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的三个组成部分
临 床 科 研 基 本 方 法
第一讲 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的三个组成部分
董 卫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临床医学研究首先要进行科研设计,其目的是为了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使临床科研既经济又可靠,从而获得较可信的结果。临床研究设计可使研究结果与真实结果间的误差减至最低限度并求得一个关于研究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误差大小准确的估计。
临床医学科研设计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和研究效应。
1 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一般是自外界强加给研究对象的一些因素,包括: (1)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 物理因素:温度、紫外线、手术术式(某些术式与预后的关系) 等; (3) 化学因素:药物疗效、毒物、营养物等; (4) 研究对象本身具有的特性:性别、年龄、心理、遗传、不良行为等。如研究某病男女病死率的差别,则性别是研究因素;研究不同年龄妇女乳腺癌的患病情况,则年龄是研究因素;大肠癌的家族倾向,高血压、冠心病的遗传规律;吸烟与癌症的发病及对预后的影响等。
研究因素通常分为单因素和多因素。单因素研究是每次临床研究只观察一个研究因素的效应,包括:单因素一个水平和单因素多个水平。单因素一个水平的优点是目的明确、单一,相对来说容易操作、执行,其研究条件容易控制。缺点是能说明的问题少,研究的效率低。如果有多种因素有待探讨,则研究速度缓慢,浪费了对照组。单因素多个水平研究时,研究因素虽然单一,但一个因素有不同水平或称不同等级,如:观察一种药物及其不同剂量的疗效等。多因素研究一般是在一次临床试验中同时观察多种因素的效应,如果多因素中每个因素又具备不同的水平,则称之为多因素多水平设计。
在临床研究设计中还要考虑到研究因素的强度。任何性质的因素都有量的问题,即因素的强度。临床研究时应选择研究因素的最适强度,如药物的单位剂量(每次用药量) 和总量问题。如果研究因素强度过大容易伤害研究对象或实际上无法实施,但研究因素强度过小又难以观察到应出现的效应。
此外,临床药物治疗研究时研究因素的强度还受到用药的方式、疗程、用药的时间间隔等影响,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
在临床研究中,对设计中规定了的最适研究因素的强度实施后则不应轻易变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应用研究因素的条件要始终保持一致,规定得要具体、细致,如:药物的每日使用次数、每次使用剂量等,这样,所获得的资料才具有可比性,更有利于分析研究因素与结果间的关联。
为使临床研究结果更客观、真实,在研究实施中还应重视对研究因素质量的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研究对象
临床研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可靠性和代表性。研究对象的可靠性,是指所选中的每一个研究对象确实是要加以研究的疾病的一位患者。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是指所选中的研究对象的症状、体征和具体的预后因素均可反映该病的真实情况。
研究对象数量的多少,在临床科研设计时应明确,也就是确定应得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的样本量。如果样本量过大,可能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但样本量过小,又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假阴性(治疗有效而判断其无效等) 。确定样本量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2. 1 研究因素效率高,样本量(研究组+ 对照组) 可少些,反之样本量必须多些。若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值大,样本量可少些,反之样本量必须多些。
2. 2 科研设计要求,精确度越高,样本量就要越多,反之样本量可以少些。
2. 3 如果设计时要求出现的假阳性错误(治疗无效判断为有效) 的概率高,样本量须多些,反之样本量可少些。
假阳性错误(α) 水平由设计者自行确定,通常取α= 0105 或α= 0101。
2. 4 临床研究设计要求出现的假阴性错误(治疗有效判断其无效) 的概率亦由设计者自行确定,假阴性错误(β) 通常取β= 012、β= 011 或β= 0105。12β为把握度,即有80 %、90 %、95 %的把握度。把握度定得高,样本量则须多些,反之样本量可少些。样本量的确定方法通常采用查表法或计算法。具体请参阅孙中行主编的《临床流行病学》。
2. 5 选择研究对象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入选的研究对象应能从科研中受益,尽可能获得最大效应; (2)在考虑入选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的同时还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均衡性问题。往往过于强调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时,其均衡性就差一些,而过于强调了研究对象的均衡性时,其代表性就可能差一些。所谓研究对象的均衡性是指选入的研究对象在影响疾病预后的某些方面的均衡情况,如:性别、年龄、病情、疾病类型等。(3) 入选研究对象的病情在设计时应予以考虑。一般先选择病情较轻的研究对象,待观察到疗效后再试用于重症患者。(4) 是否以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应引起重视。一般来说,志愿者多为经济条件有限、有病求医心切者。志愿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时,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而且志愿者多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因此,尽量不以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为好。(5) 研究对象还应选择那些能够对临床研究工作很好合作的患者,即依从性好。如果依从性不好,会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倚。
3 研究效应与观察指标
临床研究中,观察指标的选择对研究因素在研究对象上体现出的效应有直接影响,因此在临床研究设计中应重视指标的选择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3. 1 指标的关联性 即所选用的观察指标与本次科研的目的有本质上的联系,并能确切地反映出研究因素的效应。
3. 2 指标的客观性,即能客观的记录,不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指标。如:心电图、血管造影、超声检查等。我们把靠研究对象回答和/ 或研究人员自行判断,而不能客观记录的指标,称之为主观指标。如:疼痛等。当然,一些客观指标有时也受到人为影响,应提高有关技术水平,以两位专人进行判断或评定。
3. 3 指标的准确性 即指标的真实性,研究结果与相应测定事物真实情况符合或接近的程度。
3. 4 指标的精确性,即指标的可靠性,反复测量一种相对稳定现象时,所获得结果彼此接近或符合的程度。
3. 5 指标的灵敏性,即能如实反映研究对象体内出现微量效应变化的指标。
3. 6 指标的特异性,即易于揭示研究问题的本质又不易被其他因素所干扰,多个非特异指标也不能替代。
3. 7 临床科研观察的指标大致分两类:
3. 7. 1 计数指标 即把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的指标,也就是反映“是”、“否”各多少例的指标。如:痊愈、未愈;有效、无效;阴性、阳性等。构成指标、频率指标亦属此类。
3. 7. 2 计量指标 即能在研究对象身上测出不同程度效应的指标。如:身高、体重、脉搏、血压等;一些实验室检查,具有单位名称的指标。
3. 7. 3 等级资料 介于前两者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等级性质的观察指标。如:癌症化疗疗效判定指标CR(完全缓解) 、PR(部分缓解) 、NC(无变化) 、PD(进展) ;尿糖检查结果- 、±、+ 、+ + 、+ + + 、+ + + + 等。在使用等级指标时应规定出每个等级的判断标准,使之有章可循,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临床研究中选择指标数目视研究目的而定,一般应采用适量的、能反映效应本质的指标。如果指标数目过少,会降低研究工作的效益,但指标过多又不易观察。
《辽宁医学杂志》2000年 第14卷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