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贫攻坚,毕节妇女身先士卒——聚焦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巾帼脱贫行动”

2017-04-20 贵州省妇联

“太阳正晒,休息一会儿再干。”“没事的,都戴着草帽,晒不着。”“那就辛苦大家了,我们一起加油干、多挣钱!”在全国巾帼示范基地——贵州暑仲河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晓莉与正在除草的农户交谈着。


贵州暑仲河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用牡丹基地,由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寨乐镇返乡农民工李晓莉于2015年10月创建。至今,该公司在纳雍县寨乐镇种植油用牡丹500亩,并套种了芍药和脆红李,带动了寨乐镇大寨、平桥、新发3个村5500名群众(精准扶贫户389户、1554人,建档立卡贫困妇女380人)种植油用牡丹2600亩。


“截至2016年末,毕节市还有贫困妇女425068人,她们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可落下的一部分。”贵州省毕节市妇联副主席黄文碧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说,在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妇女不仅是需要脱贫的一个重要群体,而且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基地:助力脱贫一批


“你看,我的这些新苗长得多好!它还能保持水土呢!”李晓莉一边向记者介绍基地情况,一边指着地里已经长出新芽的牡丹说道。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是毕节试验区的主题。李晓莉的油用牡丹基地不仅带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而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油用牡丹是国家林业局选定的生态保护树种,其根系发达,能深达地下5米左右。据监测数据显示,种植油用牡丹的地块比荒山荒地每年每亩能减少土壤流失0.8立方米左右,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



“以前我种包谷,每年能收2000公斤,每公斤卖1.5元,一年才3000元,但是我流转土地给李姐,加上工资差不多上万元了。”寨乐镇平桥村农户龚世举喜笑颜开地说。


2016年9月,李晓莉又将基地扩展到玉龙坝镇,在玉龙坝镇种植油用牡丹500亩,覆盖精准扶贫户50户、130多人。预计以后每年基地管理费用50万元,可以解决在家劳动力50人就业(根据油用牡丹生长特性,用工时间长达30年),每人每年可增加劳动纯收入1万元。


“在我们这里务工的主要是精准扶贫户和土地流转户,大部分为农村妇女,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没法出去打工。”李晓莉介绍道,“我当初就是想实实在在干一点事,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社会效益。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


“放不开了,必须坚持下去!”大方县赛时代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负责人熊绍艳也是这么说的。


大方县赛时代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大方县猫场镇碧脚村,刚获得“贵州省巾帼示范基地”称号。合作社的主要经营范围是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经济林木种植及产品加工、销售,果蔬种植、销售,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种子培育、销售。


“赛时代是我们穷人的合作社,熊姐更是我们全村妇女的贴心人。”外来媳妇李艳这样说。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农户110户,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30户、贫困人口136人(女性贫困人口85人)。


“家里的包谷、豆子比外面好吃多了!”打工回来后就在合作社务工的彭国美笑着说,“反正都是为了吃饱穿暖,回来可以帮着带孙子。”


为了产业化发展,带动更多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熊绍艳不断学习、探索,终于找到了新路子。2015年7月,赛时代建起了肉牛养殖基地,利用中药材的茎叶和药地里的杂草饲养肉牛,产出的牛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养殖场带动了18户农户参与肉牛养殖(6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同时吸纳了3名农村贫困妇女长期就业;2016年,赛时代又建起了中华蜂养殖场,农户用入股的形式参与进来,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指导,除了每年的分红外,3年后这些蜂箱完全属于农户。目前,共有中华蜂210箱,带动贫困农户21户、58人(女性30人)。


看着赛时代的事业风风火火,许多农户也想自立自强,一展拳脚。“我很高兴他们能这样想,光在我的基地上务工是不行的,我一直鼓励他们参与进来,这才是真正的致富路。”熊绍艳表示。


赛时代走向常态化之后,一直不遗余力地帮助农户,不仅提供就业岗位,而且积极教给他们技术,尽量让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种植养殖适用技术。2013年,对98人进行太子参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培训;2014年,对122人进行天麻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培训;2015年,对160人进行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培训。


大方县猫场镇碧脚村的朱艳就是一个受益者。2010年,朱艳来到赛时代务工,不仅赚到了钱,而且学到了技术、学会了管理。在与熊绍艳商量之后,朱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种中药材、建养猪场,日子越过越好。


“我看着父老乡亲们一个个脱离贫困,再累也舍不得撂下这个担子。”今年被选为村妇联主席,熊绍艳更繁忙了,但她却忙得那么满足。她说:“不能让跟着我的这些妇女同胞失去平台,我要发展壮大产业,结束她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打工生涯,让社员和农户的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进入市场、占稳市场,让她们富起来。”


纳雍县有油用牡丹基地,大方县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在美丽的百里杜鹃,也有一片绵延5453亩的花圃基地,种植着美国紫薇、大马士革玫瑰等。


该基地由贵州华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种植,是一家集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开发、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普教育、高山花卉种子种苗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4月正是基地的田间管理季节,只见一群群妇女同胞正在地里锄草。“我们都是流转土地给基地后又来这里上班的。”家住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管理区启化村的李家秀告诉记者。该基地土地流转涉及4个村9个组600余户农户,平均每亩地每年获得500元的土地流转费,3年一递增,而且优先聘用土地流转了的农户,保证他们的就业。


“我们吸纳土地流转农户在园区务工,解决300多人的就业,其中妇女超过200人。” 基地负责人吴祖仙告诉记者,自园区开始建设至园区建设完成,约需要15万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按60元计算,可为村民带来超过900万元的务工收入。


在基地,餐厅、酒店等配套设施相继建立起来。据了解,该公司计划以温泉度假酒店、生态阳光餐厅、山顶梯台观光、山地野营体验、农场信息化服务平台等为主,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随之而来的是园区工作岗位的增加,女性工作者是园区发展的中坚力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吸纳更多的女性工作者在园区工作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部分,公司一直重视对妇女用工的培训。


自公司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园区周边40余名村民(妇女30人)参观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方向;邀请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到园区考察并向220余名村民(妇女180人)讲解种植技术;邀请“三农”专家刘书亮老师到园区考察并向200余名村民(妇女140人)讲解种植技术及国家相关农业政策。


“技多不压身。对她们进行培训,不仅保证园区基地的用工,更增加了农户的技能,让他们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吴祖仙说。



产业:助力脱贫一批


产业发展是脱贫之本、富民之基,抓好了产业发展,就抓住了扶贫工作的关键。


“用产业带领农民脱贫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贵州省黔西县绿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家兴这样认为。走进车间,墙上是大大的3行字:“争做一流员工,共造一流产品,同创一流企业。”该公司是一家集刺梨基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目前已在黔西县建立刺梨种植基地5000余亩、刺梨苗圃20余亩。



公司的加工厂有固定员工38人,其中女性26人;刺梨种植基地有固定人员120人,其中女性88人;刺梨种植基地带动了4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刺梨,户均年增收近2万元。


公司产业化的发展为当地解决社会劳动力的就业。


“在这里我一年的工资有3万多元,比在福建打工的时候还多。”黔西县洪水镇的龚清艳笑眯眯地说道。龚清艳在公司已经工作了6年,她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准备一直在这里干下去。“现在国家政策太好了,小孩子读书不用花钱,在自己家里吃的都可以自己种,所以赚的钱大部分都能存起来。”龚清艳的声音里带着喜悦。


“我每年能有近5万元的收入。”下岗工人杨兴利兴奋地说。杨兴利从水泥厂下岗之后就来到这里务工,已经有十多年了,所以工资相对较高。“你不知道,下岗的时候多难过,幸好能有这份工作。”杨兴利的话语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可以再就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根据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规划,该公司积极配合黔西县政府在2015年至2020年种植刺梨5万亩的实施计划。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带动6000户农户种植刺梨增收致富,解决农民工就业1.2万人,加工厂还可向社会提供30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


2015年,该公司获得了“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这与公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不开。该公司本着“创建绿原品牌,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广泛开展各种妇女创业就业活动,积极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妇女就业提供有利的平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推进黔西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让我压力倍增,我想做更多的事,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才不愧对这一荣誉!”邓家兴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通过考察,邓家兴发现在黔西县定新乡的刺梨种植基地里可以套种南瓜。想到就去做,邓家兴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找种苗、找销售渠道。功夫不负有心人,600亩的南瓜即将种下,而且广东的一家农贸市场答应保底收购这批南瓜。这一项目的落实,邓家兴并没有赚一分钱,只是简单地为农户的增收致富出力。


当初,邓家兴开始种植刺梨,是因为老公患有疾病,而长期吃刺梨可以抑制癌细胞,这完全是一场“意外”。


故事总会有相似。在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小妥倮苗寨里,有一位很普通却很有名气的苗族女青年——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群。


2009年,蔡群努力筹集资金,创办企业,将传统民族工艺开发创新,研发创意产品,组织附近苗族同胞进行生产制作,带动当地贫困妇女就近就业,增加经济收入,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和拥护。


“作为苗家人,出了这么一个能人,是我们的骄傲!”家住织金的苗家老奶奶杨明珍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眶有些泛红,显得很激动。



蔡群作为出生在贫困农村的苗家人,自强不息创造了这样的成绩。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蔡群的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传统的苗族蜡染服饰工艺,通过创新创意设计,制作成了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带动了当地农村贫困农户300余人脱贫致富,并带动发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20户,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蜡染刺绣创业一条街”。


经精心策划,蔡群采取了“公司+农户+市场”的管理运作模式,由公司统一指导农户生产蜡染刺绣旅游产品,统一后期加工销售。这种运作模式既保证了企业的生产,又便于农户对自身家庭的照顾,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出,使村寨里的妇女实现了居家就业,既增加了收入又照顾了孩子。


农闲时,妇女同胞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进行生产,提高了生产制作的积极性。从业人员年平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3万元,部分农户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今天,蔡群的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及国内的北京、大连等地,年销售量2万余件、创收800余万元。苗族蜡染刺绣工艺逐渐形成了地方文化产业,当地经济社会也得到了和谐健康发展。


“对我来说,做大做强蜡染刺绣产业是一直追逐的梦想,是我内心深处的‘幸福梦’。今后我将带领更多的苗族同胞在家门口就业,让更多的孩子不再孤独。同时,扩大蜡染刺绣产业的覆盖面,让更多的苗族同胞参与进来,过上幸福富裕和谐的生活。”蔡群说。



干部上阵带脱贫,效果显著。2015年3月,金沙县五龙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罗先敏为了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领办创办了贵州澳吉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位于金沙县五龙街道官田坝社区,是一家以生态黑猪养殖、加工、销售和农副产品购销为主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占地160亩,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现有员工37名(妇女20名),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5名;现有能繁黑母猪200头,存栏黑猪2500头。


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进行养殖,现已发展养殖农户105户,其中贫困户100户、带动就业135人。公司现已是国际饮食养生研究会的食材基地,是国安社区“扶贫1家1产品”的定点扶贫合作企业。


为确保农户收入增加,公司无偿提供仔猪给农户饲养育肥,并签订养殖回收协议,按保护价每公斤32元收购,除去养殖成本,农户饲养育肥1头生猪纯收入可达1500元。按户均饲养6头计算,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9000余元。除自己创造产值外,合作农户享受“特惠贷”政策还能分到连续3年的红利。2016年实现金云村黑猪养殖户脱贫48户,户均增收12900元。



因业绩突出,罗先敏荣获毕节市“2016年妇女创业之星”称号。她淡定地说:“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行动:助力脱贫一批


2月初,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在毕节市威宁县率先打响。


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的号令一出,作为妇女同胞的“娘家人”,毕节市妇联立即展开行动,对2017年“巾帼脱贫行动”春季攻势进行部署。要求各县(区)今年2月至4月春季期间着重从对口帮扶、妇女发展、家庭文明建设、巾帼维权、关爱儿童等五个方面,组织好党员干部,发动好群众,运用好帮扶力量,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春季攻势抓在手上,确保在全市春季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和妇联组织独特作用,集中力量打好春季脱贫攻坚第一仗。


赫章县百名“娘子军”宣讲团借助春季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妇女带动家庭、带动村组、带动社会的方式,不断提高全县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和农村群众思想政治素养,使妇女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了解党的新政策,活用新政策,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再展巾帼风采。


金沙县妇联到对口帮扶点五龙街道金云村及金云小学开展遍访工作,为金云小学的同学们送去了体育、书法学习用具用品,并为该村10名贫困母亲送去棉被,价值共计1万余元。



百里杜鹃管理区妇联走基层、查情况、找原因。走访摸清全区留守妇女、贫困母亲、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基本情况,并建立贫困数据台账;对结对帮扶的仁和乡仁和村贫困户进行回访;对结对帮扶的农家乐(农家旅馆)提级改造进行督促;到仁和乡、普底乡、鹏程管理区巾帼示范基地了解马铃薯、油用牡丹、辣椒长势及春耕情况,并掌握了巾帼示范基地给当地贫困户及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创造收益的基础数据。


威宁县妇联率队开展“三访三查三看”,遍访贫困妇女。全县39个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全部参与“三访三查三看”,用心帮助贫困妇女解决春耕生产生活困难。


纳雍县妇联组织贫困家庭未就业大学生到纳雍经济开发区参加就业招聘活动,为大批未就业的贫困大学生联系就业岗位,为贫困家庭寻找脱贫的路子。


织金县妇联招商引资的齐全养殖于今年2月落户猫场镇丫口田村,此项目总体投资近1亿元,分四期投入,预计带动近3000人脱贫。


巾帼不让须眉。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毕节试验区各行各业的女性拧成一股绳、拼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信息来源: by 中华女性网

编辑:by 欧拉拉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谢谢你!

请再留下一个,鼓励一下小编好吗 ♥


往期回顾

小黔妹带你学 || 聚焦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砥砺奋进 黔途无限!数说精彩五年,图解后发赶超!

聚焦 || 3 分钟读懂党代会 贵州人必看!



本公众号推文内容只为传播正能量、好内容,服务于广大妇女群众,如有标注来源错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