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愿和乞丐一起吃年夜饭的人,也只有他了

Nydia 凤凰名人馆 2019-01-31


大家都亲切地喊郑福州为“老五”。喜欢刨根问底的小馆主连忙打探这个名字的由头:很久以前郑福州做生意接触到一个叫做505的保健品,推销的时候大家只记住了505,而没有记住他的名字,后来所有人都叫他505,再后来不知绰号来由的人就直接喊他“老五”。


前不久的2018年度节目表彰大会上,《冷暖人生》之汶川十年回访系列《汶川,你好吗?》获得了最佳专题节目奖。节目以十年前丰厚的素材为基础,重返现场,深入记录。上台领奖的正是老五。


小馆主终于见到五哥本哥了!

有故事的人,连表情都可以这么富有感染力。



老五的阅历都不能用丰富来形容了,你根本想象不到,这样一位良心编导大叔曾经种过苞谷、小麦、棉花等,出海打过渔,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间地头儿劳作一点都不陌生;他曾经也从事过水产加工、餐厅、旅游旅店行业;他竟然还当过兵,演过话剧,当过老师。工农商学兵齐全了,可以写一本老五传了。



三十岁那年,老五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奋起直追,一路读到了研究生。(什么是终身学习者?这就是最好的栗子)

老五先是在最基层的厂矿电视台工作,后来进了县级电视台、昆明市电视台、云南省电视台,包括在中央电视台也工作过。最后,老五“定居”在了凤凰卫视。


“人家都说学以致用,我应该算是曾经沧海了。”


还在云南电视台工作的时候,老五临时被朋友拉去冷暖人生节目帮忙做摄像。老五看了几期节目,觉得特别喜欢,而且和自己正在做的节目风格、样式有相通之处。因此,他毅然决然加入了冷暖人生,一做就是十四年。


主持《我的战争——朝鲜》

咦?编导也可以主持?!看来凤凰人真的是要随时做好身兼数职的准备!


一开始老五还担心功课做得不够多,故事讲的不够精彩,直到拿到收视率报告,才感觉付出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玉树地震《废墟上的红色袈裟》


误入一张《生活中的老五》


正是这样的人生阅历,老五总能融入采访对象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做事,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忘记面前是一名记者。



进入凤凰不久的时候,老五了解到有好心人帮助一些走失的痴呆老人找家,也帮助一些沿街乞讨和拾荒的老人。冬天这些人都没有住的地方,也没钱住旅馆或租房,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大桥底下或者是在犄角旮旯过夜。


于是,老五在腊月二十八带着实习生从深圳到北京拍摄乞丐主题的纪录片。



去北京的时候,老五穿了一件从衣柜翻出来的过时且显陈旧的防寒服,朋友问他在北京要拍什么题材,老五答:“乞丐。”

“你这打扮很像。”

“你看人家凤凰记者就是专业,采访乞丐就化装成乞丐。”

有木有很无语……

但    是

老五的这身打扮省去了好多与拾荒老人们的沟通时间,老人们见老五穿得和他们很像也就没有了什么戒备。





在北京五道口的大桥底下,老五和拾荒老人们一起吃了年夜饭。



老五还拍摄过一个叫灰姑娘的系列。他接触过30几个性工作者,跟他们一块儿聊天儿,吃火锅,听他们讲故事。

“刚开始30多个人里面,其中至少有15个人讲同一个故事。熟悉了之后,她们说那是编好了的,以博得嫖客同情好给更多的小费。她们自己的故事其实都不堪回首。”



他还采访过艾滋病感染者。他说,接触过程中他知道了什么叫做一念之间。“其实诱惑无处不在,记者,编导接触这些特殊的群体还是需要很大的定力。”



是时候揭秘老五的另一个惊人的身份:他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也是汶川大地震的记录者。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老五作为凤凰卫视特派的第一批记者徒步好几个小时进入灾难发生地。当时根本来不及有什么思想准备,十万火急就出发。十年间,他多次前往汶川,拍摄并记录遇难的、幸存的,和灾后重生的人们。


您的十年,比小馆主见过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深刻。


很多故事一直在心中挥之不去,采访当中的细节时常在脑海出现。





老五觉得做这档节目这么多年,最大的难处就是怎么能读懂一个人。

快拿出你的小本本记下来,老五讲堂重点来了!)


“在拍摄采访过程中当然会有些方法和技巧。至少要弄清楚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什么结果。除此之外,其实每一个人物故事,对方在讲述过程当中都会有不同的重点,有倾诉的重点也有诉求的重点。但往往这不是故事的要点如果侧重点偏了,很可能故事的核就没了,也就成了说事儿而不是讲故事了。跟着新闻里说的那点东西就没什么新意,也会有炒冷饭之嫌。顺着当事人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线索走下去,也可能会把人塑造成一个与事实完全不符的人。


所以说,故事不仅要有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也要有更多细节的支撑,在15年制作过程当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读懂每一个人,而这个过程永远都不确定,栏目组同仁对同一个故事也会有多样的解读。”


这里面我们经常讲到的一个词就叫江湖经验,或者是叫做一种人生经验。如果稍微一不留神,在拍摄过程或后期制作当中都有可能会走偏掉。采访跟日常生活当中为人处事是一样的,有的时候就会偏听偏信,或被人蒙蔽,被人欺骗。


有时不是故意而是嘉宾难于启齿,不好意思或跟你还没那么熟。这时候就需要较真儿,要去刨根问底去找佐证旁证。这样一来二去就纠结,一个人的人生故事有可能是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不了解大事件、大背景,就不知道、不懂、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它的转折在什么地方,这是什么逻辑。这个时候是做冷暖人生最抓狂的时候,直到现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也没有找到一个所谓的捷径,也只能是揣摩琢磨,头痛欲裂地去发愁了。


一个人物命运的故事,被观众认可也要经得住推敲和时间的检不易啊


《冷暖人生》这档人物纪实类节目,开播至今已有十五年,已记录了一千二百多张面孔。每一期节目都是制片人、编导、主持人、记者等工作人员的集体结晶。


这几年冷暖有了较大的人事变动,随后风格样式也有了一些改变,但冷暖人生这个栏目台里没撤,留下来的人也不想放弃。于是栏目组从风格样式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编导伴随采访,编导现场参与/观察/采访手记等形式。


做记者、编导虽多年,但出镜以记者或主持人的身份还是显得拘谨和生疏。这方面还要学习和捉摸。希望这种机会再多一些。


但无论怎么变,冷暖最初的东西没有变。


《冷暖人生》15周年之际,精心制作了特别节目《冷暖2018》。先小小剧透一下,《冷暖2018》主题曲《暖》:

墙裂建议备好纸巾手帕




15周年特别节目《冷暖2018》

2月2日 21:40

凤凰卫视中文台

让我们一起期待


点击查看更多小馆主得意之作:

《冷暖人生》九年后再访“被拐卖的乡村女教师”郜艳敏

有一种囧叫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有一种犀利叫凤凰记者王冰汝

叮~听说这里有一封TA们的亲笔回信!

杨海鹰:用声音“拉”住观众的记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