是7年。


  乘坐索道上下山,耳边是滑轮和钢丝索摩擦发出的让人心颤的声响,距离地面的最高处,有百来米,脚下怪石嶙峋,“摔下去小命都捡不回来”,危险可想而知。但是,正是这条索道,成为张玉会征服大山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正是这条索道,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牵引;正是这条索道,她在事业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一晃,就是7年。


一种责任和使命


领到鸡苗的农户笑逐颜开


  7年里,张玉会每次从养殖场出发,翻越垭口,再乘坐9分钟的索道,穿过云雾、踏过雨雪,年复一年,来来回回,就这样经历着,用对善良、对创业的坚守,用共产党员的信念,和村民们走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

  2016年3月,张玉会与白层镇坝桥村的21户精准扶贫户签订了资金变股金的协议。

  这内村村民向忠仁,一个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娃娃,2016年3月,他来到兴农养殖场做临时工,3个月后,张玉会送了100羽鸡苗给他回家饲养……

  小屯镇纳秧村晒山组黄元萍,与丈夫邝家仁养育了3个子女。2005年12月的一天,黄家湾煤矿塌方,正在井下作业的邝家仁脊椎骨折,半身瘫痪。黄元萍既要抚养孩子,又要赡养双方的老人,原本幸福的家庭步入了艰难的境地。2016年5月,张玉会来到黄元萍家,被这个自强自立的女人深深感动,次月,她带来500羽“金谷黄”鸡苗,免费赠送给黄元萍家喂养。当年12月,张玉会按市场价回收了300只,黄元萍家仅此就收入1.8万元。张玉会的精准帮扶,就像一阵及时雨,帮助黄元萍家渡过了难关。

  “鲁贡镇鲁贡村的陈远刚,在外务工,他妈妈去年初喂养300羽鸡苗,成活率在80%以上,6个月后纯收入3000块钱。加上其他收入,去年他家已经脱贫。”鲁贡镇扶贫工作站站长王发伟说,在鲁贡,精准贫困户养鸡脱贫的人家占10%左右。

  据介绍,2015年,张玉会成立了贞丰县老鹰山特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地方政府的扶贫项目,以滚动发展的方式,去年向附近的800户精准贫困户发放了8.6万羽鸡苗,辐射带动贞丰县白层、连环、鲁容、珉谷、沙坪等7个乡镇(街道)的精准贫困户养殖“金谷黄”鸡。

  为了有效地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父老乡亲脱贫,张玉会还创新扶贫模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得到政府发放的鸡苗,以寄养的方式入股到兴农养殖场,养殖场每年可为贫困户提供现金分红,而贫困户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去年,1281户农民把27万羽鸡苗寄养在兴农养殖场,年底分红10万元,还将分2年,实现收入倍增。

  如今,投资450万元的兴农养殖场有了一定规模:开荒600多亩,建起了三间两层的住房,修建大小水池共3座,安装80千伏变压器1台,建成鸡舍800平方米,育雏室60平方米,场内公路700多米,年出栏10万只商品鸡、15万羽脱温雏鸡,年产值可达600万元,并解决了10多位村民的长期就业问题。

  如今,兴农养殖场先后被黔西南州委树立为“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被黔西南农信系统授予“爱岗敬业教育基地”,被贞丰县授予“巾帼创新示范基地”“青年创业带富工程示范基地”,张玉会本人也荣获贞丰县青年创业致富先进个人等称号,当选为贞丰县人大代表。

  “只有把养殖场做大了,才能产生规模效应,才能帮助更多的贫困农户。”张玉会告诉记者,今年,她将发放8万羽鸡苗给654户精准贫困户自养。

  对张玉会来说,索道已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养鸡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佳佳 漫漫 潇潇 松松

本期审稿:然然

值班总编:邓伯祥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国黔西南

APP:掌上黔西南

数字报:http://www.qxnrb.com

官网:http://www.zgqxn.com

邮箱:zgqxnw@163.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