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0年情谊:他和丝绸之路难解的缘分

凤凰卫视 凤凰名人馆 2019-10-16

要说现在全地球村儿最火的两个词,应该就是“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了,这两个一脉相承的词语,涵盖了包括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社会等各种因素,哪怕咱老百姓的日常唠嗑,也会时不时地提到这俩词儿。



但是,你真的了解“丝绸之路”吗?

你知道“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走进公众视野的吗?


今天小编就要傲娇地官宣:我们要出一档新节目《纪言纪行——悠悠大道光影记忆》,来聊聊这个高大上的名词,但是内容绝对接地气,不仅通俗易懂,还会让你看完之后想跟着走一趟丝绸之路。反正看过样片的小编已经被圈粉了~


好啦,先不这么直接地贴广告啦!

基本的科普要来一波,讲讲我们与丝绸之路的情怀~


(节目宣传片已经出炉,可以一睹为快)




40年前中日合拍《丝绸之路》 亲历者是妥妥的凤凰人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这曾是丝绸之路上的繁盛场景,不论是雅丹、楼兰还是尼雅,不论是壮阔、荒凉还是沉寂,不论是灰暗、模糊还是刺激,在这条悠悠大道上真的能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呼吸和生命苏醒后的鲜活。

 


2019年,是丝绸之路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五周年。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向西去,玉石向东来,几千年形成的一条生命之路,始于比我们已知的想象更久远的年代。因为跨越的时区太长,涵盖的范围太广,申遗之路走了许久,人们对它的印象也仅仅来源于历史资料的记载和口口相传。直到1979年,也就是四十年前,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才正式开始用电视去寻找它的脸谱,捕捉它斑驳的光影。

 

(看到车身上握起来的小手手了吗?知道是啥含义不?还有关于这辆车的故事,节目里都有讲哦~)


出生于1949年,时年三十岁的王纪言成为此次中日合拍的亲历者,参与了整个《丝绸之路》的制作过程。2019年,四十年过去了,再回想起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点点滴滴,仍旧历历在目。

 

(左边这位就是今天的主人公王纪言,我们都亲切得称呼他为院长,好了下文都懒得打字,直呼他院长了。那时他还有酒窝~)


如今,“一带一路”沿着丝绸之路的印记,串联起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汇的智慧,搭建起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作为第一批用电视影像探寻和纪录丝绸之路的人,王纪言正见证着“现在世界的中心正在转移,转移到让它旋转千年的初始之地——‘丝绸之路’。

 

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契机,凤凰卫视推出一档全新节目《纪言纪行——悠悠大道光影记忆》,院长亲自上马,作为讲述人,通过光影来回溯丝绸之路上的点点滴滴,讲述他眼中的人文故事,向建国70周年献礼。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院长在他人生已经行过的70载岁月里,与祖国一同成长,同时见证着中国大好河山的一步步发展,以他的角度来看这悠悠大道上的故事,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联络能力超强的“小王” 怀着谦卑之心回顾丝路文明


回忆起当时航拍丝绸之路的时候,院长打趣说,“其实我只负责打杂,就是调动调动飞机,组织组织场面,还有安排安排接待。”后来合作电视台日本NHK的杂志上登出一则报道,翻译过来就是,“小王、他联络的能力超群”。院长笑着说“我只是为丝绸之路尽了微薄之力。

 

(猜猜小王在哪里?)


院长在讲述他与丝绸之路的故事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谦恭和对历史、人文的敬畏,他说,面对丝绸之路盛大的风景,在拍摄时始终是诚惶诚恐,每次都有拿不下来、完不成的沮丧。因为走在“丝绸之路”上,你会觉得路很长,太阳很大,自己很小,这是面对辽阔浩荡空间的胆怯和恐惧。

 


院长认为,在悠悠大道上跋涉的人主要有七类。他们是:相望于道的使者、络绎不绝的商旅、孤身求法的行者、默默无闻的供养人、屯垦戍边的军士、远嫁他乡的女子,政治棋盘上挪动的质子,也就是“人质”。所以“丝绸之路”是几千年间无数人走出来的道路,是一条精神之路。

 

另一方面,看见这样壮阔的大山水,能够唤起我们内心常存的一份宇宙洪荒。原始、原野、远方、野性有巨大的吸引力,它能催促我们去追寻人类最古老最纯粹的遗传基因。是对已经陷入科技以及理性捆绑的我们的一次撞击,一次原始生命力的撞击。

 


“40年后,我面对悠悠大道的时候,还是抱着这样一种恭敬的启蒙的心态。”院长谈起做节目的初衷时表示,虽然主题非常的宏大,但节目只是记忆的点点滴滴,面对这样大的主题,我们是谦恭的。

 

丝绸之路特别壮阔,根本无法把它的美全部纪录下来,只是掠影,你见到的,记录下来的是有限的,是慷慨的也是节约的。同时,丝绸之力所涵盖的人文也特别丰富,故事特别丰富,迷和魅力也特别丰富,不确定性很多,每个人只是它丰富人文的闯入者,只带着自己的心和眼睛就够了。

 


“我们做这个节目,是一个没有结束的开始,永远在路上,在没有尽头的路上。我们的态度是恭恭敬敬的,是启蒙的,是重新探索的,就是光影的记忆。

 



“年轻人要让自己的身体经风雨”


40年前,院长跟随着丝绸之路的制作团队骑行在大草原之路、大戈壁之路、大沙漠之路,不止是感受大自然,同时也是历史和文化的长旅。当身体被风沙吹拂,当精力到达了极致,他们就成了在远行中走疯了的人。



2019年4月3日,在北京东三环的凤凰中心,一阵阵引擎发动的声音奏响了“第五届环中国边境万里骑行”的前奏,第一次置身于摩托队中,炫酷的哈雷闪耀着延伸到旷野的自由味道。当主持人宣布发车仪式正式开启的时候,作为千人接力的第一棒,“院长”旋转着右手手腕,摩托的引擎就跟着轰鸣起来,这位与新中国同龄的骑士,曾经踏着新中国成立的号角,在祖国日渐丰满的羽翼下翻山越岭。如今,他再一次启程,带着比年轻人更年轻的冲劲出发。

 

(你能看出来这个小伙子有70岁吗?)


对于近期网络上讨论的“你有哪些相见恨晚的知识想分享给年轻人?”院长也毫不吝啬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作为一个不是骑在马背上就是骑在摩托车上的酷“男孩”,院长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离原野越来越远了,所以他建议年轻人要:回归原野,去远方寻找历史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去做一些最易让你焕发出男性荷尔蒙的事情,让自己的身体经风雨。

 


节目一录制完,院长就急忙动身和他摩托队的朋友们汇合去了,这样的精神头让人完全感受不出这是一个年至古稀的“小伙子”。

 

作为年轻人的我,想立马跟着院长一起走进丝绸之路的“原野”,探知和感受这条悠悠大道的历史韵味和人文情怀。




节目将在7月1日晚8:53播出,先跟大家交个底,这档新节目是在北京凤凰中心最大的棚里录制的,小编在节目录制的时候偷溜进去看到了现场的布置,有一点点震撼。据说从挑选影像资料、组合图片、总结故事线索,到舞美道具、服装设计都是院长亲自操刀,历时两个月才完成。



现场道具也大有来头,为了最大程度地展现光影和人文历史间的交融,特意前往大同的雕塑博物馆,借来了四个雕塑,还借用了在传媒大学博物馆展出的几台老相机,这些老相机都是凤凰卫视驻法国记者严明多年来收藏的宝贝。

 

(看到屏幕前摆放的道具了吗~)


节目中还有很多亮点,一起看看院长这个“宝藏老男孩”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